AR出版物标准体系建设

2018-05-09 01:17杨晓新杨海平
中国出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出版物标准

□文│杨晓新 杨海平

将AR技术融合于图书、期刊、报纸等媒体中,创设丰富的内容情境、多样的视觉呈现、交互的阅读体验已是数字出版的新业态。自从2011年英国《地铁先驱》报与其他公司联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家全面增强现实的报纸”,[1]AR技术在出版领域已应用多年,特别在教育出版中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颁布相关政策,推动传统出版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目标,尤其在2017年9月发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研发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丰富内容呈现方式的关键技术。[2]系列政策的发布为AR技术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内容创新等出版领域提供了政策指引,同时也为AR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出版产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但目前,AR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技术提供商通过低质低价的AR技术占领市场,扰乱行业的正常发展,此外AR出版物由于具备互联网属性,其安全令人担忧,如何保证AR出版物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标准是引导行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依据,标准化建设对AR出版行业和数字出版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立AR出版物标准可以规范和引导AR出版产业的发展,激励传统出版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媒体融合的产品质量,促进更多新技术、新产品的产生,为内容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

一、AR出版物的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有近百家出版企业尝试进行AR出版物的生产和制作,并开始布局AR出版平台的研发和构建,但由于出版企业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积累,因此在进行AR出版物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核心技术薄弱

AR出版物研发的关键技术是开发引擎Unity和软件开发包SDK。国内公司一般是基于Unity平台二次开发后再选择不同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提供商进行AR出版物的开发。国外的SDK提供商有着丰富的开发经验,其提供的技术比较稳定,但在使用这些软件时,有一些公司在其免责声明中提出“对于本站点上的材料的使用或使用结果,公司不作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保证或任何陈述。”[3]因此在使用这些SDK时,存在一定风险。而国内的SDK公司与国外公司相比,由于缺少技术积累,在SDK性能上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2.技术服务商混杂

当前AR出版准入门槛较低,AR技术提供商鱼龙混杂的问题已成为业内共识。为了站上AR出版这个“风口”,不少从事游戏开发、视频制作的技术公司半路出家,匆忙转型,涉足AR出版行业。由于缺少AR的开发经验,没有技术沉淀,其产品的试错迭代和安全检测能力存在一定的风险,通常是为了节约成本,选择粗糙的3D模型或运用开源的SDK制作AR出版物,这就难以保证产品品质和使用安全。

3.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由于目前出版社和技术提供商绝大部分精力在于拓展自身业务,缺乏数据安全意识,对于数据的存储位置、数据管理、数据读取等技术投入欠缺,而且部分技术提供商因租用国外的SDK,其数据关联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如果国外提供SDK底层技术的厂商收回技术授权,那么国内出版社和技术服务商将承担巨大的风险。

4.技术标准不统一

技术服务公司在开发AR出版物时,有针对专门一本图书开发的APP,也有针对一系列图书开发的一套APP,其形式多样,平台互不兼容,极大影响了用户的积极性。而且不同的技术公司和出版社开发的数字资源在格式及精度方面有较大差异,由于缺少统一的质量要求,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及相互授权使用,造成资源浪费。此外,由于数据存储的区域不同,容易造成数字内容脱离政府的监管。

二、AR出版物标准现状

AR技术与出版融合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但其在推广中依然存在很多障碍,如内容制作成本过高,设备之间无法互联互通,数据存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因此推广AR技术在出版中应用,一方面需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以保障AR技术在行业应用的通用性。

1.国内外AR标准

随着iPad、智能手机的普及,AR技术在出版行业中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国内外现有标准尚未对AR出版物作出规范,仅对于AR技术进行过标准化规定。

