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品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在中国有效地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前人想解决却没有解決好的根本问题,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科学谋划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宏伟蓝图,从而系统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前沿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论断,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6-0011-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中华文明精髓和当代人类文明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科学系统地解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突出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飞跃。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前人想解决却没有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美好生活理想的一种理论、运动和社会形态,是在解决一个个历史阶段性重大问题中不断发展的。每一次对历史阶段性重大问题的科学解答,都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重大飞跃,把社会主义推上更高的发展阶段。17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吸收借鉴前人优秀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运动发展规律,提出“两个必然”结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在理论上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列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剖析当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本质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领导俄国人民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成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后来,苏联共产党领导苏联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以单一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权的社会管理体制,即苏联模式,成功开辟了符合苏联当时特定历史条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苏联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从一个欧洲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确保了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推动了社会主义在东欧国家、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在世界上掀起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第一个新高潮,把科学社会主义推上了新的发展水平。
“二战”结束之后,尤其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两极”国际格局形成和现代两大对抗社会制度关系的新变化,苏联“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两极”格局的形成,彻底改变了苏联原来“形单影只”的“生存”环境;苏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进入了新的阶段;特别是当时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新形势新变化迫切需要对苏联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完善。“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然而苏联共产党却逐渐陷入思想僵化的教条主义深渊,拒绝对苏联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长期满足于简单的修修补补,致使苏联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日益僵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上世纪80年代,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境,实行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苏联和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试图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寻求发展新路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变成改向,最终导致“苏东剧变”发生,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下台、国家性质改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历史表明,苏联模式并不是纯粹臆想的产物,也不是一开始就一无是处;相反,它是经济社会落后的苏联身处波涛汹涌的资本主义汪洋大海之中,在随时面临生死存亡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独立自主进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是适合当时苏联实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至于后来变得不合时宜,弊端丛生,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在苏联东欧各国走向死亡,根本原因在于苏联和东欧各国共产党很长时间内不能根据时代变化及时改革过时的、僵化的体制机制,致使社会主义制度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上世纪80年代推行改革时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改革变成改向,选择资本主义发展方向。显然,一个国家在开辟出适合本国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后,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事关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也是苏联东欧各国没有解决好的重大实践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期间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为后来中国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和物质基础,可惜没有找到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在深刻反思和科学总结以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之上,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础之上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系统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地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后来,我们党继续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发展。党的十七大在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从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制度形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科学定义;党的十八大又对定义进一步补充完善,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系已经基本成型。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前人没有解决好、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时代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实践课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守不走“老路”“邪路”“歪路”的底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四个自信”为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重点为主线,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发展,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的历史起点之上”顺利地推进到发展的“新时代”,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展现出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极大地鼓舞和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时同时,我们党在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进程中特别注重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上系统论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这表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顺利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前人想解决却没有解决好的重大实践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前沿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结论、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在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华民族一次次遭受世界列强欺负凌辱,国家一次次被迫割地赔款、生死存亡未卜,中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压迫剥削、苦不堪言的艰难境地中选择的;是在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先进分子不断尝试各种方案、不屈不挠地努力和抗争,却始终无法改变旧中国任人宰割和中国人民任人剥削悲惨命运的背景下选择的;是在历史的呼唤和反复比较中,在社会推进演变的大浪淘沙中,在中国人民殷殷的期盼中选择的。“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国人民之所以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根本就在于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换言之,社会主义之所以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选择,就在于社会主义因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具有最为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整合能力优势,契合中国现代化发展根本要求,能够帮助中国有效解决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实现社会团结、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更快地实现现代化。简言之,“管用”。中国人民一经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就从被动转为主动,在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就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去探索解决中国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历史地选择马克思主义,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斗争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导和推动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主线,中国人民圆梦的根本保证。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在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浴血奋斗中,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推翻了历经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打下了最坚实的社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始了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观念和传统体制障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性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国经济社会迅速“腾飞”、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顺利走向更加富足更加舒适的全面小康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要求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外部环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全面深化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强起来,是一种国家综合实力在世界上日益居于领先地位的发展和提升态势。对中国而言,意味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之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强起来”是“新时代”的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新时代”的根本主题和内涵,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于实现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新时代要求,对新时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进行了准确的宏观把握和科学的顶层设计:
其一,科学谋划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化建设发展宏伟蓝图。在原有的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基础之上,承前启后地提出了从党的十九大开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三步走”发展战略步骤:二O二O年如期完成既定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十年的奋斗,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经过十五年的奋斗,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國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以此为依据,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生态等社会各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目标要求的具体任务。宏观战略目标与具体任务相互对应匹配,完整地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时间表和行动路线图。
其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方略和基本政策。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主题或实质内涵就是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于这一根本主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对新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政策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和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方略,这就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奋力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其三,科学部署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方面重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至十三部分就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如何开启新时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从经济社会各领域以及内政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为我们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详尽的基本方案。
回望历史,在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斗争进程中,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着力探讨和解决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重点探讨和解决中华民族“富起来”的科学理论,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着重探讨和解决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科学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过去五年里取得历史性进步,走进新时代;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为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解决前人想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历史课题,指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时代性重大观点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突出的原创性贡献。
在哲学方面,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作出了重大发展;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的观点,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层面上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方法论内涵;强调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注重理论创新、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发展观的时代内涵;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建设“自由人联合体”道路思想的创新性发展;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生命共同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重大发展;等等。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新的时代内涵;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这是对以往关于市场和政府作用理论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创新性认识;提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论断,也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提出坚持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守住底线、循序渐进的经济工作策略和方法等论断,同样从方法论上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等等。
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结论,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发展;提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取决于其能否有效解决这个国家历史性课题的观点,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是对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历史必然性思想的重大发展;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出“以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的观点,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出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要勇于自我革命的理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等等。
新时代呼唤解决新问题、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探索解决重大时代课题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责任编辑 陆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