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璇 冯健文 张焕斌
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从“核心素养育人观”视角,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数字化时代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影响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以某市一所农村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信息技术学科为教改目标,提出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规划设计课程,将课程模块设计为若干个项目,以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知识、技能内容为项目载体,从而达到全面改善学习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农村中学;微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08-0109-03
1核心素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7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SeCo)项目,历经6年的研究,确定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生活和健全社会的重要素养。”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也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期望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005年,欧盟正式发布的《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框架》中,将核心素养确定为包括学习能力、母语、外语、信息素养、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公民与社会素养、艺术素养以及创业精神在内的八大核心素养体系。
在2007年发布的美国P21框架中,以核心学科和21世纪主题为载体,确立包括生活和职业技能、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在内的三项技能领域,每项技能领域下包含若干素养要求,完整地融入到国家中小学课程设计中。
201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提出了建设“思考型学校和学习型国家”的愿景。
虽然对核心素养的陈述不尽相同,最终均指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文化学习、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及互动三大领域。
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比较成熟和丰富,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正处于一个起步探索阶段。下表是一些专家学者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看法。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自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到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经历了4年的研究时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基本原则是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二级指标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三级指标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界定从全面发展人的角度出发,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不仅要促成学生发展为更健全的个体,还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的发展变化。可见,核心素养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因素,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成为学校育人的重要目标。
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技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四个方面。徐福荫教授指出,从“课程与教学论”视角,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通过提供资源丰富、技术多样的数字化环境,目的在于提升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关键知识;理解信息系统在人类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价值和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计算思维分辨、分析问题,能抽象、建模、设计系统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规范;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力,有效、负责任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从“核心素养育人观”视角,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数字化时代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可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任务的,是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4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里,互联网、物联网、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农村是教育薄弱阵地,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制约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
(1)社会认同度不高。
应试教育压力下,使得大部分学校只关注中考、高考科目的应试教学,家长们只关注子女升学考试的科目成绩,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高,忽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了主科课程,挪用信息技术的课时,课程设置不合理,对信息技术课程采取短时强化模式,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2)家庭难以满足硬件需求。
随着进城打工人员的增多,一部分农村家庭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经济和意识的缺失,使得家庭无法或不重视计算机设备的购买。一些新型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方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學资源无法利用在学科教学中。
(3)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
在不少地方,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边缘学科,甚至当地的教育部门都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技术教研室。教师职后教育培训班时间短,培训内容过于大众化,很少为信息技术教师量身定做进修班,教师急需有关先进教学理念方面的培训。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将信息技术有效融于学科教学中。
5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