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05-07 07:56周小琪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对于金融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针对金融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需求与日俱增。立足于我国金融技能型人才,本文首先介绍了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然后分析了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定位,最后结合上述内容对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也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技能型金融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创设条件。

【关键词】金融专业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的金融业也具有了与国际金融行业接轨的迫切需求,无论是从实际企业社会活动的角度还是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角度,金融技能型人才都将成为未来企业竞相争夺的焦点。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

1.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结合当前金融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大多数金融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对于其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却稍显不足。另外,一些学校近些年来也打出了实践为主的教学口号,通过调整实践比例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企业对于金融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接受程度来看,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的企业认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只具有初级的理论基础,对于市场的金融生态环境以及具体的工作细节了解相对较少,这显然不符合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预期,更不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策略。由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很多同学也出现了理论成绩优秀但就业质量与从业水平一般的问题,不利于其实现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价值特征。

2.金融理论教学没有突出“技能”特色

所谓“技能”型人才,其必须要掌握独特的“技能”。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只有21%的企业认为其接受的技能型金融学生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其他的学生要么综合实践能力不足,要么眼高手低,都需要经过一个周期的培训后才能够适应岗位。另外,结合金融行业的发展特点来看,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征,通过学习过去的金融模型尽管可以锻炼学生的金融认识能力并践行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其更好的融入到新时期的金融生态环境中并不具有核心作用。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胜任相关岗位的任务,影响了行业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定位

1.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当前金融创新活动也在不断上演,金融市场更是向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各国金融业都必须面临全球化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一体化的挑战,而我国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升我国的金融安全与整体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以此来更好的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人才自身发展的角度上来看,由于当前技能型人才在毕业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由于专业技能平平,再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出现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的同时也不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发展的时代,更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当前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除了要加强人才的技术知识与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外,还应该注意思想品德修养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方面的培养工作。对于金融技能型人才而言,其良好的综合素质既包括在金融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造诣,同时也包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知识面,可以适应多种岗位与就业环境。另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复合型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其要求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独立的人格,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突出专业特色

金融专业本身就是一项实践型较强的专业,这样一个专业中培训出的人才必须具有鲜明的技能型色彩。特别是结合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企业所需要的不单单是能够执行领导的决策部署的人员,更是能够创新实践、参与决策与执行各个环节的综合性人才,不同的培养机构也必须突出自己的培养特点与优势,以此来提升金融技能型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行业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1.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策略。结合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新的教育观念不但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理论性以及系统性,同时还应该强调学历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外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的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则只能够培养出执行力强且被动接受能力较强的人才,这并不是为了行业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类型。通过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鼓励学生对于金融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逆向分析,可以有效推进教育与国际交流,从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進而创建出新的创业教育新格局。从教育目标的角度上来看,新的教育观念也将引领新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力求做到废除“灌输、被动以及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取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特征的同时加强对于学生思考力与创造力的引导。

另外,创新教学方法也是提升金融技能型人才“技能”特征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模拟金融模型教学以及课外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到实际的业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创新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下乡活动来增长见识,提升对于社会的调查了解深度,进而实现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才干,并践行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进一步突出技能型金融人才的技能特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适应金融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节奏,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与引导工作,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积极推进金融实验室的建设并开展模拟教学来提升实验室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模拟实验室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微观金融理念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熟悉银行实务操作以及政权交易、外汇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技巧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可以通过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强化校外实习基地的时间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力并实现高质量就业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其中许多新理论、新实践经验也逐渐成为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材料,了解并掌握这些材料且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也就成为了每一个专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当前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来看,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精干高效的教育师资团队,就必须重视人才准入门槛的选择以及进一步强化在职培训的相关工作。另外,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也可以有效推进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邀请一线的金融分析师为学生们解疑答惑以及派遣教师进入操作一线定岗学习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从而为更好的实现实践性教学与创新性教学创设条件。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首先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的首要目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析WTO框架下金融专业人力资源的结构与学科资源形式来进一步明确金融资源的建设内容与教育发展结构,以此来更好的推进教学改革活动。最后,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融入网络教学,通过优化网络教学环境来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提升其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实现高质量就业并实现个人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但是目前行业发展的关键,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性环节。在新的时期,国家金融技能型人才被赋予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也试着从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多个角度对于金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实现金融行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耿传辉. 长吉金融服务一体化的现状、困境与路径研究[J].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37-40.

[2]冷丽莲.浅谈CDIO理念在教育转型期金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用[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05):89-92.

[3]李海濤.金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06):45-47.

[4]周兵.职业技能大赛下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6):148-150.

作者简介:

周小琪(1986.4-),女,汉族,四川平昌人,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