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者的悄然“变身”
——《芳华》:从小说到电影

2018-05-09 09:29:46孙海燕
艺术评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萍穗子刘峰

孙海燕

严歌苓小说《你触碰了我》最初发表在《十月》杂志2017年第3期,后改名为《芳华》,被冯小刚搬上银幕。“你触碰了我”本是小说中导致刘峰命运急转而下的节点,在电影中让位于对青春年华的追思,淹没为众多事件中的一个;小说中的忏悔与反思,在电影中也让位于怀念。那么,从小说到电影,叙事体系经历了哪些变化?

安德烈·戈德罗曾尝试将关于从小说到电影的相关问题归纳进一张表格:

书写叙事 影片叙事作者(书写者) 作者(电影艺术家)暗隐作者、抽象作者等 大影像师[2](第一级机制?)书写叙述者(第一级机制?) 言语叙述者

参照此表,我们可以看出书写叙述者在小说中处于核心位置(第一级机制),而言语叙述者在影片中则处于大影像师之后。就《芳华》而言,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中老年穗子,她占据了相对优越的位置,采用回顾性视角,重读往事。在追忆过程中她偶尔会沿用青少年穗子的视角,有时候还凭借作家身份,以想象和编织突破人物的限知叙事,成为全知全能的上帝(作家)视角。电影中,由于镜头的直接呈现,言语叙述者中老年萧穗子的线索和叙事功能大大减弱,只在某些特殊时刻,以画外音形式出现。青年萧穗子作为人物之一,既是系列事件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从书写叙述者到言语叙述者,萧穗子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背后的机制又是什么。

一、小说:书写叙述者萧穗子的暧昧与游移

小说中,叙述者萧穗子有一个“反动文人”父亲,家境惨淡;更严重的是,穗子自己谈恋爱被情人出卖,公开检讨,试图拿背包带自尽。可以说,这是一个“边缘者”的讲述。但最困扰她的却并非自身的困境,而是刘峰(“雷又锋”)这个好人是否真实;为什么林丁丁不爱刘峰;为什么女兵们(何小曼例外)不爱刘峰。

萧穗子一再书写她的疑虑:“我对刘峰这个严重缺乏弱点的人有点焦虑。我好像在焦虑地等待一个证明:刘峰是真人的证明……人得有点儿人性;之所以为人,总得有点儿人的臭德性……刘峰就是好得缺乏人性。他的好让我变得心理阴暗,想看他犯点儿错,露点儿马脚什么的。”叙述者在此处异常坦诚,她盼着刘峰犯错,是因为她骨子里并不相信所谓的“坦荡”“无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想法一言难尽,或许与萧穗子的个人经历有关。但刘峰的好的确超出了萧穗子的理解范围。同时,叙述者还玩了一个概念偷换,将人性直接等同于“人的臭德性”。毫无疑问,人性是有局限和弱点的,但不可以据此将其视为人性的“全部”,并进一步将其定义为唯一“正常的人性”,这样人性就被悄然置换并“污名化”。可以理解叙述者意图控诉“超我”对“自我”和“本能”的压抑和控制,对过分神化高尚的解构与反拨,但彻底否认“超我”的合理性,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暴露了叙述者的局限,使其可靠性受损。

小说中,萧穗子终于盼来了刘峰的“人性显现”:历经几年苦苦等待,刘峰自以为爱情的梦想成真,但不合时宜的表白和进攻却惹得林丁丁惊恐大哭,大喊“救命啊”。不再焦虑的萧穗子开始讲述:“一九七七年那个夏夜我还诠释不出丁丁眼睛里那种复杂和混乱,现在我认为我的诠释基本上是准确的。她感到惊悚,幻灭,恶心,辜负……”这个诠释是小说的痛点,刘峰似乎因为太好丧失了追求爱情的权利。不单丁丁不爱刘峰,其他女兵也觉得跟刘峰谈恋爱恶心倒胃口:“我们由于人性的局限,在心的黑暗潜流里,从来没有相信刘峰是真实的。假如是真实的,像表面表现的那样,那他就不是人。哪个女人会爱‘不是人’的人呢?”刘峰不是简单的痴心错付,而是这些文工团的姑娘(何小曼例外)无意识地与时代合谋对他进行了“阉割”——高尚纯洁的人不允许有私心,“标兵”被神话化,天然应该杜绝情欲。“我们”心安理得地享用着刘峰的好,却不愿意正视真实的、有欲望的刘峰。

