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一珺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系统规划、协同努力,切实抓好重点环节。“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环境下,高校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调动全员力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思政教育载体,建立多维资源结构、全员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敢于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格局提升,移动思政教育群媒体虚拟平台的建构带来了传播模式的升级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大学生移动思政教育通过以点带面推动了全校新媒体联盟不断向上发展,使得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加强。在“大思政”下强调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倡导“生活思政”、“主体思政”与“移动思政”,贴近实际生活,激发思德主体的能动性;社会实践、各界群众是思政课最好的“助教”,将思政教育多融入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获益匪浅。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应用价值,解决现实问题传统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呈现趋同化、单一化趋势,养成德育效果低下的现象,适时更新思政教育观念提升实效性势在必行。
针对思政教育内容千篇一律、教育手段灌输填鸭、学生参与消极滞慢、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着眼长效,丰富载体过程渗透搭建思政育人新平台,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通过精心设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思想政治培养中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性科学的三观教育,在更为广阔的层次和空间领域里展开,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使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思政理念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拓展,将思政教育渗透到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当下社会经济转型期思潮涌起交融,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念多元异变,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精准发力,形成由“弘党系列、红团系列、鸿宣系列”引领的思想政治立体化格局。其中弘党系列秉承“四站三阵地两社区一个家”的特色,积极建设党员的成长站、工作站、服务站、宣传站,思想阵地、学习阵地、生活阵地,生活社区、街道社区,广泛开展“四站一家”、“三送一建”、双周末党宣视频观看,赴农村、企业向基层学党建,开展移动党课等活动。
高校还需重视品牌培育体系,进行就创百家研习地、校企寒暑集训营、创育职业经理人的系列开发,致力于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将创育工程持续深入。现在学院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企业的高管、职业经理人、创业先锋,成为学院知名校友朋辈学长,他们不仅用业绩为学院实力打造创育的旗帜,更用实际行动感恩回馈母校,彰显思政工作成效的同时更助推学院思政教育更上新的台阶。
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方案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作为群媒体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实体,是一种全新尝试,具有高度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工作室以学生喜爱的“名师”为核心,以青年辅导员为主体,通过“师承生递、生生互省”的方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专业背景,紧跟时代步伐,为学校、社会输送具有财经功底、管理才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未来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引领青年大学生实现从大众到职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显著转变。通过师承效应降低知识积累、吸收创新的能效成本,促进高校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快速成长。
学院将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概括为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大学生高级人才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为目标,以名师为核心,青年辅导员为主体,名誉顾问指导参与,更好履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工作的共同体,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将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养纳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国、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理想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其相关的系列举措都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必要性的。
第一、强化以校园教育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培养。推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改革,实行师生、教研、团队三个互动,通过思想理论教育授课、开设思政教育大讲堂、编写思政教育宣传册等,完善教育教材体系,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吸引力和育人素养,创新教育培育的方式途径,形成以学科为支撑,网络、课堂、实践有机结合,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第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入。制定“全方位核心价值观”建设实施意见,在大学生思政理论培育中展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实施方案等,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校园环境、学生社团、志愿服务团队等,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职业经理人高级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三、固筑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立“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微信平台,组织开发精品视频微课、资源共享素材库及优秀典型专栏等,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图1 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
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培育工作中的空白区域和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展开富于智慧性,具有实践意义的宣传和示范,创造具有新时代高校意识和专业能力。工作室将充分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与国际百家知名企业合作,推出“校企寒暑集训营”和“就创百家研习地”等职业经理人系列人才培养品牌项目,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提升,为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型高校贡献力量;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来企业家俱乐部就其自身创企就职过程中经历的困难之时、解决之策、坚持之由、信念之基、成就之路做经验分享,以其自身真实案例、实践真知告知、解惑、展艺、授理与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同时组织安排大学生深入企业调研、生产车间考察、财务管理部门实习,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致力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眼前有方向,脚下有道路,心中有梦想的高级优质职业经理人。
1.就创百家研习地系列
校友企业家捐赠百万大学生成长教育基金,大力支持“职业经理人”品牌创育。工作室大力推动人才培养,捐赠基金活动经费专项专用,投入到实习实践基地、百家世界500强、行业Top10的就创百佳研习地中,在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
2.校企寒暑集训营系列
以校友企业家俱乐部为依托,模拟企业实践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集训营、致力为学校、社会输送具有财经功底、管理才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的未来企业家和优秀职业经理人。学生参与到知名企业内部,学习管理、协调、组织工作,既兴奋又颇厚收获,心得感悟深刻,在反响热烈的集训活动中树立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创育职业经理人系列
在学院、校友企业的支持下,工作室将开展青年创客,青年创地、青年创想三创活动,整合“青年创业沙龙”、学校创业园入驻项目、5号学院楼创业咖台等校内外资源,汇聚创业人才,在搭建创业项目预孵化平台和双创交流分享平台的同时融入当代大学生国家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行为作风意识教育,培育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文化氛围。
1.师资力量充沛、设备齐全
本工作室成员均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积累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理念方案、政策措施和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一手资料和反馈信息。
2.培育、科研时间保证
工作室成员群策群力,平日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即是研究沟通和研整反思的过程,科研时间充足,交流研讨畅通无碍,成员能够根据各自职责要求和任务分配进行研究工作并按时高效完成工作室任务安排。立足学院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研究全方位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需求,找出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的难点,探索解决的对策和提升策略,提高工作室的育人质量和实际效果,促进人员交流、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科学化。
3.预期成果
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室要以高校学工的实际为基础,依托集体成员的智慧,围绕新时期新环境新要求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疑难、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竭尽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的新方式、新渠道;重视在大思政体系框架下,引入校内外优秀资源,充实支持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专业教师团体合作发展,形成思政课教师、思政辅导员互补添益的局面,采用切实有效措施,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纳入到两支队伍整合的创新实现路径中;近五年应届毕业生中不少在优质知名企业里就职,毕业的学长学姐已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程为学校建设贡献力量、增加荣誉;推广教育成果。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协同努力、系统规划,切实抓好重要领域和重点环节。本文群媒体大思政视野下大学生移动思政教育以大学生“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为例,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文化培育工作室,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调动全员力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思政教育载体,建立多维资源结构、全员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敢于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打造了移动思政教育的新生态,真实效。
参考文献:
[1]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
[2]张森宇.论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