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尧
唐 尧:《中国雕塑》执行主编
一
在我的印象里,罗幻演奏的是一支木管,那种音色清冷的木管,比如长笛,或是中国的箫。
在中国当代青年雕塑的交响乐队里,他没有小提琴那般极为馥郁的表现力,也不在乐队那些激动不已的澎湃合奏中。木管是那种在澎湃之后的寂静中出现的乐器,往往是在第二乐章的开始,在田园和远方出现的时候。
一首拼凑起来的诗:
特拉克尔的
残损的
钟声
穿过黑色的冷杉树
带来疼痛
少年来自远方阴沉的村落
白色的雾与河流
野禽四散
夜的星星那里漂来一阵风
盲目的分针正爬上清晨的前额
啜饮着壮丽的沉默
露水在他的脸上成形
少年的身体有极为精致的塑造感,不是米开朗基罗不是罗丹,也不是布德尔和马约尔,罗幻的少年那种身体的信息,最接近曼祖。那是20世纪中叶人物具象雕塑的最后一座巅峰。在贾科梅蒂消失在空气中之前,曼祖曾经是天堂门前救赎的坐标:他的作品有中国古画那种褪尽火气的吸纳力量和渗透进去的复杂悲悯。
曼祖是深褐色的大提琴,罗幻是青绿色的木管。
少年出现在雾中,那时我想起了特拉克尔。
二
罗幻是地道的清华制造:从本科、读研到入职工作,他从没有离开过清华美院雕塑系。
清华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院。并入清华的时候师资结构经历过一次重组。在塑造方面,由曾成钢、李象群和魏小明构成了强大中场。其中曾成钢霸悍,魏小明病美,而罗幻的导师李象群,则有一种面粉般的,即使是灵魂经过也会留下痕迹的细密。
作为清华美院雕塑系最年轻的教师,罗幻继承了象群这种克制、专注、含蓄、细密的塑造感性。
《雾》,少年的塑造是一流的,细密的质地像一层雨雾包裹着他。比曼祖更少的细节形成微弱的形式意味,有一点点抽象,将少年的紧致轻轻地向上推着,从这紧致中,弥满了非历史的清冷与寂静。
但,在他的冷后面、里面,某个更核心的地方,你能渐渐感到那种生命的体温。这体温和冷是一体的。因为体温,所以冷。
同样,在那雾的静寂深处,我们也能听到,一种基于大量阅读的思想,隐忍流动的声音。
罗幻最喜欢的雕塑家是日本的舟越桂。他曾经去造访舟越桂的工作室:
“木料的温度、击凿的痕迹、氤氲的色彩、抚摸的手感、沁鼻的气息都令人难以忘怀。”
“他衣着随和,手势很多,频频微笑,盛名之下的言行举止却多了几分平淡天真。”
“艺术品还是不要被某种独门秘笈所困变成一种戏法的好。”
“如今我们常常谈论作品如何看起来更强烈和震撼,怎么使自己如同企业般做大做强。这是唯一的路么?舟越桂先生好似作坊的工作室,给了我另一种解答。”
上面的文字摘自罗幻的一篇随笔,他的文字很好,真诚、沉稳而不失一种含蓄的幽默,在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中并不多见。
三
第一乐章在高亢激昂的旋律和齐奏的轰鸣中结束时,留下一个激情的废墟。
神性和偶像带着他们“壮丽的沉默”一起坍塌了。
世界的午夜如阿伦特的预言如期而至。
艳俗霓虹闪烁。肥肉和猪是雕塑的主角。新新人类纠结在“杀马特”的玄幻夜场里。
少年在此时来到清晨空旷的河边,他被笼罩在巨大的寂静中,看着,他看不到的远方。没有温暖如歌的弦乐出现,那种冷寂缓慢地浸进我们的心里。
很慢很慢,就像他的创作速度一样,非常慢——罗幻的少年一年最多塑造两个。
在大家绞尽脑汁、逞勇斗狠、狂风暴雨、泥沙俱下的当代艺术创作中,他有点像一块睁着眼睛的石头。如果批判是当代艺术的重要标签,那罗幻的批判便是他从纠结和隐忍中升起的静谧和眺望。
雕塑史上的人体作品如汗牛充栋。
丰腴的女人体数量最多,其次是雄壮的男人体。
做少年的很少。在中国更少,凤毛麟角。
陈文令的小红人是少年,与罗幻淡绿色的少年刚好成了一对:世俗的历史的表情和形上的非历史的眺望。
罗幻的少年是非历史的。
他站在一块石头上,石头在一条河流中。
这个姿态是非历史的人类的姿态。
这个姿态使少年成为一代一代的眺望者,就像里尔克使父亲成为“一代一代的群山的残骸”,使母亲成为“一代一代的干枯的河床”。
眺望者青涩的裸体包裹在一件透明的雨衣里。与“杀马特”那种缀饰钢钉的皮革装相对,这个道具把一层东方的凉意吹送到少年和我们中间,同时把罗幻的非历史的少年带到了历史的当代文本之中。
《灌木》 83x50x22cm 铜 2012 年
四
雾,笼罩着河流。岸上的船没有桨。古代的诗人在不远处的树林里。
一只羊驼出现的时候,少年的雨衣正在变白。
《坐看云起时》54x50x27cm 大理石、木 2015年
《一蓑烟雨任平生》 高5.2米 白铜、石 2016年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70x160x75cm 铸铁 2014年
《雾》 112x32x21cm 混合媒介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