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分类保护与更新改造研究

2018-05-05 10:01田静
科学与技术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

田静

摘要:本文以山西沁水县郭壁村为例,在对传统村落民居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民俗习惯以及当下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建筑风貌及建筑质量等现状条件,根据已有的分类保护标准将其进行分类。对各个类别的单体建筑构件进行细致拆分,并依次提出构件的修缮限制标准,从而实现传统民居的适应性保护与更新。在不损害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使其可以为改善出满足现代居民生活需求的活化性民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民居;分类保护;改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的改善,现代卫生环境的需要,传统村落中的民居建筑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满足居民现代居住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需在专业领域的指导层面下,对其加以适度的更新改造。使得传统民居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发展。

1 郭壁村概况

1.1基本概况

郭壁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曾经的沁河十景之一“沁渡秋风”的所在地,同时也是一片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郭壁村地利位置优越,位于沁河流域的中部,沁水县的东南部,西距沁水县城50余公里,东距晋城市区40余公里,隶属嘉丰镇。整个村落的街巷形式丰富,建筑装饰繁华,建筑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了居住、商贸、文化、防御、祭祀等各类建筑,是一处明清时期乡村集镇的代表作。由于其天然的水陆优势,经济繁荣,曾是古代的商贸重镇,传说“日进斗金”,故有“金郭壁”的美誉。然而,时過境迁,今人将其分为郭南、郭北两个行政村,但他们自古以来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1.2传统民居的分布及类别

1.2.1郭壁传统民居分布现状

郭壁现存相当多的明清宅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现存历史建筑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其中重要的历史街巷有古商业街、三槐里巷、行宫巷、赵家巷等,重要的宅院有张家十三院、范家院、里头院、宫上的韩家院、青湘里院、极高明院等,村内还留存有局部堡墙、一些古树、古井、古磨等,也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郭壁村的传统民居保护较为良好,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建筑得到较好保留,占到整个村落建筑总数的1.8%,且明代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清代建筑占21.6%,保存数量较多,民居具有典型的地方风格,大都是二层的四合院布局。村内民国以及50-70年代的建筑数量不多,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因素,未出现大量新建建筑,且建筑形式、建筑材料与清代没有较大差别。20世纪80年代以后,村内出现大量兴建房屋的热潮,所建建筑达到村落建筑总数量的52.2%,其中少部分在原有老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翻建,绝大部分在村落外围新建,逐步形成了现在村落的建成区范围。

郭壁民居大多数院落采用“四大八小”的空间布局。“四大”是指正房、东西厢房、倒座四个主体建筑,“八小”是指四个主体建筑的耳房,分设在院落四角。

1.2.2郭壁传统民居的分类

在对村落进行了详尽的现状调研后,通过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民俗习惯以及当下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村落建筑年代、风貌、质量等现状条件,按照已有的分类标准(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2013年))将其进行分类。即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建筑四类。

经过对郭壁村(郭南、郭北)建筑风貌的分类统计,其中文保单位在整个郭壁村所占的比例为15.9%,建议历史建筑为13.2%,传统风貌建筑为20.4%,其他建筑为50.5%。经此统计可看出,郭壁村的传统民居占据全部民居的比例近乎50%。因此,它们是否能够得到更好的保留是现下极其严峻的问题。

2郭壁传统民居保存现状及保护发展策略

2.1传统民居保存现状

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家庭结构多多少少都发生了些许变化,年轻人群多外出就业,滞留人口变少,且大多为老年人和儿童;另外,伴随着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落后的传统居住设施破败不堪,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居民的日常生活生产需求。

因此,村民们为了改善现下的生活状态,在没得到专业性指导的情况下,就对当地传统民居进行了损坏性的整治改造。遗憾的是,居民的生活状态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效果却不显著,并且导致了传统民居的形象乃至整个村落的风貌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2.2保护发展策略

在以往所做的传统民居保护发展的项目中,一部分采取“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即由政府主导,相关企业实施,居民没有更好的知情参与,完全处于被动的处境。还有一部分采取“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为获得更加优化便利的生活条件,居民自发的采取修缮措施,严重破坏了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两种模式的实施,都没能使再利用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考虑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居民的修缮意愿出发,政府主导,相关企业实施,三者并行,相互之间激发积极性和创新性,由此达到保护再利用的最佳成效。

3传统民居分类保护

在对郭壁传统民居现状以及保护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后,为规范村落房屋的修缮和改造行为,特进行民居分类保护标准的设定。即主要针对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三类进行深入的分类保护标准研究。

首先,对传统民居的构成元素进行提取划分,大致可分为建筑主体、人居环境、基础设备三个层面。而这其中的每一项又可做精细的划分,建筑本体部分可划分为结构构件(柱、梁、枋、檩条、椽子)、维护构件(墙体、屋面、门窗)、其它构件(位置楼梯、栏杆、台基)三个层次;人居环境部分可划分为室内环境(吊顶、内墙面、地面、平面空间布局)院落环境(私搭乱建、铺地)两个层次;基础设备部分可划分为水力设备、电力设备、采暖设备、天然气设备四个层次。

然后,针对三种类别的建筑,等级不同,其分类保护标准、保护原则、材料选择等都不尽相同。1.分类保护标准: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三种类别,其分类保护标准分别划分为保护、修缮、改善。2.材料选择:民居建筑材料的使用主要是在建筑主体部分,其结构构件由木材料来完成,维护构件的构成材料主要为砖、泥土(石),屋顶多用瓦来覆盖。对于维修材料应按照民居建筑的分类级别给予适当的选择。

最后,再针对其中的每一项的修缮方法,需根据不同层次的建筑类别依次给出修缮标准。

4结语

在传统村落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面临着在城镇化进程中被破坏甚至消亡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进步,传统居住建筑正被村民遗弃,古村落的风貌也随之受到破坏。传统民居遗产亟待专业研究领域的指导抢修,传统民居的脆弱和不可逆以及现代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迫使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及更新。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建议性办法的提出,促使传统民居得以更好的保留,实现其价值的提升和生命的延续。

参考文献

[1] 郭志恭.中国建筑文物保护及修复工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

[2] 戴仕炳,张鹏.历史建筑材料修复技术导则[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8.

[3]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8.

[4]Xuesong Li,Hao Li,Xingwu Wang .Farmers' willingness to convert traditional houses to solar houses in rural areas:A survey of 465 households in Chongqing,China.[J].Energy Policy,2013,Vol.63

(作者单位: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
解析关中传统民居的雕刻艺术
福州传统民居风火墙艺术特色分析
基于交往空间的江南传统民居“生活性”保护浅析
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