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段绪光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十九大报告可谓登高望远、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真挚为民,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引领新航向、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作出表率、走在前面。通过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原文,笔者谨从“五要”的角度谈谈个人体会。
把握时代大势,就是要掌握了解当今时代的大趋势、大潮流、大形势,使自己顺应时代、适应时代,并为时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大势。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为我们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新时代不仅是概念,更蕴含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十九大报告用 “三个意味着”“五个时代”来概括,贯穿的是对中国历史、当前、未来大趋势把握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使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世界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前行进程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现阶段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深刻感悟新时代的非同寻常。
把握我国当前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大势。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正确制定大政方针的重要前提。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矛盾论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分析把握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分析和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的阶段性特征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我们党立足于新的实践,对当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是对五年来我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只有认清了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工作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为实现两个百年梦想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人只有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分析研判形势,并及时作出系列改革调整,才能推动事业健康发展,才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因此,对当今之中国,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当今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经济繁荣发展。五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当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奇迹”让“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灭。
社会和谐稳定。这五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西方主要国家政坛恶斗加剧,社会分裂加深,经济上逆全球化,政治上奉行孤立主义,难民潮汹涌,恐怖袭击不断发生,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福利危机、社会危机等使老百姓生活水平每况愈下。而当今中国,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百业兴旺,“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比。
难题得到解决。五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干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特别是在清除贫困、惩治腐败两大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五年累计减贫5564万人,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40%下降到10%作出了重要贡献。坚决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及时清除了党的肌体毒瘤,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极大提振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进一步巩固了我们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总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了世界前列,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量,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当今中国还需加快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判断,更是要求我们时刻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要站在世界大势中推动中国加快发展。因此,我们要看到,站起来只是解放后与解放前比,富起来只是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比,强起来只是现在与过去比。我国总体上仍处于不发达的阶段,2016年我国人均GDP为8280元,全球排名第73位,仅为美国的1/7、日本1/4,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还有400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目前正摆在我们的面前,都需要一个个地跨过;中华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还要明白的是,现代化不仅仅是高收入,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共服务、健康卫生、生态建设等有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不只是靠物质丰富能完全解决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我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是要全方位的、各个方面的、各个领域的“强”,不仅需要富强,而且需要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不仅需要富强中国,而且需要建设法治、美丽、健康、平安中国;不仅要实现制造、科技、交通、网络、航天、军事、海洋强国,还要实现人才、教育、文化强国。只要我们树立了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高要求,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这个现代化强国的大厦就能在世界的东方屹立起来。
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继而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人民的美好愿望奋勇前进。纵观整个十九大报告,前后有203次提到“人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什么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我们一定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牢记民生时刻连着民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负使命,让人民群众得到真切实惠。
守住民生底线。织牢城市低保、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民生兜底网,确保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群众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推进公平民主。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至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比如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每位劳动者都有公平和同等就业机会等等,让人民群众更加均衡地共享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精准脱贫。当前,我国仍有几千万贫困人口,他们绝大多数是生活在边远农村、社会底层的人民群众。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是我们最现实的艰巨任务。我们一定要按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的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努力构建幸福民生。十九大报告指出:“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做好各项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同时,也要立足当前规划长远,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质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高举反腐治贪利剑,“老虎”“苍蝇”一起打。一系列整肃举措,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认真起来,党的纪律和规矩立了起来、严了起来,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可以说重塑了党的形象,唤回了党心民心。广大干部群众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衷心拥护、坚决支持、充满期待,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反腐败斗争氛围,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提升了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止步,特别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特别是腐败的表现形式更为隐蔽复杂,成了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一定要始终高举反腐利剑,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坚决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牢记三个“永远在路上”。20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20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三个“永远在路上”就是告诫我们全党不能因为一个时期的成效和胜利而盲目乐观,必须赶考不止、坚持不懈、永续奋斗。
打消三个“不能有”的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我们一定要看到影响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的消极因素尚未根除,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消除存量、遏制增量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和克服三个“不能有”的想法,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不断完善“三不”反腐工作机制。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党纪国法面前没有特权、没有例外,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治腐败高压态势,让腐败分子断了侥幸的念头。要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坚持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加强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要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增强自律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高思想自觉,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把廉洁意识融入灵魂,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机制。
十九大报告把民族宗教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大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各个方面都对民族宗教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特别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另外,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等方面也有重要部署。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新思想的核心精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与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坚持以十九大精神指导我们的工作,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在民族工作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扶贫攻坚和对口帮扶机制,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协调推进民族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推动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重点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在宗教工作方面,要依法妥善处理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持续治理佛道教领域“商业化”问题;要扎实做好遏制宗教极端化工作,加强伊斯兰教事务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及时处置涉伊涉穆热点问题;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尤其是要严格管控和制止高校传教行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要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建设,加大爱国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品德上能服众、宗教上有造诣、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