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津睿 陈政党
[摘 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为福建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以福建省与东盟海产品贸易为例,在研究而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一般状况后,笔者利用双边交易的数据分析了制约福建与东盟海产品贸易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贸易顺差逐步扩大和市场集中且加工程度不高的特点,进而发现了影响福建-东盟海产品交易发展的四点主要因素,虽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福建与东盟间的海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仍受海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渔业龙头企业及大型水产基地、中介机构严重缺乏和双边海产品交易机构和渔民自身缺乏创新动力的不利因素影响,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了加快海产品贸易结构转型、完善与提升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转型发展深加工种类、加入水产品追溯体系和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六条相关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福建和东盟海产品贸易发展。
[关键词]东盟;海产品贸易;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2-0046-05
Abstract: The strategy of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has injected new impetus into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Fujian and ASEAN. This paper takes Fujian and ASEAN seafood trade as an example, after study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with ASEAN . Using the bilateral trade data,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tricting the market share of Fujian and ASEAN marine products, the gradual expansion of the trade surplu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arket and the poor processing degree were analyzed. Then the four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and ASEAN products trade are found.
Keywords: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Seafood Trade; the Trade Structure
一、引言
早在1996年,我國就成为了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2010年,我国和东盟就已经建立了自由贸易区,这极大的降低了两地间贸易的成本费用,两地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以2005-2016年间,中国福建与东盟的净出口贸易额为例,年均增长都超过了20%以上,截止到2016年,福建出口东盟的贸易总额已达近300亿美元,其中福建出口东盟国家额约有60-70亿美元①,达20%左右,东盟向福建出口101亿美元,占福建进口总额的15%左右。从产品交易额来看,海产品进出口达12亿美元以上,在双边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James(2015)《Seafood quality: Issues for consumer research》阐述了海产品质量对贸易及消费的影响,英国学者Ababouch(2006)《Assuring fish safety and 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fish trade》分析了海产品质量在贸易中的关键作用。而中方学者中,有一些学者从海产品出口状况着手分析,陈苏丽(2013) 《福建省海产品出口状况的分析与发展对策》分析了环境政策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拥有丰富的环境禀赋的国家将出口含有较多污染物质的商品。相应的,国家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取决于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所以,环境因素能够以环境禀赋的方式决定比较优势,福建和东盟在海产品贸易的过程当中,福建由于天然的海洋资源有者较为有利的形势。渠苏萍(2013) 《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海产品出口的影响》使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环境对贸易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他们指出,发展中国家可能致力于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可能在增加出口的同时并未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东盟和我国的大多数国家当中都为发展中国家,所以,双方的贸易有较大的相似。黄甜(2013) 《我国海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建议》分析了产权问题及东盟贸易模式中的贸易格局,得出了三条结论:产权定义不完全的国家过度使用环境资源作为生产投入,这会导致两个原本同类型的国家之间发生贸易;产权定义不清晰的国家和产权定义清晰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会加重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资源配置失效加重并把这种效应传导到世界经济中去;资源产权界定的不同造就了南北国家之间的贸易格局。
另一些学者则从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福建的发展入手进行研究,黄安(2014)《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考》研究了中国贸易保护的代价,并对中国贸易保护及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做了研究,而方璐萍(2016)《“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战略思考》该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着重分析福建在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阶段过程中面临的优劣势、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从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打造自贸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省内投资环境、激发自贸区引领示范效应、推动传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六个方面,探索了福建依托贸易自由化推动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发展道路。
