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英
摘要:古书上所记载的泥色有很多种,但是由于文献记载十分简练,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详细的配方,而后人只能做个大概,由于紫砂的物理结构与众不同,有一些泥料自身呼吸作用明显,所以自身也会有一些颜色的变化。
关键词:紫砂泥料;应用范围;实际作用
紫砂制品是中国汉族的特色手工艺制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而传统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则是在明代末期创立的。
在制作紫砂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现代化工艺设计方法及思想引入到其中,不断加深其文化内涵,才能真正使紫砂壶制作工艺得到传承与发展。紫砂泥又叫紫砂矿,雅称“富贵土”,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清色”、“大红泥”为制作紫砂壶(器)的主要原料。紫砂材质素面素心,所制器物无需施釉即富光泽,且把玩泡养越久,其光泽越温润如玉,故紫砂亦有“紫玉”美称。深蕴的文化内涵,在紫砂陶艺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书卷气”,把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气魄融汇在造型与装饰之中,形成了紫砂陶艺内在的生命力。
紫砂器,又称“紫砂陶”,简称“紫砂”,一种以特殊陶土制成的陶器。出自我国东南的江苏宜兴,所用陶土,为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由水云母和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质等矿物成分构成,主要化学成分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氧化钠等,紫泥是生产各种紫砂陶器最主要的泥料,目前仅产于黄龙山一地。
谈到紫砂泥料的炼制,在五十年代以前,还是沿用明清的老方法,把晒乾捣碎的泥团围成一圈,用河水冲洗,人站在里面不停地走动、踩踏,直到泥料软硬适中;今人实难想向前人在炼制泥料是如此的辛苦、落后。
由于红泥不利独自成陶,通常用作器表化妆土。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至于红泥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红泥或称朱泥,亦称石黄泥。即古人所谓[未触风日之石骨也]。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紅等色。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钢砂,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产生特殊的质感。紫砂器和陶器,瓷器相比,没有绚丽的彩饰。全靠本身矿泥的古朴和绝妙的制作表现手段。这种对材质美的发现运用和工艺上的技术追求,体现出了紫砂艺人非凡的成就。
紫砂泥烧制的成品如紫砂壶、紫砂煲、紫砂花瓶、紫砂茶具,以及其他工艺品。中国有四大名陶,即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容昌陶和钦州坭兴陶,其中宜兴紫砂壶无疑是最佳的泡茶器皿。紫砂壶泡茶之佳处,在于能使茶之色、香、味俱全。得益于饮茶风气,紫砂壶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作为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的紫砂壶,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讲究的。壶身各部分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清晰流畅。壶嘴和壶口的高度一般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倒水时,水流呈水柱形,不会是发散的。壶口和壶盖之间结合紧密自然,如果按在壶盖上面的通气孔,倒水时不会有水流出来。
就造型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里主要指动物和植物两个内容;有借形改装,亦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的;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自体伸缩,其中有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构成造型的轮廓,整体的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压缩和扩张,达到效果;还有抽象启示,奇石山川的花纹;天上云纹的变幻;烟的萦绕、纹乱线组合等都给人以启迪。这些都是紫砂壶壶体造型的源泉。虽说皖之寿县、鲁之博山、粤之潮邑,均有出产类似的泥料,而一究其成份,则判若霄坏。若论色泽的瑰丽朴雅,质地的优良,当推宜陶为独步。但最使人引起艺术情趣的,要数那造型洗炼别致,线条刚劲流畅,比例确切恰当,色泽纯朴古雅,经艺人精湛的手工制作,集金石、书画、镌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成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实用器皿。
另外,紫砂壶小巧玲珑,造型千变万化,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以深邃的文化品位和精湛的工艺特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当今不少收藏家的钟情之物。宜兴的山水构成了宜兴紫砂独有的品质。山地文化给紫砂带来了质朴、沉静、坚毅;水文化给紫砂带来了温婉、灵动、清新。它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精神、文学气息和绘画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