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娜
摘要:新时期下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对未来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群众文化的建设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224-02
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逐渐得以凸显,而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大力建设、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是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群众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有较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下文就现阶段群众文化的建设展开讨论: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失衡
群众文化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是参与人数最多与最重要的文化类别,这种文化内容及文化形式是文化域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处于由农业社会形态向工业社会形态转变的过渡期,社会域的转型与分化,也使得文化域出现转型与分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从普通的体育活动、音乐艺术、游戏等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逐渐向地方文化艺术、民族文化艺术、国家主导先进文化等方向轉变,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渐向文化市场、文化体系方面转变。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下,文化也急剧转型,导致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失衡。这种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所喜爱及掌握的文化艺术内容逐渐萎缩,文化馆(站)难以通过精致的文化活动表演吸引人民群众的参与,文化活动分散,难以发挥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是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离开基层文化单位,群众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与延续后继乏人。
三是群众文化逐渐市场化,追求经济效益,人民群众及文化继承人也逐渐功利化。
(二)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失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保证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统一协调,满足各族各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为基本点,以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体现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不统一,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服务内容脱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文化觉醒,打破传统的文化意识,追求个性文化求知,追求文化带来的美感、艺术感、快乐感,这些文化诉求能够给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改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个人文化素养及文化思维。然而,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仍旧停留在传统文化服务层面,依靠单一的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维持文化粘度,但这种文化服务形式既分散,又缺乏影响力,难以促进人民群众自觉的文化接受意识。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的管理
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构架必须围绕群众文化进行,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要依靠懂人民群众文化语言、文化诉求、文化意识及文化思维的群众文化骨干人才,这样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才能够依靠对群众文化的敏锐度及深入群众生活的基础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粘度,维护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要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及乡镇文化干部的管理。以党员及文化干部为核心,积极培育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并且从广大人民群众中发现、挖掘和培养具有文化意识及文化技艺的优秀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骨干人才加以培养,做到发展有领导、传扬有继承、进步有创新。二是加强文化馆(站)等文化单位文化人才的管理。文化馆(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执行者及操作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管理技能,通过完善的培训与再教育体系,促进文化馆(站)文化人才的提升与发展,使其能够深入人民群众,聆听人民群众的文化语言及文化诉求,挖掘、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内容及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人民群众主动参与。
(二)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渗透群众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已经从文化匮乏的局面中走出来,逐渐走向一种自觉文化觉醒时代。因此,人民群众文化诉求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目前,我国群众文化体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婚娶丧假、节日庆典中,缺乏群众文化服务意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各区域人民群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经过艰苦奋斗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体现一个区域人民群众的精神与信仰,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文化共鸣,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同时,地方文化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映射出人民群众生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更具有文化粘性。
(三)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设一个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体系。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新时期下要深刻地认识到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与历史作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不足、设施薄弱、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阻碍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借口与理由。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行文化体制创新改革,不断地促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能只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与支持,必须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建设”的目标,以党和国家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做服务、做保障,统一协调文化发展,才能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并且大有前景。文化也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等各行业协同发展的。我国社会处于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时期,文化改革也全面开展,逐渐深入。文化有了“市场文化“‘产业文化”的发展大趋势。群众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已经突破传统舞蹈、音乐、民间艺术等文化内容形式,更加注重以新颖的文化形式获取人民群众的喜爱,从而制造文化经济。既扩大群众文化发展的维度,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化集群发展已经获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将来必出现更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趋同化也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区域协同发展等大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要求将趋同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各民族文化之间相融合、区域文化相融合,既促进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将给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带来有益的建议与参考。
四、结语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力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文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针对现阶段群众文化建设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渗透群众生活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希望借此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从而让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