还有很多学者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马元柱(200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国与东盟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福建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文章从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有特色出发,深入分析福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索了应对的思路及对策。刘京华(2006)《福建与东盟对外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和刘义圣(2006)《福建—东盟产业同构性与产业内贸易可能性初探》从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吴崇伯(2008)《福建与东盟深化经贸合作对策建议》从政治学的角度研究了产生贸易产生的原因,其研究结果发现,贸易摩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经济市场大环境、贸易政策以及本国的供需平衡互相作用引起的。贸易是否施行是要靠经济个体的喜好和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间互作用决定的,并且认为相互认可的协议可以减少贸易的成本,双边共享标准有利于促进贸易的总量。全毅(2008) 《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从理论和时间角度对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当利用环保热潮发展贸易。又从环境角度分析了环境问题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关系。指出了环境对贸易具有制约作用,环境可以作为一种贸易资源和产业。孙季震 (2013) 《浅谈福建与东盟海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简要描述了几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并且用图示的方式探讨了配额和补贴的经济贸易效应;在此基础上,李琼(2014)《福建对东盟出口贸易的潜力分析》分析了绿色贸易的概念、分类与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我们的对策。
三、福建与东盟海产品交易的状况与特点
(一)福建与东盟海产品交易的状况
1.福建海产品生产现状
福建省拥有广阔的自然海洋资源,同时也是海产品生产大省之一。近年来,福建的海产品总产量在不断的上升,相比较其它地区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在上世纪的80年代,福建海产品总量仅为10万吨,进入90年代以来,福建海产品年均增长速度为10%以上,截止到2016年在,福建的海产品年产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如表下1所示。
2.福建与东盟海产品交易额及种类
海产品以其丰富的高蛋白和低脂肪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福建省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其海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在国内外,尤其在与福建亲如兄弟的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从如下表2表明,在2010-2016年间,双方的贸易总额在逐步扩大,2016年福建与东盟各国间的海产品贸易额已达12.3亿美元,其中福建的出口要远远超过进口。
下表3说明,福建向东盟海产品交易中主要有鱼类、贝类、虾蟹类以及藻类。其中鱼类品种最多,到2016年为止,鱼类进口额已经超过了14亿美元,出口更是达到了17.5亿美元。
(二)福建和东盟海产品交易的主要特点
1.海产品贸易市场份额提升
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01年到2016年,在福建和东盟各国间的海产品贸易中,海产品进出口比重在不断的上升,如表4
2.福建对东盟贸易顺差在逐步扩大
在我国刚刚加入WTO的时候,福建和东盟各国家之间的海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基本持平,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福建向东盟各國出口的海产品增速明显快于进口,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福建全省水产品出口再创新高,全年出口创汇58.98亿元,同比增长6.29%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福建省与东盟国家海产品采用了协议交易和竞价交易等交易模式,现货交易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共有带鱼、大黄鱼、对虾、鱿鱼、鱼粉、海带等35个品种。如表4所示,2012—2016年各品种海产品的出口额均多于进口额,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福建丰富的天然的海洋资源和较强的海产品加工能力。
3.市场集中且加工程度不高
双边海产品交易市场集中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占海产品交易量近85%③,过于集中的贸易市场较容易产生同业者竞争的矛盾;而且近年来福建与东盟各国间的海产交易品种基本没发生过大的波动,虽然海产品种类丰富,但产品多是加工程度不高的种类,如生鲜、干货等,产品交易类型比较单一,这不仅会给双边消费者造成多元化的选择商品困难,而且还会使得产品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四、影响福建-东盟海产品交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强有力的的政策支持
自2014年国务院批准在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以来,为了使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得到快速的发展,国务院、福建省以及福州市政府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对此提出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相继颁布《关于支持中国一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加快发展十三条措施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远洋渔业发展五条措施的通知》、《中国一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海关还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一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培育市场规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推动中国与东盟海产品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丰富的渔业资源与旺盛的市场需求
