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Google上线了“语义体验网”(Semantic Experiences),在这里,你可以和书对话(Talk to Books),书籍可以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回答人类随意提出的问题。我想知道这种对话的原理是什 么?
—Gutenberg
Google展示的一张演示图显示,用户输入“编程的乐趣是什么”之后,网站会自动回复来自《面向Arduino和Teensy控制器全指南》一书中的内容:首先,编程可以享受无拘无束的创意表达,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中创造有用的程序带来的悸动……
而且,G o o g l e的这项新技术不再只是浮皮潦草地理解字符串(string),而是可以检索文字背后的东西(thing)。比如询问“乐趣”是什么,它会给出“有用的悸动”这样的答案,当人类提出一个准确、符合语法的问题,搜索引擎便可以反馈关键词之外同样符合语境的其他答案。
这个模型在以往的词向量的基础上,为较大的语言块创建了向量。词向量,是科学家们为了标示词语之间关系而提出的概念。众所周知,计算机只能理解1、0两个代码组成的语言。开发者将每一个列入讨论的詞汇,都翻译成了一串数字。词汇表里有多少词,词向量就是多少维。两个词向量之间的点乘,就可以指示两个词之间的相似性。这个方法很有效,从去年开始,Google已经在Gmail邮件的快捷回复中启用这一模 型。
词汇如此,语句也不例外。将图书内容按照句子分类编辑后,Google可以标示出不同句子的相似性。这就跨越了简单的词汇比较,让计算机的应答变得更智能。辅以至少11亿句对话的训练,“与书对话”有了匹配出最佳回复的能力。
本次展出的另一个成果,是一个由机器学习支撑的单词消消乐游戏Semantris。屏幕上会展示一个词汇金字塔,玩家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键入与点亮的词汇意思相近的另一个词。词意越相近,得分越高。如果一直想不出来,游戏就会结束。
Google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突破,将进一步降低人类获得系统性知识的成本。该技术的开发者阿密特·辛格(Amit Singhal),曾经领衔了Google知识图谱的开发,这个2012年上线的项目,可以将用户搜索的内容系统化。今天我们在搜索结果页右侧看到的,围绕一个人物的历史、事迹和相关信息简介,就是这个技术的应用。有专家预测,辛格的这一新突破,或将再一次改变人类获取信息的习惯。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杨翘楚
postcode:之前订阅了纸质的《第一财经周刊》,后来看到iPad上已经有了电子订阅,而且能够浏览之前的所有杂志,蛮好。携带电子设备比携带杂志书籍还是轻很多。
RE:是的,容量、轻便这方面,电子杂志太能打了。
动物园没有麋鹿:周刊报道说针对中兴的禁令被美国商务部激活后,中兴通讯在给员工发出的内部信中强调了公司的合规管理。每位中兴员工还必须重新学习欧美法律法规、反贿赂等知识并参加合规考试,满分方为通过。感慨是:真的要好好学学欧美的法律了,不然总带着一股国内的作风做事。人家当然不愿意了,出了问题就成了政治阴谋论,技术要加强,人文建设也要跟上,不是一味鼓吹就可以真的成为大企业,要跟国际接轨。
RE:简直是苦口婆心了,不过情况已经非常被动的情况下,说这些为时已晚。
兔次元:#一财君午间报#提到因为质疑鸿茅药酒效果被跨省逮捕的广州医生谭秦东被取保候审一事,如果这次鸿茅杀鸡儆猴选的不是谭医生,是一个更加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没有医师学会、名校校友会力撑,他的妻子没有找到媒体,现在的局面会是怎么样的?或者说,鸿茅以往还迫害过多少质疑者?他们的正义谁来维护,他们的委屈谁来倾听?
RE:男默女泪的故事,可能随机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想对一财说的话
作为一个某高校大三商科狗,看到这期一财“中国大学生:最不差钱的一群人”,必须有感而发阿!针对文中提到的一些现象,我来给出一些解释:1.不担心生活费。这个情况的确是这样,不过背后也流露出中国大学生仍然还处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听说美国18岁就要负责自己的开支了,如果这摊在我们头上,看我们还能不能笑着活到明天(哈哈哈哈)2.大部分学生都在食堂就餐,所以表明喜欢吃食堂?不存在的,是因为懒。不过中国高校的包容性是真的好,对外国友人的热情度也很高。希望中国高校今后的发展越来越好,就像一财一样~(>_<)
—苏州大学大三商科生,暗恋一财很多年的Tracy
RE:get到了你的爱,很荣幸。关于美国18岁就要负责自己开支,也不是铁板一块,家庭有余力的话还是会支持自己的孩子的,只是说独立自主意识要更强一 点。
想问问一财君的想法
Dear 一财君,
你好!
最近公司租了新的办公点,现在在寰图上班,现在流行的这种共享办公空间,环境开放宽敞,不仅提供办公室租赁服务,还有健身房和餐饮等业态,区别于传统的办公室,体验还是很棒的。我知道共享办公空间最早是美国的WeWork提出的,后来这个概念传入中国,国内本土化的共享办公空间逐渐兴起。我很好奇,如果国内的共享办公空间和几年前的滴滴出行发展轨迹类似,那么共享办公空间能否有好的发展前景呢?一财君你又怎么看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期待收到您的回复!
—沉默思考者
RE:共享办公室在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这几年炒得还算热,有不少人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暂时只能观望。行业还不太成熟,吸纳的初创阶段的企业和小微公司变数多,它们的入驻看起来像是权宜之计,真正有实力了就会离开。至少目前看起来是这样的。当然,任何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东西,要问到发展潜力,总是有的。接下来会有共享空间报道。
跳槽的原因
一财周刊说到跳槽,里头说薪水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离职原因其实写薪水的大多都是托辞。分年龄阶段来说,30岁以上的跳槽大多都是因为晋升空间和发展前景;30岁以下的多是干得不开心。其实如果不跨行,还在同行业的话,工资差距不会太大的,更多是不适应管理者或者公司的管理方式及文化。综上,因为薪资跳槽?当我们傻?
—张杰
RE:30岁前与30岁之后,心态的确不一。但薪资肯定也是无法绕过的重要原因,薪资少的話,你不可能干得很开心,也不会看到多少晋升空间。
我看校服
看完《日本的校服都是阿玛尼的了,中国校服离商业化还有多远?》这一篇,忍不住偏个题感叹下,上次跟朋友在日本坐地铁,几天下来从学生校服和背的书包就能看出贫富差距……其实我们国家大众教育的学校还是别折腾这个校服的问题了,考虑小孩教育到呕心沥血的国度,从怀孕时期就开始考虑学区房的国家,就省点心吧……校服这件事,还是留给那些一年学费几十上百万元的学校考虑吧~而且,话说半年前看韩国网络评论对中国校服表示羡慕,运动方便穿着舒适,一些女孩还表示希望能穿中国这种的,不用随时都要担心坐公交时会遇到骚扰和窥视问题~并非其他国家达到的商业化和市场运作我们都要效仿,我们一旦没效仿就是落后……
—茵
RE:你说的角度也有道理的,的确,众生皆丑能实现部分平等,家长也能省点心。站在学生角度,校服好看一点,也是一种基础人权。
有文身的老人
摄影师Yumna AI-Arashi冒险穿越北非,记录下当地有文身的老年女穆斯林。她们大多从十几岁开始文身。有些文身象征着特殊的含义,有些是单纯为了扮俏。如今携带传统文身的女人数量越来越少,年龄都在70岁以上。这组照片不只是留下一种记录,更让人看到一段消逝的生活与文化。
上榜理由:消逝的生活
推荐人:小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