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42-01
儿童文学阅读是儿童成长以及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根据课标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何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本文试提出几点策略。
1.大量读
大量读指的是广泛地读,当然,尽量多读好书,精品书。要摘抄,要写读后感,那可以,但一定要在激发孩子的兴趣之后去做,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做,不可经常做。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每看了一本书,就要像有的老师或家长那样要求孩子去大量摘抄,写读后感,只怕是没有人敢去阅读的。阅读的形式应该是愉悦的,轻松的,孩子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这样的阅读首先给孩子一种亲近,一种放松,一种愉快。
现在儿童阅读的一般是白话文,文字平白如话,没有必要过多地大量地"动笔墨",只需要激发孩子大量地、持续地阅读,在阅读中,语感逐渐形成,见识逐渐扩大,积累逐渐深厚。我们成人的阅读多半是带着功利,带着目的的。在成人看来,如果不带任何目的看书,就是消遣,就是看闲书,是没有用的。可是,儿童的阅读和成人是不一样的。首先,孩子阅读的本身就是為了阅读,纯粹是因为阅读有趣。很多孩子喜欢课外书,尤其是那些精彩的故事书、童话书。连最调皮最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也抵挡不住《哈利波特》、《皮皮鲁的故事》,也喜欢看各种历险记,看穿越时空,看遨游宇宙,看恐龙世界。可见,儿童阅读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兴趣。过于功利的阅读,只会将儿童推离书本,逃避阅读。其实大量的、持续的阅读(不抄不背或少抄少背),是有效的。因为儿童的随意记忆能力要比成人强十倍百倍。长期浸染在阅读中,他们一定有收获的。
2.反复读
杜甫的唐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代古诗中也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句子。 魏志中还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这些话都是一个意思:多读书,反复读书,能收到较好的学习结果。想写文章如神助一样流畅、自如,要想会作诗,要想理解书中的含义,都必须多看书,反复地看书、学习。如果一个人能把唐诗读熟了,他肯定也会作诗了。如果一个人能把一本书读到一百遍,那么,他肯定也就掌握了书中的含义。所以,反复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
孩子受自身认知水平、阅读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很少能一次性把握全部故事内容。孩子有可能对其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关系没有看明白,又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引导他们反复读书。通过反复阅读同一内容,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新鲜内容的不确定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对于一本好书,需要引导孩子反复读。需要不断地和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要有读上五遍、十遍甚至更多的兴趣,直到能将书中某些精彩的语句、文段或某个情节熟记于心。当然,这种熟记,不是我们强求的,而是他们在反复阅读中自然而然记住的。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的读"破"书的经历,孩子要从读物中得到深厚扎实的提升,是不太可能的。
3.集体读
现在有一个很好的课外阅读形式,就是让"整本的书"进入课堂,在课堂里组织读书会。这样的课堂学习容量大,形式多样,教师作为一位指导者,确定读书会的讨论话题,学生在质疑、讨论、辩论中,逐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人物的个性,对学生"深层"读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真是举一反三。
一般确定一本班级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书,或规定学生共读一本书,在此基础上,老师确定读书会要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讨论、质疑,形成不同的见解。主题一般可以涉及到读物的各个方面,如人物形象分析,语言欣赏等。班级读书会有很好的群体效应,能引导阅读能力好的孩子进入深层阅读,又能激发那些阅读兴趣弱的孩子欲睹为快的愿望,引导他们步入阅读殿堂,逐步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组或班级共读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合做阅读卡,摘录书中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读书感受,喜欢(不喜欢)的人物,优美句段摘录等等。再给阅读卡配上丰富的颜色和图案。可在班级展出。这个活动有点类似"手抄报",但它是针对读书而言的,内容集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分析思考。
可适当引导高年级学生制作"读书卡"或"读书文摘"。利用小张的卡片,记录读物的信息,摘录好句段,选录好的评论,写点简单的体会感悟等等。把读书卡像保存名片一样保存起来,供积累和查阅用。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读书动笔的习惯。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阅读是人间最美的姿态。"让我们引领更多的孩子一起走进阅读之旅,让阅读照亮童年,让阅读成为我们最美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