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晓 辉
(河南省许昌市妇幼保健院 许昌 461000)
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操作技术,操作较为便捷,一次成功操作可留置比较长的时间,不需要对患儿进行反复的穿刺,避免给患儿带来更多的痛苦,同时缓解了多次穿刺给患儿家属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护患关系更为和谐,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1]。为了探讨和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作为研究主体,现总结如下。
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儿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43例患儿。患儿中男性为48例,女性为38例;年龄在7d~7岁之间,平均为(3.51±0.94)岁。甲乙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静脉留置针是由美国BD公司提供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22-24gY型居多。甲乙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甲组患儿加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患儿穿刺完成后,经肝素帽慢慢注入2ml的肝素稀释抗凝液,边推注边慢慢拔除针头,确保留置针内同血管内的压力平衡,导管墙内充满封管液,避免出现回血现象,同时也避免了套管针阻塞;穿刺操作者应程卓冷静,同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选择粗、直、血流丰富、具有弹性、易固定其避开关节的血管进行穿刺。患儿外周静脉充盈不佳时,先系紧扎止血带,再摩擦患儿皮肤1min左右,松开扎止血带;患儿末梢循环较差、输液量较大以及药物刺激性强时,选择较为粗大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如有必要可选择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导管要妥善固定好,嘱患儿家属留置针肢体避免过度活动,可对肢体进行适当的约束,禁止穿刺部位衣服过紧,多次巡视观察。化疗药物推注时,速度一定要缓慢,避免药物外渗,当局部肿胀需立即拔除套管针,再次选择血管进行穿刺,可用硫酸镁进行湿敷;仔细查看留置针包装以及有效期限,严格按无菌操作,患儿皮肤消毒的范围要足够。减少对患儿的机械性刺激,选较粗的静脉血管,药物刺激性强时刻选2条及以上的静脉通路;穿刺成功后,使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且保持干燥,通过大胶布带对套管针尾端同不妨碍活动部位进行固定。行穿刺人员要熟练掌握血管解剖位置和走向,首先做评估,选择适当的位置。
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套管针阻塞、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误入动脉)。
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不良事件发生发生率以(%)进行表示,χ2检验,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86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套管针阻塞、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以及误入动脉。
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95%,乙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4.88%,组间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103,P=0.024)。
表1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
组别套管针阻塞1次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合并静脉炎套管针脱落误入动脉总发生率甲组(n=43)1(2.33)1(2.33)1(2.33)1(2.33)1(2.33)1(2.33)6(13.95)乙组(n=43)2(4.65)3(6.98)3(6.98)2(4.65)3(6.98)2(4.65)15(34.88)χ25.103P0.024
在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较多,特别是在患儿输液比较困难时。本次研究总结静脉留置针中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如下:
一般情况下,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会有导管冲洗不彻底的情况出现,致使阻塞现象出现;封管液的推注速度以及用量不适中、患儿凝血机制异常也会造成阻塞出现[2~3]。在发生阻塞后,需要进行重新穿刺,不能将输液压力加大或挤压套管,避免出现栓塞。
因患儿年龄较小,在穿刺时会有不配合的情况发生,同时患儿的血管情况以及操作人员的穿刺水平也会影响穿刺成功率,在穿刺操作时,如果角度过大会直接将血管穿透,在回血后如果没有及时将角度压低进针,套管就不会到达血管位置,导致穿刺失败;此外在穿刺前如果没有对套管进行松动,在将针芯拔除时,就会带出套管,导致穿刺失败[4]。针对此问题,就需要对患儿的紧张情绪进行调节,在穿刺操作时需要沉着冷静,依据患儿的词汇掌握以及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语言进行沟通,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做好护理工作,在穿刺血管以及套管针的选择上也需要慎重选择,穿刺部位需要避免选择关节、静脉瓣位置,需要选择例如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以及桡侧浅静脉等平直的血管。
出现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包括药物浓度、酸碱度以及静脉输注方式、输液速度、药物本身毒性等有直接的关系,而没有正确选择血管或者外套管没有送入到血管内、未固定好、患儿因多动致使针体于管外滑出等因素都会造成药物渗漏情况出现。渗漏症状较轻时,患者会有局部疼痛以及肿胀等刺激感出现,而情况较为严重时,就会导致各类并发症出现,例如组织坏死等[5]。这就需要在穿刺后做好巡视工作,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缓慢推注化疗药物,同时密切观察套管针位置,避免出现药液外渗现象。当有肿胀出现时,需要及时更换穿刺位置,做好冷敷处理。
出现静脉炎的的主要原因包括留置针穿刺部位不同以及输液的种类不同,当药物对血管有较大刺激时,就容易引发局部化学性静脉炎,例如高渗液以及化疗的药品。在穿刺时没有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执行也会导致静脉炎出现,细菌容易通过导管或者接头、皮肤进入到血管内,会直接导致穿刺部位有热、痛、红、肿等症状出现。当发现异常时,需要停止输液,将套管针拔除,局部位置选择50%的硫酸镁滴,利用无菌纱布实施湿敷,或者选择京万红软膏进行涂抹。
在穿刺成功后,如果没有固定好,就可能在患儿睡眠中或者哭闹中动作较大将针拔除。这就要求在穿刺成功后利用透明胶布做好固定工作,同时,采用大胶布带将套管针尾端位置向上盘起,做好固定工作,避免患儿用手触抓。
患儿小动脉的搏动比较微弱,常被误认成静脉而穿刺。误入动脉后,抽回血呈鲜红色,无法输液或者输液滴速很慢,在输液时甚至会回血。部分患儿的局部皮肤会发白,还会表现情绪烦躁或者哭闹。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将针管拔除,重新进行穿刺。
综上所述,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护理的效果很好,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
1 张丽,王爱玉,黄燕芳,等.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91~94.
2 张海燕.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5,26(5):194~195.
3 王宗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7(4):159~160.
4 郑士丽,张娟.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相关应用.医学信息,2015,28(2):188~189.
5 朱婷.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34(6):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