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死板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应当发生重大转变。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值得探索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小组学习的含义和优点入手,重点阐述初中英语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方式和开张当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吴明秋,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红卫农场学校。
初中英语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英语学习开始变得更加系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讲解词汇,语法,翻译课文等等,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有时知识较难时,由于缺乏耐心,学生便失去了学习兴趣,造成对英语学习的厌倦。英语在当今全球化社会的作用显而易见,只有掌握英语才能成为国际化人才,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好的方式。
一、小组学习的含义和优点
小组学习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它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与我们今天新课标所倡导的任务导向型学习模式不谋而合。小组学习的核心在于不同思维的碰撞与交换,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对于小组每一个成员的进步都十分有意义。初中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喜欢交流不同的想法,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也不再受传统课堂的约束。对教师来说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进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巨大转变。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全面的变革。
二、小组学习开展的方式
小组学习的开展方式多种多样,也并不局限于课堂,可以贯穿从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再到课后复习全覆盖的模式。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同学们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课堂环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课堂内容,有助于课堂的推进和内容的理解。由于学生学习的压力较大,学习内容多,许多同学没有预习这一环节,即使是教师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同学们预习,同学们大多也是敷衍了事,教师很难对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小组同学相互朗读单词和课文,相互纠正发音,梳理文章大意等等,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进行预习,提高预习效率,也就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讲解某一话题前,也可以让同学们准备一段英文介绍。例如在讲解中国的风景名胜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一处风景名胜写一段英文导游词,大家在讨论当中不断将导游词修改完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口语水平。
2.课上展示。小组学习在课上进行的方式有很多,特别是语言学习则可以由更多的方式开展。英语教学中很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表达。传统的教学都是以阅读为主,口语表达重视不够,导致很多学生在以后面对外国人时不敢开口,尽管英语成绩很高,但是无法应用。语言学习就是为了应用,特别是口语。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为学生创造应用环境是关键。首先,第一种方式就是小组合作编制对话,要用到课文中学到的语言点进行表达。让学生们用学习到的语言点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才达到了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根据所给场景编制对话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是小组分角色表演,特别是在讲有关童话故事的课文时,可以让小组同学分角色表演。分角色表演是一个很好地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过程,在表演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语言的表现和肢体动作在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这一语境下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每一位学生都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有能力诠释好自己的角色,呈现出精彩的效果。同时,通过表演,小组成员加强配合,相互支持,提高了语言的学习兴趣。
年级稍高时可以进行小组辩论。辩论考验着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在运用非母语进行辩论时,还考验着学生的语言能力。初中生的辩论水平可能并不理想,但是,以此为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是非常值得的。只要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值得鼓励,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表达内容的语法与运用的词汇进行点评和纠正,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他们词汇获得真正的提高。
课堂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前面预习内容中所提到的导游词也可以以展示的形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当他们有机会与外国人接触时,他们就可以骄傲得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
3.课后复习。课后巩固复习也十分重要,许多同学认为作业是课后复习的唯一方式。作业是帮助我们巩固和检测我们的学习效果,许多同学存在着误区就是回到家马上开始写作业,而不是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做作业的时候就要对照着课本,效率很低,而且学习效果也不明显。小组同学之间可以相互监督进行复习,作业应当独立完成,小组学习不是小组分享作业答案,否则只会让小组学习变味,在进行小组复习的时候应当注意这一点。
三、开展小组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如果小组学习开展变了味,对学习反而不利,因此,教师作为小组学习的主导者,应当对小组学习的开展有所把握,让小组学习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小组成员分配。小组学习成员一般是按照作为前后进行组合的,但是这样随机或者自由组合有时不会起到小组合作的效果。许多同学都喜欢找关系较为密切的同学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其实,这不利于学生心理的成长。教师在安排学习小组时,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重要依据,兼顾其他要素进行分配。小组当中成员的英语水平应该有梯度,这样才能够起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否则好的学生永远更好,水平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有进步,这不符合我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组成员分配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2.小组竞争机制的发挥。之前所提到的小组编制对话、小组分角色表演以及小组辩论等都可以以小组比赛的方式开展,这样能够激起小组成员的荣誉感,它们也会更加积极认真得准备有关的内容。促进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3.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入了小组竞争机制就要考虑评价体系的建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应该仅仅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这样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继续推进。因此,我们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由教师评价与同学互评两部分组成,可以以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中以加分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以促进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
4.讨论题目设计合理。教师在设计讨论的题目时要让题目有讨论的意义与价值,尽量不设置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以发散性问题为主,让同学们有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下功夫,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二不是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让小组讨论真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和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此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展示和课后复习全方位覆盖,在课堂展示方面,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如编制对话,分角色表演以及辩论等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員的分配合理,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并科学设计讨论的题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帮助同学们学好英语,用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吴国平.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6):128-129.
[2]王文红.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学,2006 (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