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爱玲
摘 要: 托小班幼儿的年龄一般在2.5岁—4.5岁,正处于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注重从环境创设、教研推动、亲子共读、童话剧表演等方面采取策略,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幼儿一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 教研推动 亲子共读 童话剧表演
托小班幼儿年龄大都在2.5岁—4.5岁,是学龄前期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发展能力正值由学说简单的短句逐渐变为学习使用复杂句、运用较丰富的词汇,进而连贯表达的阶段,在幼儿园里如何帮助托小班幼儿提高表达能力,获得在园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幼儿园托小班保教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园从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教研推动、亲子共读、童话剧表演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备受幼儿、家长的欢迎。
一、营造温馨宽松的精神环境,鼓励幼儿“想说敢说”
低龄幼儿入园后面对陌生且人多的集体环境,缺乏安全感,园内的多种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产生诸多影响。我们认识到: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从让他们大胆表达“老师,我要喝水”“老师,我想尿尿”开始,只有从孩子的生活需要入手,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回应和帮助,才能引发他们想表达的愿望,使他们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安全的、温馨的、像家一样值得信赖的港湾,在这里他们可以放松生活,自由游戏,愿意用语言积极和周围的老师、同伴交流,表达需求,解决自己在入园适应过程中的生活困难,并逐步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这也是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乃至所有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最终归宿。因此,我园紧紧围绕“温馨、宽松、亲切”主题营造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精神环境。全体教职工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幼儿,教师实施母爱式教育,倡导每名教师“先做妈妈,再做老师”,对幼儿生活照顾细致入微,学习帮助耐心和蔼。教师之间是友好、和谐、快乐的合作关系,师幼之间拥有平等、亲切、微笑的良好氛围,使他们感到在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轻松和自由,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敢于表达。
二、优化语言教育的物质环境,帮助幼儿“有话可说”
不仅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想说、敢说”的精神环境,还要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让他们“有话可说”。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可以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室内活动区域。公共区域即楼梯走廊、拐角、门厅等全园幼儿都可以参与活动的公共场所,班级活动区域则一般只是供本班幼儿活动的场所。两种区域相互融合,共同实现发展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标。我们利用楼梯长廊空间创造了:一楼的“绘本故事长廊”,二楼的“经典古诗长廊”,三楼的“民间童谣长廊”,形成了“语言长廊”文化;利用楼梯拐角等空间创造了“爱心故事屋”“儿歌诵读角”“宝宝好习惯”等区域,实现了“处处有教育”的目标。这些区域投放的都是直观的可视性材料,并且紧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创造环境时注意做到:1.可视材料大而突出:如“爱心故事屋”投放的是教师亲手绘画制作的大故事书,将图书和文字放大,图画鲜明,文字突出,更适合低龄幼儿阅读,保护幼儿的视力。2.可视材料相对集中:每个楼层根据园舍年龄班的不同悬挂可视材料。一楼先后投放了《爱心树》、《好饿的小蛇》、《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绘本,二楼投放了时常诵读的、图文并茂的经典古诗20首;三楼投放了朗朗上口、好玩有趣的民间童谣30首。每一个故事、每一首古诗或者童谣都是在幼儿欣赏、学习之后再投放,便于家长入、离园接送幼儿时和孩子一起了解和温习。3.可视材料富有童趣:开辟的“宝宝好习惯”区域,选取“我爱上幼儿园”、“我会吃饭”、“我会洗手”、“不跟陌生人走”、“我会走楼梯”等与幼儿在园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分别从故事和儿歌两个角度阐述培养各种习惯的意义和方法,并以“妈妈”和“宝宝”的卡通形象或者小动物形象呈现,“妈妈”呈现的是故事,“宝宝”呈现的是儿歌。如托班选用苹果妈妈、苹果宝宝、梨子妈妈、梨子宝宝的水果形象,小班选用蜗牛背房子、小兔子拔萝卜的小动物形象,活泼生动,充满童趣。
除了公共区域环境的营造外,各班的班级语言特色区域更是形式多样、操作性强,备受幼儿喜欢。如托班的“苹果广播站”、“说唱童谣”“打电话啦”、“花朵电视台”“小魔盒”;小班的“妙妙故事屋”、“妈妈宝宝编故事”、“经典诵读”、“说个故事给你听”,“抛一抛,讲一讲”都各有特色。在投放这些区域材料时注意做到:1.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做到图文并茂(适合幼儿,易看懂能理解)。2.材料的学习做到操作与听说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表演兴趣)。3.材料的运用要做到能够拓展。(活学活用,与幼儿的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相联系)。4.及时记录,保持兴趣。各班以图文形式记录并展示给幼儿和家长看,保持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
