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会
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开放性。通过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感悟,实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思品与社会;开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32-01
随着人们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意识的不断加深,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迫切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学生在充满自由、健康的课堂环境中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一门道德塑造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課程的特性,这些特性对开放性教学的要求越来越紧迫,因此实施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开放性式教学是一个必要的趋势。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但凡杰出人才、创新大师都有异乎寻常的强烈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就要把怎样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探索精神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上激发兴趣有以下几种方式:
1.1角色扮演。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在《56个民族是一家》中,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的形式来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然后让学生思考:在与各少数民族交往中注意什么?通过这种情境中的体验,学生感到《品德与社会》不再枯燥,而是兴趣无穷。
1.2成功体验。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克服困难时,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所有的经验和智慧,去积极攻破难点。在教师的帮助下,一旦攻破,学生就会非常兴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兴奋上升为体验。成功的体验,将是兴趣的源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功的体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学生遇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和问题时,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了它,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二是当得到教师的表扬的时候,学生心理有一种愉悦感,学习兴趣倍增。
2.实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品德课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阵地,要更好发挥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创造和谐、平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堂互动,在积极的互动中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率真地吐露学生心中的烦恼与困惑,这样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有效对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实行开放的教学过程,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人人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交流探讨问题,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广泛的思想交流,教师就能找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就能从中找到学生的思想问题,针对其问题就诊把脉,就能找到教学中的思想环节。这样开放的教学过程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实现生活化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开放型综合课程。它以学生的视角和经验出发,内容涵盖了品质道德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大众科学教育等。为此,这种开放性的学科在授课时一定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我们知道,与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相比,教材永远是滞后的,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一个特点。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结合生活的实际,把课程内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把课本知识生活化,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学到知识,然后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进而提高自身素养。对于教育的回归,正如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即生活。但是对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的选取并不是没有章法的,并不是随意选取的,是需要有效的整合教学内容及日常生活的完美结合,素材必须体现出知识性和生活化的统一。
4.建立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核心的内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因此,构建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开放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再照本宣科,传统说教,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合作讨论意识。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认识形成中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随着多种信息管道的打通,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能如愿展示自我,各尽其能,相互启迪,各有所获。因此,根据我多年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探究与实践经验,只有实行开放式教学,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教育并受到健康情感的陶冶。
总之,开放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更注重学生在知识形成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常清.浅谈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0(10).
[2]余碧松.刍议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吉林教育:现代校长,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