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阳
摘要:高中生物这一学科具有知识量大、综合性强的特点,学生在理解和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相关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和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法;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188-01
前言: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启发式教学逐渐发展成为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究实践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启发式教学法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启发式教学法符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法作为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对我国教学改革创新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高中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中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在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阶段特点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具有一定难度。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教辅工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细胞"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细胞模型,以主观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在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致力于传道受业解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为学生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当学生表达出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精神,并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既要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2.3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自然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明确生命的活动规律。启发式教学法的重点便是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平面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授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展示直观形象的人體神经细胞图,让学生对人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形成系统完善的认识。
2.4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对基础生物知识的理解和积累,还要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从而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生物实验教学之中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师在讲解"内环境稳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试管、蒸馏水、PH试纸等工具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让学生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总结:将启发式教学法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唐艺. 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6(5):43-43.
[2]林珍. 基于启发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 都市家教月刊, 2015(11).
[3]龚刚敏.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理构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思考[J]. 读与写, 2017,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