从亚太区域看,福建沿海可以说处于横滨一新加坡的“黄金航道”的中段,拥有广阔的大陆架海滩,有着多品种的海洋生物,渔业资源丰富,现拥有的两大渔业加工集群坐落于闽南、闽东地区,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凭借上乘的质量而建立起的口碑,东盟从福建进口的海产品数量逐年增加(详见表3),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刺激着福建海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福建与东盟之间的海产品的交易额也因此逐年上涨。
2014年,福建省出口到东盟的海产品金额为15.89亿美元,仅2015年前10个月福建对东盟的海产品出口额己达到了14.66亿④美元,同比增加了24. 7%,说明海产品向东盟出口趋势增强,且需求量不停增加,发展速度非常快。
(三)海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尚不健全
首先是交易市场参与度相对较低。由于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信息不流畅、渔业合作社发展比较缓慢以及进入市场交易的门槛太高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很多渔户都是在市场外交易;其次是上线产品交易种类太少。虽然福建有丰富的海产品资源,不过由于有些产品不易储存、价格波动大灯原因,导致很多产品并不能在市场上进行规范的交易。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福建省海产品交易所的上线交易品种仅有11种类;目前来看,仓储服务滞后也是海产品交易市场需要完善的地方之一。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该交易所目前只有四个冷藏仓库,导致能够储存的量非常有限,不能保证合同顺利完成交割。
(四)渔业龙头企业及大型水产基地、中介机构严重缺乏
渔业龙头企业、大型水产基地及中介服务组织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对接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但由于海产品市场相关利益链较长,国际乃至国家间渔产品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市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交易散户数量众多,渔业龙头企业过少,远洋渔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使得中国-东盟区域间的海产品产业链如生产、加工、销售(上线交易)等难以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大型海洋产业综合基地更是难以满足需要等因素,这样都不同程度影响了中国-东盟海产品的交易规模和数量。
(五)双边海产品交易机构和渔民自身缺乏创新动力
目前由于福建-东盟所交易的海产品品种不多,相应的投资商不多,因此福建海产品对外拓展市场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尤其与东盟有关国家的海产品市场的联系度不够,尚未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⑤,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福州与东盟海产品交易的快速发展。再有,虽然福建建立了福建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交易规则仍然依照我国证监会所规定的交易规则和要求进行,企业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因此缺乏创新能力。而且从交易情况看,电子信息平台、上线交易和现货交易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参与者多为投资机构、海产品加工企业和渔产品购销商,缺乏渔民个体或渔业合作社的直接参与,以线上交易按交易量纳税为例,无疑将增加渔民税费负担,渔民和渔业企业参与意愿不高,进而导致海产品现货供给不足,也易引发现货价格受大户操纵等经营风险。
五、推动福建与东盟进一步发展海产品交易的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双边贸易合作,加快海产品贸易结构转型
首先,区域间的政府在这个过程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要应该不断的调整M双边贸易政策、加大扶持有关贸易方的力度,让双边有关贸易商、机构和企业因优惠政策的引导而对双边海产品贸易增加投入。就福建的海产品出口东盟地区市场来说,目前品种比较单一,在东盟很多国家市场尚未形成规模,为此需要不断开拓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双边海产品贸易的整体发展。
其次,有鉴于双边海产品贸易品种不是很多,福建的海产品出口企业要进一步升级贸易的种类,以满足不同区域间消费者对于海产品的不同需求。
再有,要逐渐优化双边海产品市场结构,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通过建立统流通、开放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加快福建省内的福州海洋产业基地和宁德(霞浦)综合基地等渔业产业园区、东盟国家海交所分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海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量,扩大大宗海产品现货和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进入,提升线上交易总量与线上交易金额,促进现货交易与线上交易良性健康发展。
(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完善与提升水产品交易中心的建设
目前,中国-东盟仅有一个海产品交易所,并且该交易所的配套设施还较薄弱,操作规范有待完善和提高,为此要加大交易所的建设,在双边间更广泛的国家与区域如马来西亚分中心、越南分中心等开展合作,并不断的规范交易所的相关制度,完善海产品交易所的配套设施,如建设大型冷库、加快冷链物流建设等,不断利用各种优势资源来吸引更多的交易相关方,使港口的箱载海产品、码头、冷库等实现有效直接对接,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许多中间环节,减少了货物中转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有关交易各方交易成本的降低。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快推动有关贸易方信息平台的建设,将有效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产品交易情况及时进行汇总并发布,就能让更多有关交易方能够掌握与跟踪交易状况,以便能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交易损失与决策失误,避免双边交易的风险。
(三)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促进海产品合理流通
要加快建设中国一东盟海产品电子信息平台,提高电子信息大数据平台交易能力。通过对传统的海鲜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从交易环节入手,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撮合交易、自营(代销代购)、仓储质押、供应链金融及大数据服务,实现了“三个创新”:
1.模式创新:改变传统双边远海渔民作业的购销模式,实现鱼商随时随地对接,避免传统海鲜交易中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中间环节过多等弊端,降低下游采购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有关各交易方的收入;
