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云
摘要:普通本科院校的主体地位决定着其教育改革成效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这类院校的英语教育改革应积极顺势而为,这是英语学科作为一门高等教育学科及这类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我国人才在全球人才市场竞争力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优势学科、其学生英语水平及英语自身特点,以必修选修的形式提供多样的英语课程选择,同时开设各式英语讲座、举办各式英语文化活动,实现我国高等英语教育内涵式多元化升级。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等英语教育;教育改革
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教育一大现状是生源英语水平比较低且参差不齐、没有重点大学那样雄厚的教学资源加持、在同其它专业竞争时容易受到冷遇。然而,这类高校占绝对的主体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对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升级至关重要。
一、普通本科院校的主体地位
教育部相继在2005年和2006年公布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名单,分别为116所和52所,于2017年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校建设名单,各为48所和95所。应注意的是其中人选“985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的高校也全人列“211工程”高校名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有70所入列“211工程”高校名单。姑且不计期间一些高校的合并或退出,分析可知重点大学或知名大学仅有141所。
据教育部《2016年全國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596所,其中本科院校1237所,即重点大学仅占本科院校约11%。据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发布的数据分析,我国211和985重点大学录取率分别约为5%和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中,“新时代”一词共计出现39次,关于高等教育,该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双一流”高校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内在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既是发展目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定位和方向,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
此外,普通本科院校多是地方性高校,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人才供应的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当地的发展质量,其教育改革关系着全国的发展大局,是我国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不容忽视的。
二、普通本科英语教育改革应积极顺势而为,维护并加强自身合法地位
首先,高等英语教育现状已危及其合理存在,这一迫切性在普通本科院校尤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容忽视的指责:工具性、学用分离和思辨缺席。对英语工具性的定位,使人不免认为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即可胜任。作为一门语言教育学科,使学生能用、会用是评价其教育价值的基本前提,面对学用分离是英语教学主要矛盾这一指责,我们不能不决意改革进取。高等英语教育中的思辨缺席是在1998年提出,至今依然在学界被热烈讨论,目前学者如孙有中、文秋芳已提出不少对策和建议,均指向英语教育改革。
其次,国家利益的维护及对世界事务的关注和参与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大力培养和储备外语复合型人才。这一迫切性体现在以下数字中:对比日本有超过800人在联合国及有关国际组织任职,其中77人担任相关机构的高级职务,我国仅有不到100名在相关机构任职,其中担任高级职务的不足20人,这显然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其不符,也有学者表达相同关切并列出了日本当时具体的高等教育施策以供借鉴。此外,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继续推广和深入也对地方院校的英语教育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扩大中国学术影响力也对高等英语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国家强大、教育强大和学术强大相互依存。参与并主导国际学术对话,扩大自身学术研究影响力,语言能力过关是前提。北大学者陆扬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以中国学者英文写作能力有限和西方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回答以下问题:中国的中古史研究一度名家辈出,《剑桥中国史》为何不邀请更多的中国学者参与呢?未来我国学者若要主导对自己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研究,高等英语教育必须改革,方能至少不再有这样的尴尬。
普通本科院校自身发展也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本文以农学见长的河南科技学院为例,近年来,该校教授茹振钢主持的“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该奖设奖30年以来河南高校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该校研发的百棉系列在中亚国家已被普遍推广;建设的“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更是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在中亚的集成、示范;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的研发分中心,推动着我省优势产能走向海外。如河南科技学院这样有自己学科优势的地方院校很多,传播前沿知识是教育的功能之一,不论是这些院校自身优势学科的发展和走出去,还是优势学科人才的培养都对外语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这也有利于拓展院校自身的影响力。
最后,高校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国家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只是表象,现实是我国三大产业均出现不小的人才缺口,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明显。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英语教育应顺势而为,协力实现有学科优势的地方院校一方面保证自己毕业生在这些学科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大大提升其外语能力,这是全球化时代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人才在全球人才市场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三、对普通本科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普通本科英语教育不应盲目减少英语课时量,相反该类院校应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重新审视学科建设和发展,统筹规划,综合施策,设置科学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逐步改革,使我国学子各学所需、各尽其能、人尽其才,服务国家发展。
其次,这类高校的英语教育改革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尤其是公共英语教育,培养出语言能力过关,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这不仅有利于毕业生实现高就业,同时也有利于这些院校走出去、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扩大自身优势学科影响力。关于英语专业教育改革,虽受生源质量及教学教师资源所限,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与重点大学会有所不同,但其改革的方向、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别无二致。
分类分级教学是方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与同事的交流,该类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未必及教育发达地区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重点似乎是语法改错,当然,也有不少基础较好、勤奋、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因此,建议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测试,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英语特长,实行单项技能拔尖人才的培养,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着重培养其英语说的能力,这自然会加强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培养模式,这样我们既可以培养出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也可以培养出翻译家和外交家。这定会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各取所需、各尽其能,培养出有竞争优势的毕业生。
各院校可以根据在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及自身学科特色,对英语分块,如听力、写作、口语、语法、学术英语等,以必修、选修、网络在线自主学习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建议英语学院分门别类地定期不定期地对学生和教师开设讲座和培训,举办各式各样的英语活动,实现高等英语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
关于高等英语教育改革的定位和方向,学界已有不少有卓识的研究,本文比较认同学者孙有中、文秋芳等人提出的英语教育改革主张。孙有中提出了“人文英语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新范式,其基本要义是“在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通过语言与知识的融合式学习,构建合作探究学习共同体,同步提高语言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这对公外教育改革也会有不少启发和助益。如今不少学者正积极探索这些理念的实现路径,本文重点指出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以及辩证研究法(DRM),这些理论假设一脉相承,内容日益丰富,这是研究者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思考互动的结果,最后形成的辩证研究法极具中国特色。
四、结语
教育教学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其改革离不开教育实践的推动和检验,可惜的是这类院校的改革似乎动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自身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实现高等英语教育质的飞跃,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多元化升级的关键。本文旨在唤起国家、学界和教育界对这一类高校英语教育改革及其实现路径足够的重视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