2014年5月,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ISO/IEC 23000-13《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格式(MPEG-A).第13部分:增强现实应用格式》,随后在10月份,MPEG组织进一步发布该标准的修改件《增强现实应用格式参考软件和一致性》,[4]其对增强现实描述的数据格式进行了标准化,包括表现增强现实内容的场景描述要素、本地或远程传感器/驱动器的连接机制、压缩媒体的整合机制和远程资源的连接机制。2016年开放移动联盟(OMA)发布《增强现实的激活发布定义》《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技术规范》等三个标准。

工信部2016年4月发布《移动增强现实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行业标准,[5]标准规定了移动增强现实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访问流程、接口消息定义、数据模型、协议绑定等方面的总体技术要求,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业务环境下的智能终端及应用服务器。2013年立项的《信息技术增强现实第一部分:术语》国家标准正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此外,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取得重要的进展,有多项相关标准列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包括《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虚拟实验构件服务接口》《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虚拟实验构件元数据》《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虚拟实验开发、评价及管理:构件封装》等十项标准。

2.AR出版标准与ISLI(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MPR(多媒体印刷读物)标准关系

在新闻出版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信息与文献领域的11项国际通用标识符标准,如ISBN(国际标准书号)、ISSN(中国标准音像制品编码)、ISRC(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等已经在我国出版物管理中广泛运用。2015年5月由我国主导的ISLI国际标准在出版领域正式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信息与文献领域中可被唯一识别的实体之间关联的标识符(ISLI)。……标准适用于信息与文献领域的实体,这些实体可以是文档、媒体资源(数字的和模拟的、固定载体形态的和非固定载体形态的)、人或其他抽象事物(如时间、地点)。ISLI并不改变被关联实体的内容、所有权、访问权和已有标识。”[6]ISLI国际标准核心是标识两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构建不同属性资源之间的融合,实现的是复合形态的内容产品进行标识、管理等功能,其标准内容包括ISLI关联模型、ISLI编码规则、ISLI元数据、ISLI管理及技术体系四个部分。

ISLI标准起源于中国行业标准《MPR出版物》。MPR(Multimedia Print Reader)是“以MPR码将音视频等数字媒体文件与印刷图文关联, 实现同步呈现,满足读者视听需求的一种复合形态出版物”。[7]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阅读器识别铺设在出版物纸面上的隐形二维MPR 码后,呈现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资源。

虽然ISLI国际标准源自我国的MPR标准,但ISLI国际标准比MPR标准更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其可应用于任何信息文献领域,编码的信息基础容量为1016,并可以不断拓展。而MPR编码是用来标识纸质印刷出版物与数字媒体文件关联关系的一种编码,是ISLI编码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

AR技术实现的方法一般有四种,分别是图案法、轮廓法、定位法和表层法。AR出版物一般是通过图案法实现,也就是以唯一关联识别的AR标识图片为识读符号,将多种数字媒体与出版载体进行精确关联,形成多媒体交互的一种出版物。其实现流程是智能设备通过摄像头识别图案,然后经过特征点检测、匹配等技术找到识别标识图片,以此为参考找到需要呈现的并可交互操作的音视频、3D模型等媒体,即识别AR标识图片,然后呈现交互信息。

MPR和AR出版物在实现原理上基本相同,都可以以纸质书报刊为源,以呈现多媒体数字资源为目标,实现两种不同媒体资源的关系。因此,在ISLI框架下二者因属同一关联类型,编码上也可一致,只不过是两种产品的不同形态,两者是并列关系,都可以通过向ISLI发出申请,得到相关媒体资源的关联映射。

三、AR出版物标准建设体系

AR出版物标准体系的建设应从科学性、规范性、关联性等角度出发,在对国内外AR出版物产品、平台和技术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借鉴ISLI和MPR标准研发的经验,研究制定我国实施AR出版物所需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规范AR出版物的内容开发,为AR出版产业提供基础性的、指导性的行业标准依据。

