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娜
(韩国全南大学,韩国 光州 61182)
Cook(1991)提出来了多语能力(Multi-competence)概念,意指‘二语学习者的脑中同时具备两种或多种语言知识’,用语探讨人脑中母语和第二语言之间的关系。Cook认为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综合连续体”(Integration Continuum):即二语学习者脑中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移动方向可以从一开始毫不相干到相互融合,也可以是从相互融合变成毫不相干。而这种语言之间的移动体现在语言的某些层面。其实Kecskes(2003)也论证了二语对母语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他认为二语学习者只要建立了两种语言的“共同概念基础”就能实现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这种“共同概念基础”要求学习者二语达到一定的水平。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越高,其大脑中建立起来的共同概念基础对母语的逆向迁移就会更加明显。
其实加强二语对母语的逆向迁移研究有助于完善传统语言迁移理论,扩张语言迁移研究的视野。可喜的是一直不被重视的语言逆向迁移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们的关注,虽说现阶段逆向迁移研究无论在理论的构建还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数据调查等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逆向迁徙将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又一有意义的研究话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百名在韩学习的大学生进行语言跟踪调查,整理介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特有的语言现象,从而达到深化大众语言逆向迁移现象的认识,推动二语习得研究。本次选定的研究对象为100名在韩国全南国立大学攻读本科课程的大3-大4学生。他们在韩国的平均居住时间为38个月,所持语言证书均为韩国语中级或者高级语言证书,熟练掌握韩语。在征得本人的同意下,对这百名在韩留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语言跟踪调查。通过实时记录她们的日常对话,分析她们在日常汉语对话中的语言特征。本次实验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软件,语音软件PRAAT软件相结合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100名研究对象的对话进行分析可知,韩语中级证书持有者的日常对话中韩语的逆向迁移主要体现在单词层面,但是到了高级之后逐渐转换到文章层面和话用表现上了。这也直接论证了Kecskes(2003)的“共同概念基础”学说。也就是说,学习者的二语水平越高,其大脑中建立起来的共同概念基础对母语的逆向迁移就会更加明确的体现在各个语言层面上。接下来我们通过例子来了解一下韩语学习者在日常对话中出现的6大类型的逆向迁移现象。
2.使用音译词:我之前听说你不舒服,去病院检查了吗?
4.直接使用韩语文章:
5.使用韩译中文章:韩国来了4年,专攻是药学。
逆向迁移现象出现的前提是对话双方都同时具备一定程度的中韩双语能力,双方交流无任何障碍。在这个大前提下出现的6种语言逆向迁移现象中,话者在日常对话中直接使用韩语单词或者韩语文章的情况应该是属于最常见的韩语对中文的逆向迁移现象。而使用韩语缩略词和直接使用韩语单词的情况非常类似,都是对话双方直接使用韩语单词。但是韩语缩略词正如我们的网络用语,更具时效性/特定人群性。还有韩语学习者频繁的使用韩语的单词的音译词或是韩译中文章,都属于较高难度的逆向迁移现象,因为此时说话者虽然正在使用韩语思维构造中文句子。在这种语言和思维不统一的情况下,说话者时常会使用些较晦涩难懂的语法。比如,上述的第5种例子中的“韩国来了4年,专攻是药学。”这句话听起来虽然可以理解说话者的意思,但是总觉得哪里奇怪。可是韩语学习者们偏偏意识不到这种‘奇怪‘。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这句话虽然不太符合我们的主谓宾(SVO)结构,但是却完全符合韩语的主宾谓(SOV)结构。所以韩语学习者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也意识不到对方正在用着和汉语语法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现象还会出现在其他语法的混用,句式表达上面,本文不一一举例说明。这次实验中最具争议的类型就是第六类型。在此次调查过程中,韩语学习者们非常高频率的使用韩语特有的谈话标志。但其实在韩语中,谈话标志在话用层面的功能是非常广泛及独特的。那么调查对象们是否熟练掌握了这些谈话标志的特征,他们为什么会首选使用这些韩语谈话标志等相关问题仍需后续更深层的研究。
参考文献:
[1]Cook.V.J.(2003),Effec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Kecskes.I(2003),Situation-Bound Utterances in L1 and L2,Mouton de Gruy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