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限度与路径探析

2018-05-08 08:34颜欣李松有
桂海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限度人类命运共同体

颜欣 李松有

摘要:近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并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因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支持不同国家增加相互依赖性、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以及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强烈意愿。当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也存在来自国际体系中国家利益导向、脆弱的主权争端以及不同国家异质的文明、宗教与发展水平的限度。为进一步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各国需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进,包括深化地区合作,培育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机制建设;发挥专业性国际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次区域、区域和全球多层面充实国家间关系的民意基础。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原因;限度;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6-0052-06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际政治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那就是随着全球化和国家间合作的不断深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丰富,是一个跨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最早出现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多次提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在此背景下,亚洲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等不同类型的命运共同体倡议和提法陆续诞生。追根溯源,这些均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已深入到各国、各地区甚至各领域。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回顾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过程,呼吁各国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在2018年10月召开的第八届北京香山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再次指出:“中国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国同心协力,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获得了世界普遍的支持和认可。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在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强调:“对我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明确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纳入联合国决议中,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呼吁各国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经历了从萌芽、生长、发展到成熟的阶段。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诸多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集中在本质内容、主要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方案这几个方面。在本质内容方面,李爱敏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是国际主义,兼顾本国利益与别国合理关切,促进本国和各国共同发展。在彭冰冰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虚假共同体”向“真正共同体”发展的一个过渡形态。在主要价值方面,徐艳玲、李聪认为,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角度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表现为新型文明观、正确义利观和新型国际秩序观。秦宣、刘鑫鑫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平、发展、自由、民主、公平和公正逐渐发展为人类的共同价值,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价值观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张华波、邓淑华强调,作为唯物史观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发展共同体思想在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人类解放道路等领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架具有重要启示。曹绿通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考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逻辑,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适应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在中国方案方面,刘洋提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全球扩张政策日益显示出其弊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可成为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王易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主权平等、共同繁荣和普遍安全等原则,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存在光明前景。应该说,以上研究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揭示和梳理,不过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缺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的缘由和困境的解释。基于此,本文尝试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和限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选择路径,期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分析

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已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响应并积极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探究其根源,可发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因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支持不同国家增加相互依赖性、各国发展战略对接以及人类应对共同的挑战的需求强烈。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战争与革命时代已逐渐远离,和平和发展随之成为时代主题。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开始对战争问题进行反思并探寻合作之道。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多边合作机制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国相互访问、签署协议、加强沟通和交流,在密切互动中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和认知,人类加强对话与合作的观念逐步增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间合作渐趋驶入快车道。在东南亚、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一体化进程正大力推进,这些地区试图通过一体化的方式增加不同国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合作。以此为契机,各国纷纷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全球的生产、投资和贸易均快速发展,各国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增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达到3.3%。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速明显加快,2017年,美国、欧元区、日本实际GDP增速分别达到2.3%、2.3%和1.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印度、印尼和韩国实际GDP分别增长6.4%、5.1%和3.1%;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分别增长1.5%和1.0%。2018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从3.1%提高到3.4%。由此可见,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逐渐行稳致远,世界经济的活力仍在、形势向好,各国在经济和贸易上的联系和互动持续增强。

(二)中国支持不同国家增加相互依赖性

构建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主要国家的推动。随着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中国日益成为负责任、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中国依托和平、合作的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着自身力量,并支持不同国家增加相互依赖性。2014年3月,中国颁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主张“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2018年1至4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3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截至4月份,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累计投资255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近22万个。在2017年5月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承诺在资金和粮食等方面增加对诸多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物质援助;积极推进沿线国家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助推全球经济增长;与沿线国家相关部门签订涉及教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谅解备忘录。此外,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6月召开的上合组织峰会上再次强调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长期以来,中国都在用务实的、“接地气”的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活力。