1.建设原则

前瞻性和战略性。标准是国际的通用语言,也是技术交流的通行证,而标准化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所处的作用越来越凸显。AR出版物标准的研制要有世界的眼光,要积极吸收采用ISLI和MPR标准的优点,提高标准与其他标准的承接和关联性,为今后向国际标准转化、推广和应用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开放性和兼容性。技术影响产品,标准影响产业。在AR出版物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同的技术提供商都会根据自己的技术提出技术指标。如果标准过高,就会导致技术锁定,产生垄断,阻碍行业创新;如果标准过低,就会鱼龙混杂,产生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AR出版物的标准要确保产品服务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使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公司都可以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AR出版产业的发展。

动态性和实用性。AR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的生命周期短。如果按照传统的2~5年的标准制定程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AR出版物发展的需要。AR出版物标准不仅发挥指导AR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更要发挥标准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只有通过对AR出版物标准的不断调整、反馈、修正,才能更好地反映AR技术的迭代,促进AR出版物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2.建设内容

AR出版物标准应考虑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产品技术、服务平台、用户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标准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基础类标准,产品类标准,技术类标准和管理类标准,涵盖AR技术在出版领域全方位的应用。

四、AR出版物标准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AR出版物发展迅速,产业链各方对标准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和引导标准的研制,这为AR出版物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广阔的空间。AR出版物标准工作刚刚起步,在标准研发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原则,做到标准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国际。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标准化推进模式

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只有主体提出的要求,才能客观反映技术标准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中,政府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强政策指导,积极引导国内掌握AR核心技术的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工作中,鼓励AR出版产业链的其他利益相关方如出版社、平台提供商、研究机构等也参与到标准制定中,实现AR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利益均衡,减少行业间的相互内耗,促进行业的发展。

表1 AR出版物标准

2.坚持跨领域的标准化合作

AR出版物是出版业和技术的融合,涉及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工信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都或多或少的对AR出版物的部分标准有参与管理。如工信部目前就在制定VR/AR技术的相关标准,如果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不好,就会出现重复或者标准不一的问题。因此,各管理部门以及参与标准的制定方需要不断地加强联系沟通,实现跨领域的AR出版物标准的合作模式,制定统一的AR出版物标准。

3.坚持标准体系化建设

随着新的国家标准法颁布,进一步明晰了标准的建设体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等,并规定各标准制定主体、实施范围和效力,将标准纳入法治管理中。因此,AR出版物的标准建设要建立起多维度的标准体系,既要满足不同层次市场竞争、创新发展的需求,也要有与法律适配的强制性标准,最终达到“企标更高,团标更活,行标更优,国标更强”的目标,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自制的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

4.坚持向国际标准发展

AR出版物的企业标准在国内首先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在2017年6月发布,并逐步向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方向努力,国际上尚没有相关的AR出版物标准。因此,AR出版物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结合国内国情考虑,以现有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同时,也要兼顾将来在国际上的推广和应用,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与国际规则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AR出版物标准与ISLI标准及其他国际标准之间的“软连通”,使中国标准在国际AR出版领域具有更大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毕秋敏,曾志勇.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纸质出版立体化[J].出版发行研究,2014(2)

[2]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EB/OL].http://www.gapp.gov.cn/sapprft/upload/files/2017/9/2718916765.pdf,2017-09-27

[3]法律美国Qualcomm公司网站使用条款.[EB/OL].http://www.qualcomm.cn/terms,2009-12-17

[4]信息技术.多媒体应用格式(MPEG-A).第13部分:增强现实应用格式.修改件1:ARAF参考软件和一致性[S].美国:ISO/IEC,2015

[5]YD/T 3078-2016—0001 移动增强现实业务能力总体技术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6]蔡逊,吕迎丰,安秀敏等.中国标准关联标识符[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1

[7]刘颖丽.ISLI在数字教育出版的应用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6,11:47

猜你喜欢
出版物标准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GB/T 15835—2011)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你可能还在被不靠谱的对比度标准忽悠
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目录
2017年出版物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2015年9月新到标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