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北村“聚变”

2018-05-09 01:12
当代陕西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中心集体贫困户

◎文/左 京(本刊见习记者)

2017年11月10日,合阳县首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诞生在金峪镇沟北村。挂上这块合作社的牌子,对沟北意义非凡。

土地聚变

土地资源是沟北最大的资产,清产核资沟北共核实耕地、林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四荒地6064.56亩,村组预留机动地595.65亩。

如何盘活这些土地资源?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将集体的土地纳入总股本,计划逐步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运营,提高土地产值。而深入人心的土地流转为这场聚变埋好了伏笔。

“我们村上土地流转进行了多年,有很好的群众基础,现在已经形成气候了。”合作社理事长、村委会主任李存才底气十足。但3年前,村里的土地流转可没少给干了20多年村干部的李存才添麻烦。

2014年,一位种植大户建桃园需要流转30亩土地,偏偏就在最中间的地块流转上绊住了脚。“我就是不流转。”73岁的王振有态度坚决。村土地流转中心的干部磨破嘴皮就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李存才拨通了王振有的电话:“老叔,你把好茶给我泡上,我今黑到你屋去。”

李存才亲热地跟王振有开玩笑:“咱村发展产业流转你的地,一亩地给你300块钱是嫌少?”王振有说出了顾虑:“我这次把地流转出去了,那我家三儿外出打工要是回来,你能保证给我也流转30亩不?”“能,不但给你流转,还给你配套。”“那我就同意!”

李存才把准了和王振有一样对土地流转有顾虑的村民的脉。全村3991亩承包地,人均3亩。村民们缺的不是地,而是缺乏对土地还能流转回自己手上的基本信赖。村集体用规范的流转机制给了村民保障,土地流转这盘棋活了。

如今,沟北已流转土地2200亩,形成了红提、苹果、鲜桃、杂果4大果蔬种植板块,每年产值950万元。

土地规模化经营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让原本保守的村民转变了观念,不再紧紧搂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放,而是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热情入股合作社。

30亩日光温室大棚、30亩智能温室、400亩冷棚……现代化的设施农业项目建起来,农产品观光走廊搭起框架,村综合公园绘出蓝图。沟北村还拥有了全县第一个集体土地所有权证。拿着所有权证去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合作社的发展资金更充裕。

主体聚变

2017年7月20日,340户、1253人得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4个月后拿上合作社的红本本——股权证。

沟北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成立是水到渠成的事。其前身沟北村产业服务中心早于2014年就成立。

此前,村民一家一户卖果子,总会被客商压价。李存才提议成立产业服务中心,把村上的果农拢在一起,“大家一起卖价钱高,村上还能从客商那儿收点服务费”。

几间活动板房,一块招牌,但一到收果季节,中心门前的大卡车却总能排成长龙。各种果品信息汇集,果子销路问题解决了,村集体也从中积累了11万元服务费,并作为发展资金用于产销服务。

产业服务中心最大的功绩,是扶持了一批想发展产业的村民。

3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王俊江辞职回村务农。由于农业发展周期长、回本慢,两年间,45亩红提让王俊江欠下了20万元外债。

“脱下学士帽,戴上贫困帽”,王俊江陷入了困境。此时产业服务中心成了他的后盾。化肥、农药赊销近8万元,树苗补助1万元,王俊江甩开了前期投资包袱,家庭农场逐步走上正轨。2016年,王俊江的家庭农场共收入30多万元。

“村集体的钱可以还清,但集体的情却不能用数字量化。”为了报答集体,王俊江用自己积累的技术经验帮扶起贫困户王平。

3家专业合作社、9个家庭农场、30多家专业大户,产业服务中心扶持起村里的产业大户,大户又通过管理技术、资金帮扶带动一般户、贫困户。受助者变资助者,互扶互助在沟北循环传递。

2017年冬,电商服务、农资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客商服务4个大厅开建,从产业中心接力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改造升级。刚当选为合作社监事长的王俊江说:“大家都是股东,干劲大着哩。”

财力聚变

经营性资产276.95万元,公益性资产922.12万元,这是沟北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家底。通过投资入股分红、股份合作经营,村民们将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益。

土地聚集起来,劳动力聚集起来,资金聚集起来。各种资源要素被调动起来,碰撞反应,仿佛一场核聚变,沟北迸发出越来越大的发展力量,村民垒起更大的发展信心。

一年前,年近六旬的谢培奇还为自家难熬的日子成天愁眉不展。家里6口人,87岁的老母亲股骨头坏死动手术要花钱;儿子儿媳打工收入低,养孩子需要他贴补。“出不了门,挣不下钱,张嘴要吃饭的却是几口子。”谢培奇急得直挠头。

2017年村上筹备成立集体股份合作社,考虑到像谢培奇一样的贫困家庭收入单一的问题,成立了村集体劳务队。谢培奇被任命为劳务队长,管30多人。他笑称:“劳务队里基本都是贫困户,我是‘贫困户队长’。”

只要哪个产业园区需要人了,就找谢培奇,他会立马联络自己的队员。劳务队出工,男的每天80元,女的70元。很多从前出去打工没人要的中老年劳力,多了一份收入。

年底盘点,谢培奇发现,原先同样的一份土地,如今变出了3份收入:务工收入、土地经营权入股收入、合作社分红收入。合作社成立后,沟北一个劳动力在土地上的收入可以从3500元提高到1万元。

沟北村党支部书记杨升学介绍,2016年,沟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0元。但那时村上仍有90户贫困人口。“三变”改革后,“村民变股民”,集体发展的红利真正返到为集体做贡献的村民头上。2017年底,除7户兜底户,沟北只有5户因病致贫的群众还未脱贫。

这5户怎么办?最近,沟北村有了思路。

“从总股份里给这些弱势群众配股,给他们赠送股份。”杨升学说,随着合作经济发展,村集体有了钱,不再是空壳子,加上正在筹建的面粉加工厂、电子商务公司,完全有能力帮助这些户不受穷受苦。

猜你喜欢
服务中心集体贫困户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中证法律服务中心调解程序知多少
股东大会知多少
尼泊尔首家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正式运营
纠纷调解知多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警犬集体过生日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