(三)各国发展战略对接

迄今,世界各国先后制定出不同类型的战略规划和方案,试图通过顶层设计增加彼此合作的可能性。不难发现,各国加强战略对接的意愿极其强烈。在东南亚地区,“越南、老挝和缅甸等国纷纷奉行改革开放政策,走上合作道路”,为各国加强战略对接提供了外在拉力。2004年5月,越南总理潘文凯推出“两廊一圈”规划,意在扩大和深化越南与中国在制造业、贸易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2016年9月,《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获得通过,东盟鼓励亚投行加大对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东盟在该领域的需求。2014年5月,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共同签订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欧亚经济联盟将以欧盟类型的经济联盟为奋斗目标,并致力于增强各方在资金、商品和服务等领域的流通性。随着2015年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坦的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欧亚经济联盟的经贸合作有了继续深化的空间和动力。另外,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一中亚一西亚经济走廊将形成“西出北上、东西互动、南北相联”的两翼核心圈,在基础设施、贸易物流、农畜产品、文化旅游、能源产业合作、新兴产业投资等领域为沿线各国蕴含了大量的机会。为扩大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土耳其在2017年5月对外宣称将本国的“中间走廊”规划与“一帶一路”倡议对接,极大增强了土耳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交通走廊和发展政策等方面的连通性,土耳其将与沿线各国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契机。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为彼此提供了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有利平台。

(四)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意愿强烈

纵观当今世界,难民危机、环境问题和恐怖主义等问题错综交织,成为不同国家治理、地区治理甚至全球治理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挑战和威胁。事实上,难民问题古已有之,它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重点关注的领域。2011年阿拉伯之春发生后,阿富汗、叙利亚等国大量的难民涌入欧洲。与之相伴的是,欧洲恐怖袭击事件大大增加,给古老的欧洲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可认为,难民问题已对欧洲安全构成了潜在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分子趁机进入欧洲。2015年11月,法国巴黎爆发了重大恐怖袭击事件,132位平民的生命就此终结。据调查,当时有恐怖袭击者在希腊以难民身份完成注册和登记等相关程序。在环境问题方面,世界海平面逐步上升、极端天气不断增加、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重大考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由于气候变化,到2050年,亚太地区因高温死亡的老年人预计将增加52000人左右,与疟疾等传染病有关的死亡案例也有可能增加”。尽管《巴黎气候协定》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原则和规范为人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动力,然而,这些原则和规范离人类共建美好的理想家园仍存在一定距离,人类环境治理仍任重道远。总而言之,随着国家间互动和交往的持续增加,难民和恐怖主义等安全问题不仅成为欧洲人民的重大安全关切,也成为其他地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毕竟,人类诸多安全治理难题仅靠一国难以处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毫无疑问,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的安全秩序,才能增加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限度考察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以来,政界、学界和商界大多对此持积极态度,普遍支持并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愿景。不过,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满怀期待的同时,诸多挑战也不能忽视。

(一)国际体系中国家利益导向增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难度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中,并没有一个高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这样,国家单元成为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行为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构建后,主权国家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制定出不同类型的外交政策。由于各国地缘战略的不同以及不同国家对核心利益、一般利益和次要利益理解和认知上的差异,世界各国较难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无疑增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难度。国际体系中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特征决定了诸多国家难以让渡自身核心利益,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的心态,因此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时往往有所区别。为维护自身的霸权及所谓的国家利益,美国等国家依然坚守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观念,导致世界上霸权政治仍然大行其道。在经济领域,2018年3月,基于“美国优先”原则,美国宣布依托过时的、不合理的“301调查”结果限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和贸易,这显然不利于美国消费者利益的实现及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此外,美国重推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还波及到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针对美国自私和狭隘的国家经济利益态势,2018年3月,德国默克尔总理表示,如有必要,会对美国提高钢铝关税的行为做出反应。之后,默克尔的声明得到法国和欧盟的支持,美欧矛盾不断升级。由此可见,过于强调国家利益或对国家利益使用不当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效。

猜你喜欢
限度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低限度,我们需要多少油气才安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论正当防卫制度中的“必要限度”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咳停合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验证
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