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地区传统民居的特征研究

2017-01-04 11:31梁圆蒋赛君
建筑建材装饰 2016年13期
关键词:传统民居建筑

梁圆 蒋赛君

摘要:说起柳州的传统民居形式,较为统一的看法是分为地域民族建筑、中原汉族建筑、客家文化建筑、外来文化建筑、其他文化建筑,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作为柳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具有怎样的特征。

关键词:传统民居;“干栏式”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13-201-02

前言

柳州位于广西中部,几千年来,柳州一直是壮族和岭南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汇聚点,独特的山水景观、丰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柳州独具神韵的民族风情。

1.柳州地区传统民居形式概述

1.1地域民族建筑

柳州地区最重要也是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传统民居类型应为地域性民族建筑。有48个少数民族聚居在柳州,其中最主要的有壮族、侗族、苗族和瑶族四个。这些民族的居住建筑形式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对本地自然环境的适应,“干栏式”建筑一直是这四个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民居形式,但是受到这四个民族自身不同传统文化的影响,尽管同为“干栏”,他们的民居建筑之间还是有着细节上的诸多区别。

1.2客家文化建筑

客家文化建筑在柳州的发展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柳州历来都是广西重要的枢纽城市,与广东、福建相邻,在嘉庆年间曾国藩一支后裔从广东梅县迁至柳州,同时将客家人的文化与精神也带到了柳州。位于柳江县进德镇三千村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隆盛“九厅十八井”古庄园遗址,是柳州最大的古代客家建筑群。该建筑群建于清代,其规模在全广西范围内亦属罕见。

1.3外来文化建筑和其他文化建筑

外来文化建筑和其他文化建筑则很好理解,柳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经千年而不灭。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活交融,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得以保留,例如曙光西路和太平西街民国初年建造的极具岭南风情的传统骑楼建筑。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岭南传统民居相结合演变而来的一种建筑形式,它不是纯粹的居住建筑,通常底部为商铺,上部居人。骑楼单体凭借着独特的外挑挑廊,使得其独可避雨遮阳,组可成街成行,非常适合柳州这种夏热多雨,冬短夏长的南方城市气候特点,一时在柳州风行起来。

综合这样的传统民居特点,以下就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作为柳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具有怎样的特征。

2.柳州传统民居群落的特征研究

2.1传统民居群落的选址

从古至今,柳州都是少数民居的聚居地之一,久居南蛮的少数民族及其祖先,向来对于村落建设的自然环境就是十分重视的,因此他们在建造村落前都会认真的进行考察。较为理想的选址可概括为:(1)较大的河流经过自然形成的大转弯处,这里通常汇集有较为平整宽阔的平地:(2)也可选择大河与小河的交汇之处,这里河面宽阔、水流缓慢、能满足生活取水只用;(3)当然依山傍水、背山面水、半山坡边也是居住的理想之地。由于少数民族人喜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建村设寨,因此许多村寨都有“村前一曲水,村后万更山”的美誉。这些既是因为南方地形多样,也是少数民族选择优秀环境建设村寨的朴素实用的选址观。

2.2传统民居群落的布局特点

古人崇尚“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体的。南方的少数民族更是将这样的理念贯穿在自身的群落建设中,无论是建筑形式还是建筑色彩,生活习惯还是生产方式,他们都倾向于完美的建筑设计便是能融于自然,将人工雕琢的痕迹刻意隐藏。所以早期的建筑设计从规划开始,便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从现场勘察,确定方位,了解建筑间距,测定盛行风向,避免太阳辐射和外部空间环境等,并研究通过合理的布局及各方面的环境处理,创造有利于节约能源又舒适宜居的微气候。

