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思敏
素素是一位28岁的女中学教师,上月她第一次前来求诊。
素素:“医生,我患有脊柱侧弯,听说是可以动手术矫正的,你可以替我安排吗?”
对我来说,这问题绝对不寻常。虽然脊柱侧弯的情况在女性当中很常见,但一般都是在儿童或是少年期发现的,如果要考虑矫正治疗也通常在青春期之前。由于青春期之后,患者不会再长高,因此脊柱会出现增加侧弯程度的机会微乎其微。再者,我留意到素素从候诊大堂走进诊症室的步姿和她的的体态,虽然单凭这样的步姿观察算不上什么身体检查,但起码看上去绝对不是明显影响外观的严重侧弯。这些都令我联想到,素素到了28岁的时候才要求安排手术,也许只是一个表面的求诊理由,相信背后是藏着一个特殊的原因。
医生:“素素,你是从小就有这问题,还是最近才发现呢?”
素素:“我是在8岁的时候发现的,当时医生观察了好几年也没有恶化,由于情况比较轻微,没有影响心肺功能,也没有腰痛,而且外观上不太明显,从来也没有朋友发现,所以我就一直没有放在心上。”
医生:“原来是这样。那么为何20年后就放在心上呢?”
素素想了一秒钟,然后说:“因为有人发现了,我看还是矫正了比较好。”
医生:“你刚才说这些年一直也没有朋友发现,想必这朋友是新认识的,而且对你来说很重要吧。”
素素:“其实,是我的奶奶。”(在香港,媳妇一般称呼丈夫的母亲为“奶奶”)
医生微笑说:“你刚刚结婚吗?”
素素有点支吾以对:“其实……我还没结婚,不过,我习惯了这样称呼我男朋友的妈妈,是他告诉奶奶的。”
医生:“听起来,奶奶非常在乎你的脊柱侧弯,你估计她有什么疑虑吗?”
素素:“她说这会影响生育能力,所以迟迟不应允我们的婚期。医生,我都快29了,我看姊妹们安排婚宴等需要提前一年多的,如果我要在30岁之前出嫁,我现在动手术,奶奶接受我了,还能赶得及。”
看来为了符合由当代社会设立的标准适婚年龄,素素此刻并不介意付出一定的代价。
经过初步身体检查之后,并没有临床证据显示素素的轻微脊柱侧弯,会影响她的生育能力。
医生:“素素,我理解到你非常重视脊柱侧弯这问题,如果有需要,我当然可以转介你去听一听骨科医生的意见。但是,看来这牵涉到你的婚姻计划,你有跟男朋友商议过吗?他介意吗?”
素素有点委屈地说:“他不介意我的脊柱侧弯,但他很在乎他母亲的看法。”
医生:“婚姻的考虑因素,有时候真的会超越两口子的想法。既然你们打算结婚,在生理健康层面上,我提议你和男朋友可以考虑较为全面的婚前检查;在心灵健康的层面上,可以考虑参加婚前辅导班,増加彼此的了解和各自对婚后的期望。”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究竟脊柱侧弯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导致这位奶奶不应允这桩婚事呢?动了矫正手术的素素,就能够成为“奶奶”接纳的媳妇吗?如果未来丈夫的想法,就等同母亲的看法,素素会欣然接受吗?每个家庭里,都有其家庭成员互动的方式,也许没有标准的对与错,只有在充分了解之后的接受与否。
诗经:“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本来意思比喻夫妻和好恩爱,现在通常用作新人婚姻美满的祝贺词。比翼双飞的画面多么幸福美好,但现实的婚姻,真的仿似两只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吗?而且两只鸟的飞行方向、高度和速度,又能做到在每个阶段也同步吗?传统中国文化对一位贤妻的要求,重点包括持家有道、孝顺公婆及养育子女;对一位称职丈夫的期望,就是事业有成、养妻活儿,令家人生活无忧。可曾记起当初选择结婚,是因为到了适婚年龄,希望在生活上找个伴侣,纾解孤独这个都市人的通病,再履行组织家庭及延续后代的责任,还是要寻觅一位彼此心有灵犀的千古知音呢?假如期盼遇到的,是一位两心相怡、真情诺诺,纵然披荆斩棘也愿意长相守的知己爱人,恐怕就需要坚定耐心的守候和万中无一的缘份了。
曾经有一位资深的辅导老师跟我说,夫妻之道,在于一个字:“忍”这个“忍”字,究竟是代表无条件的关爱与包容,还是在婚后二三十年,当双方履行养育子女成人的责任之后,用来互揭“家庭账簿”引爆婚姻危机的弹药呢?相信再资深的医生或辅导专家也不可能提供答案,因为答案在于个人的自省,究竟能为自己内心的渴望,付出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