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桂霞,张超
(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青岛 266002)
血常规是一种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分布与数量变化来评估血液状况与疾病的检查手段[1]。目前,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包括静脉血、动脉血与指端末梢血,其中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最为常用[2-3]。然而,临床对于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仍持有不同的意见[4-5]。为了进一步完善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保证临床诊疗质量,本研究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行血常规检验的220健康体检人员分别应用了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措施,对比不同采血措施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于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22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10名。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体检人员,本次研究内容已告知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疾病;全身急性或慢性疾病。对照组:男60名,女50名;年龄22~65岁,平均(40.5±5.3)岁。研究组:男63名,女47名;年龄20~63岁,平均(40.8±4.0)岁。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医务人员完成,避免操作误差。对照组采用末梢血采血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方法:采血前,准备好加入EDTA-K2抗凝剂的采血管与一次性采血工具,对患者采血手指进行按摩(通常为左手无名指),待指尖血液饱和后,用碘伏棉签充分消毒采血部位皮肤;将专用末梢采血针穿刺进入指尖,第一滴血不纳入血液样本,用无菌棉签拭去后再次挤压患者指尖,采集血液样本;完成后用无菌棉签按压采血处2~3 min。研究组采用静脉血采血措施进行血常规检验,方法:采血前准备工作与对照组相同,选择患者肘部静脉采血点,用碘伏棉签充分消毒采血部位皮肤;指导患者紧握拳,应用双向针头,一端以静脉穿刺方式采集肘部静脉血,另一端有效连接真空采血管,血液标本采集量为1~2 ml;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采血处2~3 min。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均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批准文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400771号,型号:BC-2900,生产厂家: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进行血常规检验,试剂为配套试剂。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参考值:3.5×1012~5.5×1012/L)、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9~10×109/L)、平均红细胞红蛋白(参考值26~32 pg)、红细胞压积(参考值:36%~50%)、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82~100 fl)、血红蛋白(参考值:110~160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参考值:320~360g/L)。②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疼痛度,VAS评分为0~10分,10分为剧痛,0分为无痛,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研究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test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asures(±s)
表1 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test results of two different blood sampling measures(±s)
组别研究组(n=110)对照组(n=110)t值P值红细胞计数(×1012/L)3.97±0.97 3.50±0.88 2.856<0.05白细胞计数(×109/L)6.24±1.42 5.76±3.05 3.052<0.05平均红细胞红蛋白(pg)29.42±5.65 26.80±6.65 6.623<0.05红细胞压积(%)45.40±5.32 41.30±20.02 7.526<0.05平均红细胞体积(fl)92.65±4.52 88.52±6.65 4.856<0.05血红蛋白(g/L)113.52±15.65 105.02±16.65 3.658<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g/L)330.12±25.52 320.52±8.65 8.230<0.05
2.2 两组不同采血措施的疼痛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抽血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为(2.20±0.56)分,研究组为(2.05±0.58)分,两组患者抽血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6,P>0.05)。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现代化检验技术的发展,血常规检验也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检验内容涉及白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与血小板系统,是用于评价疾病严重度、致病原因与疾病预后的重要手段[5-7]。
血常规检验主要是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而血液样本的采集方式可分为静脉、动脉与末梢采血法[8]。有研究指出,虽然末梢采血法操作简便、用时较短,但末梢血样内包含组织液、胞液等杂质成分,加之消毒棉签也易进入血液样本中,所以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与可信性较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检验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9]。此外,末梢血采血量少,血样不可重复利用,这给其使用造成了局限性[10-12]。相较于末梢采血措施,静脉采血血样内的杂质较少、血样采集量多、可重复利用,准确性与可靠性更佳。需要注意的,静脉采血措施对于医务人员穿刺技巧与卫生情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采血时易出现多次穿刺、抽取困难、穿刺疼痛、穿刺点感染等情况,这也是其主要的应用缺陷[13-1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研究组的血样结果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而对照组却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水平低于正常值。此外,两组患者抽血过程中的VAS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静脉与末梢血采血方式的疼痛阈值相当,这可能与医务人员操作技巧有关。
总之,相较于末梢血采血措施,静脉采血可以有效减少血样内的杂质组织,且抽血样本量大,可重复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适于临床应用。
[1] 葛高霞,张美娟,黎青.新生儿的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23):3314-3316.
[2] 邓忠越,周平,余晓云.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液标本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388-1395.
[3] 钱进.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36(26):169-171.
[4] 吴天恩.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112-113.
[5] 游浪琼.两种采血方法应用于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4):67-68.
[6] 杨灿.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5):3197-3198.
[7] 单娜.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常用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对比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144-145.
[8] 李晓峰,常红叶,齐力,等.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6):1021-1022.
[9] 王莹.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3):72-73.
[10]陈卉.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2):74-75.
[11]宋爱芹,孟秀梅.ICU患者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5,30(5):132-133.
[12]彭福昌,刘群玲.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3):45-46.
[13]张秀丽.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探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61-62.
[14]陈君,马海燕,齐寰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9):2652-2653.
[15]杨春霞,王付力.三种不同采血方式对血细胞测定参数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3):159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