3.柳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构成

壮族人称自己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干栏建筑是一种用柱子把建筑托起,使其下部架空,实际上是对。人处其上,畜居其下的居住建筑类型的通称。”这样的房屋形式非常适宜建造在夏季绵长且酷热多雨,地势多变且温润潮湿的南方坡地上。事实上,干栏建筑并不是壮族人所特有的,侗族、苗族、瑶族等其他多个少数民族,也有相当部分的人家以干栏为居。但是,其中以壮族的干栏建筑最具代表性。壮族的干栏建筑,常以巧妙的整体设计,精致细腻的用料,展现出颇高的建造工艺。其常见的房屋布局形式有“一栋三间、一栋五、七间、甚至一栋九间”等,房屋的间数多少主要是根据家庭中人口数量及家庭的富裕程度来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一栋三、五间的形式被运用得最为普遍。

4.柳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单体设计

第一,平面布局。柳州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干栏为例,建筑平面布局多以矩形为基准型,接待客人、展示形象的中心位置便是客厅,其他诸如厨房、卧室、卫生间等功能房间均是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向四面发展,整体布置灵活多变,热环境分区、动静分区等都较为合理;这样的布局形式使得各生活用房均能根据具体分布位置选择最佳朝向,有利于在冬季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免夏季的过度暴晒,提高居住的舒适性:而朝外的房间可充分开窗,满足平面设计中注重穿堂风组织的需求,而且通过合理布置的门窗,有效解决南方除湿热通风足的问题。

第二,建筑立面。以干栏为例可划为三个分区,即屋顶、墙身和基座。外挑深远的坡屋顶出檐口,凹凸有序的瓦屋面排列,有效的起到了排泄雨水、遮阳蔽日、反射阳光、改善通风等诸多功用:墙身主要由木构架和粘土砖墙构成,隔热性能优良;基座多为坚实的柱子支撑起的架空空间,架空处理可阻止地下水蒸发引发的潮湿浸润,也可防止暴雨来袭时积水对生活的影响,有效的防潮避水的功能,既保护延长着建筑的使用寿命,又改善了室内环境。

第三,建筑剖面。坡屋顶使得剖面在满足使用净空高度的前提下,还能增加了顶层辅助空间,并可适当降低建筑的高度。还能通过对增加的辅助空间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丰富建筑顶部的空间造型。从热工上讲,减少外墙面积,可以有效地减少传热量,更有利于保温隔热。

5.柳州传统民居建筑的构造特点

干栏式建筑的显著特点,便是由木柱或竹柱在建筑底部作为支撑,将居住空间架在高出地面许多的高处。观干栏式建筑的外表即可知其主要的功能性作用应为防潮防湿,屋脊长檐口短的屋顶搭配高离地面的底架,均是适应了多雨地区的实用构造。为适应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较盛行栅居。

6.柳州传统民居建筑的用材

壮族乃至其他少数民族对于建设自己的家园,建筑选材多是就地取材的,建筑样式多是因人而异的。即使在壮族聚居地内,干栏式建筑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木材丰沛之处,干栏多为竹木结构,以粗壮的圆木为柱,顶部以茅草或瓦片为盖:而在木材比较稀少的地方,基本围护及楼板隔断均以竹子替代:在山石较多且经济水平较高的地方,干栏会采用更为坚固的砖石结构或泥石结构,基础以石头砌筑,冲泥或砖砌墙面,顶盖用瓦,整体相较竹木更为结实耐用。

7.柳州传统民居建筑的色彩

柳州的传统民居色彩,以三江干栏为例,保留了木质竹质或砖石的本色,搭配屋顶的深瓦,与侗族的传统民族服装相应成趣,不张扬不个性,体现侗族人民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纯朴质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可选择的外墙装饰材料日益丰富,新兴施工工艺日渐成熟,于是对于城市住宅的立面色彩设计也迎来了新的尝试和创新。

8.结语

通过对柳州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分析与整理,有助于今后我们在现代民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汲取灵感,实现创新。

猜你喜欢
传统民居建筑
建筑与数学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关中传统民居屋顶装饰艺术
城镇化背景下“微山岛”传统民居保护研究探析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