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摘要]:传统民居是历史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积淀,农民赖以生存和保护的资源,是一个民族发展之魂,文化之根。传统民居多被水泥钢筋的现代化产物建筑所代替,使得传统民居的没落与消失,消亡的速度触目惊心,但是传统民居的传承与保护每个地区也是各有不同,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去城里打工,留下老人和儿童,房屋的修缮也不尽妥当,本文以“微山岛”为例阐述城镇化背景下民居消失的原因和如何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再次从城镇化背景下对人文、自然生态、生存环境、居住条件、精神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如何保护现存传统民居的发展与传承,使传统民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城镇化; 传统民居; 微山岛; 演进与保护
1、绪 论
1.1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量分散居住的农民在搬往设施更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时,分散的小村落和古民居在加速消失。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5年到2015年10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古民居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直接体现,在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微山岛作为城镇化背景下典型的产物,保护好微山岛民居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微山岛传统民居的保护国内外还未被研究,随着城镇化背景下不断出现的传统民居大面积地被现代住宅所取代和部分消失,国内现阶段对城镇化背景下的民居有着很强的保护意识,研究和保护传统民居成为一个非常有学术前景的领域。
2、微山岛的传统民居现状物质构成与文化内涵存在的问题
2.1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微山岛常住人口,老年人口居多。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从微山岛的调查发现,其中老人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国际社会划定的老龄化标准的基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年村落岛,这和微山岛交通不便、环境制约等种种问题,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直接的关系。
2.2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岛屿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岛上没有任何学校,如有适龄儿童上学,需到岛外的学校去上学。多数在外读书的孩子,家长选择在岛外租住民居房屋,条件简陋不堪,调研考察时发现,有的屋子只有一张床和一些简单的做饭工具,学生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归属感,使得很多学生很早便辍学去外地打工。
2.3传统建筑问题
2.3.1传统建筑的自然性老化
由于自然环境的风化和其他非人为破坏因素的影响,微山岛也同样面临着一些建筑的保护问题,传统建筑的自然老化,微山岛现存的传统建筑为砖木结构,自然的风吹雨淋,阳光暴晒等不可抗拒的原因,出现了门窗剥落,木质腐烂,墙体坍塌等衰败景象。
2.3.2农村住宅的更新重建
岛中有仲子庙建于唐开元年间,现柱体表皮剥落,多数居民的传统房屋进行原地拆除新建水泥砖房的居多,新旧混杂,现存的传统民居逐渐变少,村落整体风貌呈现代化建筑替代了原有的传统建筑。
2.3.3居住条件的不足,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
微山岛传统民居生活空间比较狭小,采光不足,通风状况不好,缺少卫生间和厨房,一般烧火煮饭是用砖石搭建的灶台,由于现代化的新型做饭辅助器具如液化气以及一些做饭电器的使用,砖石搭建的灶台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原有的传统建筑满足不了人们的居住条件,有些村民也选择去岛外居住,房屋空置不用,造成村落的空心化现象严重。
2.4民俗活动传承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疏于记录和固态化,很多传统技艺都通过口耳相传。因而常常是转瞬即逝的,不可再生的。假如传承者一旦转行或者去世,在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保存情况下,基本无法恢复或再生。
3 、保护方法与建议
3.1改善老龄化问题
微山岛人口大量外流的原因是因为产业化收入单一回报率低,改善老龄化的问题。可以开发新型产业,种植大面积新型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开发老年产业,适合老年人岗位的需求,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创业提供帮助,做好交通和公共基础设施,对村民进行宣传敬老、爱老、养老道德教育。
3.2提高村民文化素质
微山岛可以建设一所学校,供岛内17个村落使用和培养儿童的教育工作。对村内无工作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建设村内图书馆,供村民查阅种植、养殖知识等。
3.3 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
微山岛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传承人的继承和缺失,二是村民对民俗活动的不重视。解决办法可以对传承人进行筛选、普查、推举,明确责任和义务,在岛内建设公共活动区域,经常举办民俗活动,使村民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的同时自觉保存民俗活动的原真性。
4 、传统民居质量评估与保护
根据微山岛的整体布局建筑分布质量情况,将微山岛的房屋分为三类:一类建筑是保存质量非常完好的建筑,二类建筑是保存较为完整,整体建筑结构保存较好,门窗有些许破坏,经过修缮可以继续使用,三类是建筑质量比较差,建筑结构已经老化、腐败,呈危式,不可居住。
4.1相应保护措施
一类建筑——保存维护建筑
这些一类建筑具有历史文化信息,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室内装饰、雕刻、绘画等等,保持周围环境的原生态,拆除周边不协调建筑,适度开发建筑旅游和人文历史旅游,发挥其科研作用。
二类建筑——保护修缮建筑
在保护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缮,在不破坏原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外部结构和室内装饰,拆除周边不协调建筑,传统民居要相应增加和改善厨房和卫生间的使用条件。
三类建筑——近期拆除建筑
在规划措施上:近期拆除现状建筑。考虑用地置换,对用地进行功能调整和重新定位。
结语
相对于现代居室而言,我国传统民居是适应当地气候及其他自然条件的有机产物,它的生成和发展,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研究城镇化背景下的民居建筑的意义在于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发扬,而不是以简单的形式模仿来保护和培育地域建筑的文化特色。针对传统民居保护现状严峻的事实,应由政府出面,加强宏观调控,保护传统民居的特色,还要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深入宣传传统民居的历史文化特点、营造技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的价值和地位,使广大群众有效的接受优秀历史文化的熏陶,增强自身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曾维亮新农村建设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定位经济研究导刊,2009,18:68-69.
[2]李文兵国外传统村落旅游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8: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