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写 见字如面

2018-05-08 17:28史旦萍於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检讨书书信美术课

史旦萍 於敏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还要写信吗?写信速度太慢了,效率似乎太低了,但写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慢”,正如木心写的一首诗《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应用文书。书信交流应该是抵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媒介。学会读写书信,娴熟地运用书信与人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和素养。

一、开学季,营造书写氛围

(一)开学季,温馨问候

接手新的班级,与素未谋面的学生见面,给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成了最特别的见面礼。信中有赠给学生的“梦想大礼包”,包含着对新生的热切希望。

亲爱的六(3)班的成员:

……赠你一份入学礼物——“梦想大礼包”:一把直尺、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张贴纸、一包纸巾、一支胶水。这些礼物都有着特殊的含义,包含着老师对你们的希望:直尺——正直奋进,坚强不屈;铅笔——端正写字,书写美好人生;橡皮——犯了错误没有关系,这才是最好的学习;贴纸——每次都尽量做到更好,做最闪亮的自己;纸巾——帮别人擦干泪水的同时也提醒自己讲究卫生;胶水——希望班中的每位成员会紧紧黏在一起,团结一心!

本学期将开启书信交流之旅。欢迎笔尖留驻真情!

您的老师:史旦萍

2016年8月31日

(二)开学季,致意自己

开学季的首次小作文,部分班级会把写《新学期新打算》当成固定节目。学生们虽然会迅速地完成,但是内容大多数是空喊口号,表表决心。新的开学季,教师不妨变被动为主动,开展“给未来的自己写信”活动。未来可以是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更久远。笔者所带的毕业班,就把未来定位于即将毕业的一年。

在“给即将毕业的自己写一封信”的活动中,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在信中认真分析了学习上自己的优势,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列出改进的措施;有的给自己找了竞争的伙伴……字里行间洋溢着真情和满满的正能量,这个活动为他们创造了快乐而有意义的开学氛围。

二、书信体,助力师生互动

(一)检讨书,温柔变脸

学生犯了错误,作为“惩罚”的手段,教师常采用的做法——写检讨书。这些检讨书往往千篇一律:“我犯了一个大错误,给别人、给集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大错特错”……这些检讨书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不易找到纠错的方法。教师不妨让犯错误的学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给自己写信。

和简单粗暴式的写检讨书相比,给自己写的这封信,既要求客观还原事件过程,又要从“天使的我”“恶魔的我”两个角度剖析犯错的原因、危害,还要指出当时可以规避的想法或做法,最后不忘鼓舞自己。检讨书温柔变脸,给自己写信,既客观冷静真诚剖析,又避免了生硬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并改正错误,进行了自我教育。

(二)师生间,温情互动

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间无障碍对话通道——书信交流,做到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互动,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曾任教的五(1)班,调皮鬼特多。一次,我收到了美术课代表的“告密信”。原来每到上美术课,年轻气盛的美术老师总要发大火,结果恶性循环,讨厌美术课的人更多了。作为教师我没有直接地训斥学生,而是利用班队课,指导他们围绕“认真上好美术课”,写信聊聊自己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对美术老师的看法,也可描绘心中期待的美术课,向美术老师献计献策等。果真一封封感情真挚的信诞生了。我一面当场朗读,一面选几篇富有代表性的信送给美术老师。美术老师也给学生们集体写了回信。除了坦言自己的过失以外,还结合学生的“锦囊妙计”,分享了美术课新的构想,采用小队合作的形式,将面具秀、游戏等新形式引进课堂。从此,美术课堂彻底火了起来。

三、书信体,助力亲子沟通

(一)亲情呼,唤醒“低头族”

一封学生的来信引起了教师的沉思。“几乎每天,爸爸妈妈的手机总是不离手,對我爱理不理……”的确,网络时代,手机正在悄悄关上一扇亲情交流的大门。于是,以书信体的形式,“用亲情唤醒‘低头族”的活动应运而生。

为了写好这封信,前期各小队围绕八大问题,利用多种渠道明“察”暗“访”:每天父母用手机的时间、陪伴孩子的时间、合理用手机的建议等等。其次,在活动课上共享讨论并形成成果《健康使用手机公约》。最后在信中,围绕八大问题,结合自家的情况,有侧重点地与家长沟通。

本次活动反响强烈,家长纷纷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心得,家长们一致表态会参考《健康使用手机公约》,尽量少玩手机,多和孩子互动。学生们利用书信,用爱用亲情唤醒了家长,温馨快乐又重新回归家庭。

(二)家长会,亲子共成长

本次家长会,大队部给各班级布置了给家长写一封信的任务。我们班级效果出奇的好,这得益于班级一以贯之的书信体育人模式。任课教师也面向家长写一封集体表扬信,做到以多元评价的标准,为每一个孩子点赞。

家长会正式开始。首先,静静阅读学生写给他们的信。其次,细心翻阅学生准备的成长档案。接着,聆听教师及科任教师宣读的表扬信。活动总结中,我给家长们留了一份特别的家庭作业,不用填“家长会反馈单”,而是回家给孩子写一封“回信”,主题也离不开对孩子的赞美。第二天,纷纷收到家长们的来信,在晨会课点读学生的信,配上家长的回信,简直是一波波“催泪弹”!孩子们纷纷在日记中留言,那是最特别的一次家长会。

四、书信体,回归久违的仪式感

(一)穿越时空,对话名人

每个名人,基本都有属于自身的打拼的历史、取得的辉煌灿烂的成就,更有属于自己的性情以及非凡的操守。学生阅读一则名人事迹,走进一个名人的世界,就等于打开了一座精神的宝库。为此,我总尝试着通过给名人写信的方式,穿越时空,对话名人。

六上《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先生在病中给家乡孩子们回复的一封书信,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课堂上,我围绕四大板块实施教学。第一板块,了解书信格式、概述书信内容。第二板块,联系生活背景,领会生命意义。第三板块,拓展阅读书信,尝试写作书信。第四板块,拓展阅读冰心奶奶写给孩子们的20篇系列书信《再寄小读者》,再写一封信。

(二)手拉手互动,见字如面

结合苏教版习作四《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信》,我班的40名学生向沛县实验小学四年级1班40名学生寄去了信件以及问候。首次通信主题为“以‘太华的形象代言人的身份,介绍旅游、特产特色”。

为了更顺利地完成这次通信任务,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成组,自选小课题来捕捉家乡的变化。从河路桥、楼房民居、交通工具等十大方面着手调查、研究、访问,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我‘看家乡巨变”。接着引导学生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详细写一个方面。成稿后,学习在信封上写地址、邮编。最后,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亲自选邮票,贴邮票,寄信。孩子们借这次“手拉手”的活动,不仅真正交到了知心的笔友,也在仪式感的营造中,体会到了传统书信“慢”的魅力。

书信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沟通方式,不应沉寂在现代社会的快捷与浮躁中。在教书育人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细细品读书信中的缠绵情思,执笔写出沉积内心的话语。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太华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检讨书书信美术课
美术课
童话检讨书,有创意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趣味美术课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