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玲
(闽江学院 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本科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变得“大众化”[1]。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发展定位不够明确等原因,导致了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偏重理论方面,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当前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加速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服装企业更加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人才,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与此相脱节,这也是学生就业率低而企业人才招聘难的根本原因。面对这种状况,地方本科院校应对不合时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培育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该模式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本科院校要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重点,并以此促进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现代学徒制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战略,已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应用却是一个新的课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紧跟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步伐,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全面促进人才培养由理论型向技能型的转变,这也有助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改革和发展。
服装是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调整,行业急需服装创意设计和营销人才,更需要不仅精通生产技术而且具有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生产管理人才。为此,我国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服装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下面以我校(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对地方本科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依据,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培养学生未来的岗位职业能力[3]。地方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现代学徒制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特色等引入到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与企业协同制订培养方案。
在培养目标方面,应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调研目前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政策和当地服装企业情况及人才需求,总结、归纳出目前企业紧缺的工作岗位类型以及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讨论制订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服装设计、制作等技能,又具有服装营销、管理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就能胜任服装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或者能够在服装研究、检测等相关单位从事纺织品检测、研发等工作,满足地方纺织服装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在培养方式方面,采用“定向班+学徒制”的模式。“定向班”是指企业或政府部门根据地方或企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联合办学,共同设立人才需求班。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与政府合作设立“定向班”;另一种是与企业合作设立“定向班”。
与政府合作设立“定向班”,主要指政府部门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与高校一起设立“定向班”,并与高校一起负责开展该“定向班”在当地的宣传、招生、录取、培养、就业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以我校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与晋江市政府成立的“晋江市纺织服装本科人才定向班”(简称“晋江班”)为例,我校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坚持为地方主导产业服务的宗旨,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013年,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我校与晋江市政府联合设立了“晋江班”,该“定向班”共招收30名来自晋江市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理论联系实践,面向行业开展教学。2017年5月15日,首届“卓越人才培养晋江班”设计作品发布会——“晋行时”在泉州利郎新品发布厅成功举办,标志着首届“晋江班”学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掌握了服装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相关技能,成为了晋江市服装行业急需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也说明了这种面向地方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与企业合作设立“定向班”,主要是通过双向选择,即首先学生选企业,然后企业再选学生的形式,确定“定向班”学生人数和质量,企业联合高校对“定向班”学生进行培养。以我校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与福建顺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邦公司)联合设立的“顺邦供应链管理班”(简称“顺邦班”)为例。在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顺邦公司急需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本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我校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合作设立“顺邦班”。首先,顺邦公司相关人员带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参观企业,讲解供应链管理相关知识并详细介绍这个岗位所需的技能;然后,对该企业岗位感兴趣的学生可报名参加“顺邦班”;接着顺邦公司根据报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筛选,最终确定“顺邦班”学生名单。在“顺邦班”设立后,顺邦公司和学校协商共同制订“顺邦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要求学生在大二期间不仅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还要完成由顺邦公司提供的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习。
“定向班”教学计划一般在大三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学习,这时就采用现代学徒制的形式对学生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通过师傅的引领和示范,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大四期间学生完全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后可直接任职该岗位,真正实现校企共赢。
近年来,随着服装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我国服装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服装人才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偏向实用、高技能。笔者对中国服装人才网发布的2017年1—9月企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目前服装企业急需的12种职位分别是:设计师助理、CAD/制版/样版师、样衣工、外贸跟单、导购、电商运营、采购/采购主管、女装设计师、QC跟单、市场督导、童装设计师和QC质检,其中QC跟单、市场督导在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别进入最热门的10种职位行列(见表1)。
2016年12月《中国教育报》有关文章显示,服装企业对制版师和工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占56%,且呈上升趋势[4]。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时,要充分调查服装行业人才的需求状况,然后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课程的结构与内容、时间安排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为专业课+岗位课。通过专业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与制作相关技能,适应服装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岗位课是根据具体岗位所需能力而定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课程。下面根据2017年最热门的12种职位和岗位能力要求详细介绍专业课和岗位课的安排(见表2)。
表1 2017年前三季度服装企业急需职位 (个)
表2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
(续表)
通过专业课+岗位课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细化和扎实,再加上后期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更快地胜任岗位工作,满足企业的需要。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据调查,目前服装专业师资队伍中理论课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具有服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很少[5]。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本科院校要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等措施,联合企业共同提高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 “引进来”,即从企业选拔高技能、高素质的岗位师傅到高校担任兼职教师。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师资队伍应该由专职教师和岗位师傅共同组成,岗位师傅与专职教师处于同等地位,因此高校在岗位师傅的选拔、聘用、考核等方面应联合企业一起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岗位师傅的素质、能力能够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比如,在选拔岗位师傅时,高校可以采用企业主管部门推荐的方式初选出一些业务骨干,然后再对这些人员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方法、规律、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最终将培训合格、具有教学能力的岗位师傅聘用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也应各自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比如政府拨给学校一些专项扶持资金,学校可以将此资金用于兼职教师的相关费用或奖励;又如担任兼职教师可能会影响岗位师傅的本职工作,这无形中也给企业增加了成本,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等措施鼓励企业积极选派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通过政府引导,校企之间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共赢[6]。
(2) “走出去”,即鼓励学校的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优待政策或规章制度,激励专职教师去企业锻炼,对积极下企业锻炼以及拿到“双师”证书的教师在社会福利、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地方本科院校要与企业、政府密切合作,为教师进修提供平台。据调查,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和引导缺位的状况下,目前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很多企业由于与高校合作会增加自己的成本而不愿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7]。因此,政府、高校、企业应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相互携手共同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不仅为学生而且还可以为专职教师提供锻炼、实践基地。教师在真实企业环境下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服装企业的运营和各个岗位所需的技能,这也为后续教师的专业教学提供实践支撑,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地方本科院校中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新课题,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的密切合作,探索和发挥现代学徒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李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学校主体视角[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2] 朱燕群.现代学徒制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7(19):247-248.
[3]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97-103.
[4] 李丹.纺织服装行业呼唤何种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6-12-20(12).
[5] 郑焰英.产学研模式下高校纺织服装专业教师队伍建设[J].闽江学院学报,2015(4):134-140.
[6] 张海波.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26):82-83.
[7] 费芳.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J].职教论坛,2016(2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