电影《芳华》剧照

萧穗子自以为洞察了人性的所有奥秘,揣测一切、想象一切、编织一切,但是人性的暧昧,难以穷尽,所以小说留下许多缝隙。“我们”一方面坦承并不相信刘峰的纯然无私和善良,期待他露出马脚,另一方面又叹惜,正是因为刘峰好得没有烟火气息,所以才被以林丁丁为代表的女兵们拒绝,剥夺其追求爱情的资格。但叙述者并不甘心止步于此,又借小曼的视角肯定刘峰的善良,之后又借郝淑雯、萧穗子的系列行为努力为当年的行为忏悔、赎罪。叙述者很多时候是矛盾的。她不相信刘峰的无私,却要拿刘峰的“高尚”为林丁丁的不爱做挡箭牌,生硬地解释林丁丁乃至“我们”不爱刘峰是因为刘峰好得“缺乏人性”。这一逻辑显得非常悖谬。就小说来看,丁丁颇有心计,人生目标很直接,要做首长的儿媳,刘峰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但小说硬要追问为什么林丁丁不爱刘峰,为其找出不爱的理由,譬如他是个好人,好得“不像人”,他又太平凡,天下女人不信平凡。似乎如果刘峰不是那么好,林丁丁就会义无反顾爱上他。之后萧穗子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刘峰的痴情。小说重重包裹之下其实是个“苦恋”的故事核,刘峰痴爱林丁丁,小曼痴恋刘峰,其他人不过是爱情故事的见证者。小说言情的质地,与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相互映照,但因故事本身的单薄,只能凭借叙述者的猜测和想象让其圆满自洽,显得颇为尴尬。

电影《芳华》剧照

对刘峰品质的怀疑不单单萧穗子自己,“所有人心底都存在着那点儿阴暗,想看到刘峰露馅,漏出蛛丝马迹……一九七七年夏天,‘触摸事件’发生了,所有人其实都下意识松了一口气:它可发生了!原来刘峰也这么回事啊!原来他也无非男女呀!”但小说种种迹象同时显明,刘峰确实比红楼中许多人更为高尚,且不提日常生活中的任劳任怨,周密妥帖,急他人之所急。当人人都欺负弱者何小曼的时候,是他不惜与众人为敌,帮小曼解围;当政委威胁他,要他招供污蔑首长的名单时,他冒着上军事法庭的危险,也不肯招出丁丁;当他戳破郝淑雯私会的秘密,并没有告密,也没有畏畏缩缩,毫无作为,而是好言相劝。“我们”一面享用他带来的种种便利,一面质疑他动机不纯,事发之后,又集体落井下石,这才是人性的卑劣处。

二、电影:言语叙述者的“发声”与大影像师的聚焦

电影中,言语叙述者萧穗子首先发声,讲述刘峰去接何小萍(小曼被改名小萍,更有“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飘零之感),借此展开两个人的故事。镜头中呈现了小萍观察排练厅的眼睛,亮亮的,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好奇与憧憬。杨老师排练的要求耐人寻味:“眼睛看出来”“注意表情,再柔美一点儿”,“心红胆壮志如刚”的草原女民兵少了飒爽与刚毅,变得柔美。其实为了加强视觉效果,电影中的革命舞蹈相对20世纪70年代版本而言,均已“柔化”处理。

电影《芳华》剧照

在大影像师的呈现下,人物命运也发生改变。如删除了萧穗子写情书被告密的情节,加上了她与陈灿的朦胧的感情线,使得她的青春少了苦涩,多了萌动,使得小说中有时心思颇为阴暗的小姑娘更为单纯、美好,也使得她的讲述更加平和、温情脉脉;小萍的父亲从早逝成为“右倾”分子,小萍因急于给父亲寄相片,偷拿了林丁丁的军装,导致“军装事件”。这里,小萍为什么选择“拿”而不是借,在电影中缺乏详细的交代,但在小说中可看出端倪:母亲改嫁后,年幼的小曼无法承受母亲那么重的“牺牲”,也无法适应母亲无处不用的心眼,寄人篱下的识相谦卑侵蚀了健康的心性,畏畏缩缩的小毛病招人讨厌,偷偷摸摸的行为也不够清爽。父亲临终前的信成为电影泪点之一:“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你到了部队上,没有人敢欺负解放军吧”,但是小萍依然饱受歧视,“军装事件”“内衣事件”、嫌弃她的体味……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中出现了制止欺凌的正面力量,杨老师怒斥欺负小萍的女兵,政委教训众人:“你们不害臊吗?我替你们害臊!”这使得小说中孤苦伶仃的小萍在影片中显得不那么无助,即使这对她的弱者地位也并无实质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小说中的“两次触摸”,在电影中被置换成两次拥抱。第一次是把“刘峰的手触摸到了林丁丁裸露的脊梁”,改成紧紧拥抱林丁丁。因为那只是一个单纯的拥抱,才使得电影中的刘峰更为纯洁无辜,才使得他面对保卫干事的逼供,满腹委屈,理直气壮:

