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欣卓
你会铭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潜移默化中,使我在面对流逝的光阴时不再黯然,从而拥有值得回味的感动。
——题记
分享,可以让一个人的欢乐变成一群人的欢乐。
我想和你分享一个人,一个对爱苦心孤诣、将人生活成诗篇、至死都以孩童般的心灵面对世界的人。
陌上红尘,花开花谢有几时,人生哪能尽如人意!
上天是公平的,它给了纳兰容若过人的才貌和优越的家世,于是注定他这一生波澜不断。沈从文先生曾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纵观纳兰容若的一生,正是以美为原则开展和继续的。辉煌繁复的人生,被他演绎成了一个美却又无处不透露着悲的故事。故事分两篇,上篇讲述肉身的繁华热闹,下篇刻画灵魂的寂寞荒凉,上篇的喧哗,只是为了衬托下篇的嘶哑。
故事的上篇很精彩,我却想和你分享下篇的故事,下篇是延续,纳兰容若的后半生大多数时候都在咏叹中度过。
流传下来的纳兰词有三百四十多首,但我觉得最美的无疑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仅这一句,便道尽前人之所未道。人与人的聚散离合,最消受不得的怕就是这一句了。
很多人常把这首《木兰花》当作爱情诗来读,都想着那个“初见”之人是否为纳兰容若道尽了“若”字的卢氏?但其实不是,若稍微下一点功夫的话,就会在道光十二年结铁网斋刻本的《纳兰词》里,看到词牌下面还有这样一个词题“拟古决绝词,柬友”。這就是说,这首词是模仿古乐府的决绝词写给一位朋友的,即写给那位亦师亦友、在康熙王朝被称为“全国词坛第一名手”的顾贞观的。
顾贞观,江南人,他是一名狂生,从不谦虚,总是泰然处之地接受世人的称赞,但他并不承认自己是第一,因为在他心中,有更适合的人选——纳兰容若。
一位消瘦得有些薄弱的中年男子,呆立在一株合欢树下,手里持着一纸透着淡香的小笺。月色冰凉,他的身体微微颤抖,此时谁也读不懂他的眼睛。这一刻,合欢树的花瓣无声飘落,他看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从身边跑过,跑出了大门,跑出了院墙,跑出了内城,跑出了外城。他抬起手,却被带着飞过杨柳堆烟的庭院,飞过深深似海的侯门,最后锁进了一所结满春愁的江南庭院。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成德”这个名字,像一句谶语。
成德早就从父亲那里知道自己名字的来历:他一直以为“成德”二字就是《易经》里的那句名言,所谓“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父亲也一直叮嘱自己,但少年的成德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儒家经典,他在一部典籍中读到“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什么!难道公子不抛弃童心,就不能像一个“标准的”成年人那样在纲常礼制里规规矩矩地待人处世吗?我不信,可“成德”二字终如谶语成了真。
公子从不曾抛弃他那颗比世界更宝贵的童心,却也为这颗童心付出了太过惨重的代价。
纳兰容若,清初第一词人,他的人生如彗星般,虽短暂,但不黯淡。与他相同又不同的,是仓央嘉措,他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之王,他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五月二十三日,绿水亭边,暮春抱病的纳兰容若为梁佩兰设宴,并赋诗《夜合花》,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病逝,年仅三十岁。
指导教师:赵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