2.技术与功能创新:通过研发“海上WiFi”运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卫星网络和互联网的搭建和互通,进而 ①实现海产品溯源系统,实现海产品从捕捞、卸货、交易、运输等全程追溯,确保消费者买到放心的海鲜,进而促进海上WiFi终端的普及和平台交易量;②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渔船回港发布的供求信息、往年交易情况,利用数据模型分析,预测未来海鲜价格走势,帮助供需双方做出最优决策;
3.服务创新:延伸至供应链金融。如下游想要采购优质鱼货,但资金不够,协作银行又在大数据信息支持下利用海产品质押开展貸款垫付业务,由第三方机构/平台对海产品进行验货、入库等管理之后就可以进行授信放款以及付款赎货。随着大数据交易平台的不断改善,福建的海产品生产与营销企业也要充分的利用交易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优势,通过节约物流成本、减少库存等措施,降低双边海产品的价格,这样才能吸引国内外潜在客户,实行中国-东盟海产品的不断增长。
(四)转型发展深加工种类,扩大水产品多元化
福建海产品出口企业要改变单一的出口品种,单一的出口品种会严重限制市场朝着更大的规模发展,企业应该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的发展养殖技术,充分利用海洋的固有资源,不断的扩大双方相似度较低的产品出口。例如,冻整鱼在双方的贸易过程中相似度指数较低,所以应该加大这方面品种的出口,这样会大大增加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市场的反馈及时调整进出口的海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区域间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五)加入水产品追溯体系,提高水产品质量
通过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信息化交易平台,打造海交所价格、海交所指数,实现海产品‘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安全模式。首先,福建海产品企业必须要从源头抓起,认真选取优良的饲料、养殖方法等方面入手;其次,加大海产品生产、销售等全流程的检查力度,确保海产品检验检疫措施落实到位,检测结果公开、透明;在产品的保存以及物流方面要保证入库的产品标识清晰,冷链物流运产品的新鲜。通过各有关各交易方的不断完善,提高福建省海产品的整体质量,提高我国海产品的竞争力和在东盟各国家间的信誉度。
(六)引入先进理念和技术,走品牌化道路
我国福建省同东盟有些较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很多企业出口的海产品存在较大的相同之处,为此应加大两个区域间相关企业的交流,积极东盟海产品交易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的经验,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完善出口型企业海产品加工水平;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双边交易所等贸易信息化平台,及时传递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实现双边海产品贸易的“双赢”。
六、结论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同时也是海产品生产大省之一。近年来,福建的海产品总产量在不断的上升,相比较其它地区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从而促进了福建和东盟日益密切的海产品贸易往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本文根据福建和东盟海产品贸易的几大特点,总结出影响福建-东盟海产品交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福建与东盟进一步发展海产品交易的对策与建议,希望未来在优化交易结构、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促进海产品流通、扩大水产品多元化、提高水产品质量和走上品牌化道路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也希望以此文为福建与东盟之间的海产品贸易做出一点有益的贡献。
[注释]
①刘京华.福建与东盟对外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东南纵横,2014(8):40-44.
②陈苏丽.福建省海产品出口状况的分析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产,2013(3):69-70.
③黄甜.我国海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3(10):12-13.
④全毅.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 107-111.
⑤孙季震. 浅谈福建与东盟海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J].经贸实践.2013(5):35-46.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oan G., James L. Seafood quality: Issues for consumer research [J].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2015,25(1): 144-163
[2] Ababouch L. Assuring Fish Safety and 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Fish Trade [J]. Mar Pollute Bull, 2006,53(10/12):561-568
[3] 陈苏丽.福建省海产品出口状况的分析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产,2013(3):69-70.
[4] 刘京华.福建与东盟对外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J].东南纵横,2014(8):40-44.
[5] 黃甜.我国海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3(10):12-13.
[6] 全毅.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 107-111.
[7] 刘义圣.福建—东盟产业同构性与产业内贸易可能性初探[J].亚太经济,2006(2) : 37 - 40.
[8] 渠苏萍. 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海产品出口的影响[J].中外科技信息,2013(12): 23-30.
[9]方璐萍. “海丝”背景下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战略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6(12):65-74.
[10]马元柱.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J].亚太经济2013(7):66-78.
[11]孙季震. 浅谈福建与东盟海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J].经贸实践.2013(5):35-46.
[12]黄安. 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思考[J].亚太经济.2014(9):57-62.
(责任编辑:顾晓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