“你的手是要往那个(紧身内衣)纽襻上伸,对吗?”

“我没有!”

“没有什么?”

“我没有你们这么下流!”

“你对林丁丁有猥亵的想法,对吧?”

“我没有!”……

“我没有耍流氓!你们才是流氓呢!”

义正辞严的抵抗与反击,与小说中吞吞吐吐的招认、自我践踏的公开检讨形成鲜明对比,为人物留下了体面和尊严,使得刘峰的“英雄形象”得以保全,使得回忆不再那么尖利伤人,但同时削弱了小说的批判和反思力度。电影的二次改编不再强调舞蹈中刘峰托举小萍触碰时的轻柔、抚慰和私人同情,而是聚焦于小萍对刘峰说出了那句含在嘴里十几年的话“能抱抱我吗”。画面上,刘峰一只手揽住小萍,目光看向画外;小萍的头依偎在刘峰肩头,平静而知足。相较而言,触摸是打破禁忌,拥抱则更为纯情,更符合影片基调。

在电影中,那些小说中萧穗子想象和编织的情景:小曼的童年生活、刘峰和小惠的相遇相识、小曼和排长“胆结石”的故事都消失了,情节更加紧凑、单纯。林丁丁被摄影干事追逐,刘峰靶场发飙的情绪异常饱满。同时,依仗场景和道具的高还原,年代戏的感觉被完美呈现。小说中大量的人性分析,在电影中只作为旁白偶尔出现,只是呈现的方式却同样不甚高明。

电影结尾,萧穗子再次发声,“05年刘峰生了一场大病,幸亏小萍及时把他接到身边,细心照料,才捡回一条命,他们没有结婚,也都没有子女,他们相依为命,把彼此当成了唯一的亲人。我是在2016年孩子的婚礼上,见到了那些失散多年的战友的,不由暗自感叹,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原谅我不想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银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这一切显得深情款款,呈现的是虽然“我们”年轻时不懂事,伤害了刘峰和何小萍,但随着时光流逝,昔日的伤害都已远去,刘峰和小萍也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平静的幸福。“我们”业已老去,战友情谊永存,回首青春芳华,一代人的芳华:美丽的青春身体,任性的嬉笑打闹,难堪的欺凌背叛……一切都已远去,逝去的都是值得怀念的。

三、严歌苓的“芳华”和冯小刚的“芳华”

在小说的叙述里,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一个流行“出卖别人”的年代,讲人坏话的年代,把背叛当正义的年代,总之与美好风马牛不相及。对于萧穗子和何小曼而言,那是“不堪的过去,低贱的过去”,与青春的肆意张扬毫无关系。严歌苓意图写一个“不一样的”雷锋故事,人品高贵如圣徒的刘峰被质疑、被辜负;也意图写一个“不一样的”英雄故事,自小缺人疼爱的小曼,难以承受“荣耀”发了疯。这一“重写”本身散发着浓郁的悲凉,是对人性阴暗的指控,也是对空洞、虚假的披露。

与严歌苓的沉重与反思不同,冯小刚自述:“这还是我拍的电影里头,还真是唯一一部,只是一种朦胧的,对某种细节的一种怀念……就是70年代,部队文工团的一个故事……我们今天回忆起来,那是我们人生最绚丽最辉煌的一段时间。”“文工团的生活让我迷恋,对女孩子脸的记忆,舞姿的记忆被放大,电影的浪漫,其实它更像我自己本人的气质……比如说我整个的摄影光线……我脑子里老是那种,有阳光,有水,阳光打在水上反光,它会有一些波光粼粼的,我老是觉得是在那样的一种光线里,看到的那一张一张的脸。”作为一部“圆梦之作”,电影中充斥了大量异常饱满的细节,女兵排练、小萍洗澡、泳池嬉戏、散伙痛哭……为了再现昔日好时光,它对年代的还原度非常高,但冯小刚更看重的是回忆中的“波光粼粼”,因而对小说所书写的那些苦痛、伤害进行了遮蔽或柔化处理。在怀念的笼罩下,电影中的人物纵然也有遭遇不公的屈辱,亲历战争的残酷,但不堪悄悄被弱化,伤痛及时被抚慰。