公共区域和班级活动区的环境营造,使幼儿园的角角落落都呈现了丰富的语言教育元素,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走进幼儿园的每个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所富有语言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即教育”。幼儿随时都能触碰到形式不一、色彩协调、富有美感的语言环境材料,在多种材料的刺激与熏陶下,他们变得“有话可说”,每天在边看边讲(故事)、边说边唱(儿歌童谣)等活动中愉快地度过,语言表达兴趣和能力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高。
三、多形式教研推动,夯实教师语言素养
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就必须夯实教师的语言教学功底。我们坚持“三研合一”的教研思路,请每位教师针对工作实际找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积极探索实践,园长、教研组长跟踪指导,在学期末以论文或汇报课的形式展示,并针对优秀教学案例进行说课、评课活动。特别在挖掘绘本教育价值、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及儿歌类语言教学活动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如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之后而生成的托班综合活动《毛毛虫》,有效整合数学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等内容,帮助宝宝进行3以内的点数、毛毛虫的习性、对绿颜色的感知等方面的学习,教学效果很好,发挥了绘本的更大教育价值。又如儿歌《逗蚂蚁》,教师不断尝试和改进,制作了生动形象的教具,创造了小蚂蚁搬豆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幼儿身临其境,轻松快乐地掌握了儿歌。通过组织全体教师观摩公开课、研讨交流等方式,让骨干教师传播分享自己好的经验和做法,让更多教师学习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幼儿园还定期组织“故事大王”“儿歌童谣新唱”“看图说话”等教师语言基本功大赛,进一步夯实教师语言功底,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素养的提高,在日常工作的每时每刻对幼儿起到更好的語言示范作用。
四、大力提倡親子共读,促进家园共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幼儿习得语言的最好、最近的老师,幼儿园通过组织家长会议、家长沙龙等活动,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陪伴孩子的成长是一种责任,陪伴孩子阅读的家长是值得尊敬的。组织家长聆听了关于早期阅读的专家讲座,向家长推荐了《朗读手册》《阅读与经典》等书籍和《朗读者》电视节目,增强家长对阅读、亲子共读重要性的认识;各班启动了“请跟我来”亲子共读计划,以家长沙龙的方式引领家长亲子共读《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我爸爸》《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绘本,为家长之间分享亲子阅读心得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学习亲子共读的方法。家长纷纷感言:每天的阅读时光,真的就像开启了一扇爱的大门,温馨、愉悦、幸福、满足。家里开展亲子阅读后,母子之间、父子之间说话的机会多了,交流的话题拓展了,孩子说话更好听了。
五、创新学习快乐表演,增长幼儿表现才干
孩子们想说、敢说,有话可说,如何为幼儿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说得更精彩呢?我们经过慎重考虑,充分利用门厅空间创办了“哈罗剧场”,供幼儿定期表演童话剧、故事,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由于幼儿年龄小,我们积极探索低龄幼儿表演成功的思路。我们先成立了幼儿园教师童话剧表演小组,示范演出每部童话剧,然后为幼儿和家长发放剧本、拷贝视频,让幼儿和家长在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模仿表演,成功帮助小班的宝宝登上了舞台。孩子们稚嫩的童声,稚拙的动作,可爱的脸庞,天真的神情,让每个观看的家长喜俊不禁。幼儿园每月最后一周推出新剧目,一周两天,一天两个场次,利用下午离园时间面向全体家长公演,既有《小兔乖乖》《拔萝卜》《小熊请客》等传统经典剧目,又有我们根据幼儿生活、学习的需求自编的《不怕冷的大衣》《在商场》《妈妈不在家》等情景剧,大大锻炼了幼儿在众人面前表演的胆量和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很多家长都反映:“一个童话剧表演结束后,孩子再也不怕在众人面前说话了!”“家里来了客人,宝宝主动给客人说儿歌唱童谣,可兴奋了!”幼儿的可喜变化带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各班家长积极报名参加亲子演出。幼儿园里很快形成了幼儿童话剧、亲子童话剧、合家亲童话剧等不同的联袂演出方式,极大丰富和拓展了童话剧的表演体裁,由童话剧到故事再到儿歌童谣,甚至是简短的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演的受众范围也从幼儿园走进社区,甚至走进市电视台登台亮相,推出了多个小明星,大大提高了幼儿园的社会声誉,俨然形成了我园办园特色的一大亮点。
通过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托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担负起培养幼儿能说会道的责任,通过科学的理念引领,适宜的策略实施,创新的方法探索,真正体现“幼有所育”,育有所成,让童言像花儿一样绽放。
参考文献:
[1]潘幼萍.构筑良好对话平台,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J].吉林教育,2009(11).
[2]周建梅.浅谈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