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性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对DVT发生率的控制作用

2018-05-07 03:23张文婷
当代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妇科预警下肢

张文婷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率增加,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目前手术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但是手术及麻醉作为应激源可引起静脉壁血管的破损、血液的高凝状态,且术后卧床容易导致静脉血流滞缓,引起下肢深静脉栓形成(DVT),并可造成下肢肿胀及局部的疼痛,从而影响患者的恢复,增加医患双方负担[1-2]。经临床证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关键,本次的研究中将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对于DVT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以PEMS 3.0统计软件产生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8~60岁,平均(45.0±5.0)岁,手术时间1~4 h,平均(2.0±0.3)h,其中宫颈癌18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卵巢癌9例、输卵管癌6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9~60岁,平均(45.2±5.0)岁,手术时间1.1~4 h,平均(2.0±0.4)h,其中宫颈癌19例,子宫内膜癌11例、卵巢癌10例、输卵管癌5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其且为手术治疗;纳入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实施前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者;既往有DVT史者;术前经相关检查存在DVT、动脉栓塞、肌纤维组织炎、急性淋巴炎、损伤性水肿者;术前伴有严重感染者及出血倾向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常规护理,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切口(穿刺口)的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指导患者的饮食,叮嘱患者及早下床实施功能锻炼等措施。

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警性护理,内容如下。

(1)DVT风险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在术后立即使用Autar深静脉栓风险评估表评估DVT的发生风险,该量表根据年龄、体质指数、活动、创伤风险、特殊风险方面进行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预警性护理计划。

(2)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DVT的发生机制以及对病情的影响,增加患者对DVT的认知程度,并告知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护理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预防血液浓缩: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体液丢失过多引起血液的浓缩而发生高凝状态。另外术后静脉输液时要避免对同一静脉反复输注血管化疗药物,每次输液完毕后要以适量的生理盐水冲管,减少对血管内膜造成的损伤。

(4)体位护理:术后常规去枕平卧6 h,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冷刺激造成静脉痉挛,使用腹带患者要松紧适宜,以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另外定期协助患者翻身,卧床期间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下肢适当抬高,促进静脉回流。

(5)饮食护理:所有患者均予以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和高膳食纤维饮食,并鼓励患者饮水,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内压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6)功能锻炼:卧床期间指导患者练习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包括膝关节的屈伸,足踝内外翻转活动,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下床活动,每次约10~20 min,活动时间及活动强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宜。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腿围增长度、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DVT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在出院时为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评价问卷,该问卷评分范围0~100分,其中0~60分为不满意,61~80分为一般满意,81~10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一般满意率+非常满意率。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腿围增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 腿围增长度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腿围增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的腿围增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s)

住院时间(d)14.20±3.25 20.12±4.01 7.694 0.000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5 45腿围增长度(mm)0.40±0.02 1.55±0.20 38.381 0.000

2.2 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22%(1/4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3.33%(6/45),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873,P=0.049)。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DVT是外科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或疾病引起静脉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以及血液的高凝状态引起,外科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7%~45%,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手术以及癌症本身均可造成大出血、神经损伤、淋巴水肿及静脉栓塞等并发症[3-4],有资料显示在晚期恶性肿瘤及外阴癌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15%[5],由于DVT预防的作用大于治疗,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的腿围增长度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实施预警性护理干预可改善下肢肿胀,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降低DVT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预警性护理干预属于一种前瞻性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影响患者康复的高风险因素,从而主动采取干预措施消除或降低影响因素,促进患者的康复[6]。本次的研究中将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通过评估DVT发生风险,制定预防干预计划,并实施健康宣教,增加患者对DVT的认知程度,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护理活动的实施,实施预防护理减轻对血管的损伤,预防血液的高凝状态[7-8],予以体位护理,促进下肢静脉的血液流通,通过饮食护理减少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锻炼,鼓励患者下床走动,促进血液的运行,改善下肢水肿状态[9-10]。因此预警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下肢水肿,降低DVT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预警性护理干预应用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术后下肢水肿,降低DVT的发生率,并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1] 全健,黄梅,黄芳,等.人本位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6,38(4):599-600.

[2] 吕琦.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4):155-156.

[3] 陈祖云,徐嘉,董树华,等.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710-1712.

[4] 杨敏,杨智蓉,田昌英,等.多维度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便秘的影响[J].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43(6):351-355.

[5] 黄静,李力.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5,42(2):169-174.

[6] 孙叶飞,徐蕾.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8):756-758.

[7] 王秀梅,黄世敏.预见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32-134.

[8] 赵雪.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警性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16,31(2):44-45.

[9] 张霞,冉建英,李才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DVT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7,23(10):168-169.

[10]宋宗梅,郭雪梅.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5,28(10):130-131.

猜你喜欢
妇科预警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