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行
【摘要】对于正处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受到当前的地域社区经济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及精神面貌已发生巨大的改变,农村孩子变得贪图享乐,意志品质薄弱。本文通过对农村励志教育的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的意志品质特点及利用地域的竹文化优势,探索出有利于促进农村小学生励志教育养成的途径,并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意志品质 励志教育 励志校本课程 励志主题 励志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063-02
本地区正处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多,农民匆匆“洗脚上田”,外出打工谋生,仅剩祖孙留守在家,正是受这样的地域社区经济和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及精神面貌已发生巨大的改变,发现本该拥有正直纯朴、吃苦耐劳的农村孩子已变得贪图享乐,没有责任感,承受挫折意志品质薄弱。在国家教育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以育人为本,立足于终身发展的教育已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竹文化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其中励志养成教育是竹文化的一个内涵。我们在竹文化中进行小学生励志教育的研究,旨在通过竹子精神励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竹编及各学科的励志渗透主题活动磨砺学生的意志,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为学生今后坚持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们借助竹子的虚心、坚韧、团结、进取的精神,通过以下途径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着力培养他们像竹子那样咬定目标不放松,认定目标敢于接受挑战、团结进取、奋发有为,能适应任何恶劣的生存环境,坚忍不拔,刻苦磨练成才。
一、将竹文化“物化”在校园环境中,营造励志向上的氛围
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少儿时期的影响最深刻,给孩子身心发展打上终生难以磨灭的烙印,良好的环境是孩子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因此,我校把传承竹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用竹文化熏陶、浸润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处处体现。我们精心设计与打造校园环境,融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为一体,将竹文化励志教育“物化”在校园环境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励志的影响和熏陶。从校门、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校服、校徽、校旗、校歌、 竹文化主题公园、竹文化长廊及宣传橱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融入竹的元素,蕴涵和外显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使人充满阳光、舒适惬意,温馨而清新。走进校园,到处是诗情画意般的美景,独具匠心的景观、内涵丰富的竹文化主题公园赋予校园新的生命力,“育竹楼”、“翠竹楼”、“逸竹楼”、“崇文尚道 励志创新”的浮雕、“正德 启智 立美 笃行”的校训石等这些校园景点的冠名,使学生每天都浸润于竹文化的氛围中。在校园内栽种各类竹子,增设竹林观赏区;竹工艺制作室和竹艺术展示室;每间教室的室内设有关于竹子品质的名言;室外设有关于竹子的诗画,各班围绕竹文化自主确定特色班名;设置竹文化长廊和校园文化宣传橱窗等等;使之与学校的历史底蕴相结合,逐步形成以竹为主题的,具有“竹韵飘香”特色的校园环境。
二、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渗透励志教育精神
隨着竹文化特色的深入开展,校园里处处充满着浓浓的竹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到竹的神奇魅力,渗透了竹子精神——坚韧不拔、励志进取。同时我们也将努力推进励志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进一步渗透竹子励志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1)首先通过开展各年级《竹以立德 励志教育》的校本课程,以励志教育为主旨,围绕“学习、纪律、礼仪、服务、安全、卫环、励志、感恩”的核心内容展开课堂教学。课程选取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和需要思考的品质问题,通过教材活动内容的学习引导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旨在对小学生进行自觉刻苦锻炼、培养意志毅力的教育,促进各种良好品质的形成,增强学习能力,铸就良好的品格,使励志教育真正落到自觉行为的改变上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为递进上升,知识逐步加深,目标要求逐步提高,渗透励志教育精神,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2)我们通过引导进行励志教育读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课程学习,培养具有竹子虚心正直,坚韧不拔,和谐进取的精神。在励志读本学习中,指导学生深刻领悟竹子牢牢地深深地把根扎在破岩里,狂风怎么也吹不倒它,永远是那么坚定,强劲的精神。告诉学生,做好任何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勇敢地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在挫折与暂时的失败面前,绝不能轻易打退堂鼓,半途而废,最后前功尽弃。要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这种执着的精神,拿出实际行动来,锲而不舍,勤奋学习,苦练本领,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前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
(3)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好竹编特色课程,以满足励志教育的需要,并将民族传统美德、竹编工艺等纳入到了校本课程建设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探索“竹文化”编织,我校还特别聘请了有专业特长、精通竹艺编织的人士参与竹编课程的授课。竹编课程先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每逢星期三下午第二节组织各年级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竹编课程学习,编织条件及课程效果逐渐成熟后,将慢慢在各年级铺开,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课程。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我们期待以“竹”为载体,以“竹编”为突破口,通过“以竹正德、以竹砺志、以竹立美、以竹启智、以竹笃行”,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为规范、基础扎实、意志坚强、体魄健美”的合格少年。在编织课堂上看到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和欲望,看着他们对学习编织的执著和热情,就十分感动。学生们不满足于目前的简单模仿编织,而对编织有着更高的追求。每当这时,教师们都会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将新的编织理念和新的编织技法教给孩子们,真的是很不容易。经过两年的竹编课程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竹编起底、压挑、收口的基本方法,还学会了竹编的创新方法。将常见的农竹具编织上升到艺术作品,一个个精巧的花篮、花瓶、灯罩、果篮、提袋、酒罐……一件件作品都在区级举办的学校特色展示会上成为亮点,让人赞叹。孩子们也在一挑一压的竹编学习活动中伴随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与关爱,尽情展示着自己的自信与乐观,健康快乐的成长在温馨校园的大家庭中。
三、开展竹文化特色活动,把励志教育落实在行动上
(1)深刻把握竹文化内涵,开展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我们把竹文化励志教育建设始终放在“人”的教育发展之上。依托竹文化的内涵,组织一系列励志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在竹艺爱心义卖、经典赞竹美文诵读、六一文艺表演、校园竹子书画赛、竹编小能手等各项主题活动中识竹、画竹、写竹、咏竹、唱竹、编竹,促进小学在活动当中体验感悟,提升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通过开展励志主题活动,把竹子的优秀品质引申到励志教育上,实现了校园文化与励志教育相融合,深化了竹文化的励志教育内涵,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竹子的坚韧不拔、团结合作、不怕困难的精神。
(2)开展竹文化的展示、表彰活动,引导积极践行竹子精神。利用每月之星评选、南粤最美少年、小笋芽广播员、竹韵志愿者等评选活动,让每个小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学习与竞争过程中变得更加优秀。通过评选、表彰、宣传优秀典型,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力量,发挥身边优秀学生的导向作用,弘扬顽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竹子精神,塑造竹之品格,在全校营造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品质,成为人格健全、勇于进取的发展型人才。
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教学,而在于育人。我们需要发挥德育的先导功能,将课堂教学与育人融为一体,对竹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竹文化的教育成果。从多角度多层次积极探索竹子精神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育人水平,明确学生的志向、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乐观的性格,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同时也走出一条竹子精神励志教育的特色之路,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红.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9):174-175.
[2]周玉香.新时期要做好小学生励志教育[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3):200.
[3]李军.用励志教育托起学生的未来[J].中小学校长,2017 (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