面对故事,严歌苓有强烈的驾驭欲望,通过萧穗子的想象和编织,叙事更加繁复,充满复调,大段的心理独白、分析似乎也具有“抗拍性”。但《芳华》本是应邀之作,为回应冯小刚的提议,严歌苓完成对系列故事的重写:“《芳华》里的萧穗子,就是《穗子物语》当中一些篇章里面的‘穗子’”,萧穗子因为谈纸上恋爱被少俊和郝淑雯出卖,对应的是《灰舞鞋》邵东俊和高爱渝,老太太闯进靶场的情节,在《穗子物语·奇才》中出现过,何小曼对应的是《穗子物语·耗子》里的黄小玫,而刘峰的原型,似乎便是《耗子》这个短篇小说里的池学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芳华》这部小长篇是几篇中篇的杂糅。其中的若干场景更是颇像电影的分镜头写作,具有很强的“可拍性”。

严歌苓笔下的刘峰是旷世情种,始终最爱林丁丁,无力再爱任何女人,最终患肠癌去世,一生平凡而凄凉,连追悼会都难得安宁。灵堂是分时出租的,侄子迟到,下一时段的中年男女要抢时间,好人刘峰的追悼会只能草草收场,充满苦涩的反讽与调侃。在电影中,与此对照的是小萍一脸幸福地靠在刘峰的肩头,刘峰的目光平静祥和,彼此依偎的温情镜头颇有“治愈”功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过往伤痛。这对善良却不被善待的男女能够抱团取暖,抚慰了观众对人物命运的焦虑和唏嘘。这种抚慰却不是严歌苓的一贯风格,她在小说集《穗子物语·自序》中写到:“在这个小说集里,我和书中主人公穗子的关系,很像成年我和童年、少年的我在梦中的关系……面对人心向恶的社会和时代,(童年的穗子)和她年幼的伙伴们以恶报恶,以恶报善,成年的我只能旁观”,这是一个忠实于自己的印象,对自己的记忆都毫无悲悯的小说家。为了观察极致环境中人性的善恶比例,她可以毫不犹豫将人物推至绝境,很难想象她会对残忍与丑陋视而不见。相比而言,冯小刚的电影则温和得多,虽然常被指控“卖惨”,但他的确更追求“人情味儿”,追求“善”的闪光,要给人物命运转圜的空间,要让观众擦干眼泪,离开影院的时候,或许会有愁绪萦怀,但绝不至于愤恨难平或空虚幻灭。

注释:

[1]〔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M].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刘云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4.

[2]阿贝尔·拉费提出“大影像师”这一命名。这是“隐形于每一部影片背后的潜在在场”,是“一个虚构的和不可见的人物,(影片的导演和工作人员)创作的作品使其诞生,这一人物在我们的背后为我们一页页地翻动相册(即影片),用隐蔽的手指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个细节,悄悄地为我们提供必要的信息,特别是赋予画面的展现以节奏。”参见阿尔贝·拉费.电影逻辑,转引自〔加拿大〕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3.

[3][4][5][6]严歌苓.芳华[I].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14,52-53,55,160-161.

[7]参见优酷视频:冯小刚《芳华》圆“女兵情结”。

[8]参见高晓松《晓说2017》:口述历史:与冯小刚谈谈芳华(上),2017年12月22日。

[9]刘艳.隐在历史褶皱处的青春记忆与人性书写——从《芳华》看严歌苓小说叙事的新探索[J].文艺争鸣:2007(7).

[10]严歌苓.穗子物语[I].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猜你喜欢
小萍穗子刘峰
老人鱼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晏几道
扬子江(2018年1期)2018-01-26 11:41:32
讲究·小萍的婚事
短篇小说(2017年9期)2017-04-15 07:46:35
小萍的婚事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金色年华(2016年14期)2016-02-28 01:44:29
小穗子我的伢
视野(2012年8期)2012-07-26 02:50:26
老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