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2018-05-04 03:18:48卫建军
山西教育·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层面规范

文 卫建军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很注重对学生的习惯培养,担任校长以后,我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号召全校教师都行动起来,把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点来抓。接下来我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校的一些做法。

我们学校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是:三声、四姿、五会。三声即读书声、呐喊声、歌声;四姿即学生的坐姿、站姿、走姿、写姿;五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与人共处、学会保护环境。

具体做法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家长、学生形成合力,共同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给各班下发“文明礼仪歌谣”和“学生在校基本礼仪规范”,这些歌谣和规范朗朗上口,学生喜欢这种方式,因此容易牢记在心。

其次,学校恰当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我记得参加新店小学组织的“感恩天下父母心,谱写世间真善美”的主题活动时,她们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学生通过讲述事例,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其中有一位同学是单亲家庭,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一个人拉扯他们姐妹三个,她对母亲的表白令在场的家长、教师、学生都不由得泪流满面,她的母亲更是抱住女儿泣不成声。我看到这样的场面,听到这样的话语,心里真是无比欣慰,更加坚信行为习惯教育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长期开展“晨读午写”活动,每天早上20分钟读书时间,中午20分钟写字时间,各班语文老师在教室进行适时指导。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比赛和写字展示活动。

班主任层面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一个行为习惯很差的班级,在教学中会遇到重重困难,而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班级,教起来则会得心应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成了教学工作的前提,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小,可塑性很强,他们很容易被自己经常接触的事物形象所感化,进而逐步被同化,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的少之又少。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教师一直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学生会有意识地将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

其次要经常观察学生,善于捕捉学生中间一些不良现象,然后抽丝剥茧,寻找根源,最后将不良现象或习惯“扼杀于萌芽状态”。

更重要的是健全班内制度,利用好班会时间,对学生一周内发生的好现象进行表扬,对不良现象进行及时提醒并立即改正。

在学校,班主任就和妈妈一样,教孩子们如何和谐相处,怎样保护环境,怎样尊敬他人……甚至还得教寄宿生们怎样洗碗、叠被子、收拾宿舍。总之,班主任们的苦口婆心和亲自示范,一定会促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层面

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言一行,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目的性,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标准。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每一位教师都要从自身出发,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比如:我们的老师平时走进学校、教室,一发现地面有废纸就会弯腰随手把它拣起来扔进垃圾桶,自己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我们相信一句话:“弯腰不代表低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爱护环境的重要。

再比如:我们学校教师个个走路挺胸抬头、步伐轻松,学生们也在老师的影响下走路精神抖擞。

当然了,在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适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做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

家长层面

家长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当长,而且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诸如口吐脏话、赌博、蛮横无礼等),而失去了行为习惯是非判断的标准,如同一团面粉一会儿捏成直的,一会儿捏成弯的,最后反而什么也没有捏成,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以后的习惯养成。

学校主动与家长密切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家长的影响,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们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导家庭教育,开展“我和规范同成长”的家校活动,使家长了解并配合学校贯彻落实新《守则》和《规范》,改进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生层面

学生本身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学校,除了老师,学生接触最广的还是学生群体,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活动,看看是否有不良现象发生,有许多学生会从电视上、家里、社会等渠道沾染一些不良习气。这时,他们在老师的面前可能有所顾忌,但他们在学生之间肯定会“原形毕露”。如若纵容下去,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学生。这时,班主任就通过多种途径观察到这种现象,然后以一个恰当的时间,用一个恰当的办法,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改造”,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真的应该从小抓起。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便可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其学习成绩会随之提高,班风、校风也会随之好转,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个“校风正、学风浓”的和谐大家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层面规范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6
来稿规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教书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6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40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