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斌
摘要:根据建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需要,测绘工程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实习实训比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机制等方面都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控制测量课程作为本科高校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经过相应的改革与建设后,能够培养出基础厚、应用能力强的高校本科学生,可以很好地满足区域测绘行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22-02
引言
原国家教委于1998年,正式颁布了我国经过第四次全面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这个专业目录中,0809测绘类专业设置仅有080901测绘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它涵盖了旧专业目录中的大地测量、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部分)和地图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发展和在各行业中的渗透、融合,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新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应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6]。
一、当前形势下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测绘工程专业虽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团队。宿州学院环境与测绘工程学院测绘与3S教研室专任教师信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从毕业院校看,博士1人,硕士8人,学士1人,80%都毕业于测绘类的高等院校,具备测绘专业方面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整体科研能力稍弱;从职称结构上看,副教授2人,中级职称3人,中级实验师1名,职称整体偏低,同时,实验人员不足;从年龄结构上看,36—45岁有3人,其余都在35岁以下,整体工程实践能力较弱。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专业团队。
2.培养方案现势性差。测绘与3S教研室成立于2008年,分别在2008年、2010年、2013年3次修订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但是从修订的内容上看,整体变化不大。更为重要的是,无法满足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同时,针对控制测量学课程,无法反应其在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性。
3.课程内容知识更新不够。任何知识的更迭都有周期性,处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以水准仪、经纬仪和测距仪为代表的传统控制测量教学理论已无法满足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特别是以GPS为代表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给传统的控制测量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
4.实习实训流于形式。传统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培养要求。控制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也将从传统的理论加试验教学方式转换到以工程应用和工程案例为主的应用性教学模式,也符合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5.学生能力考评单一。传统的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能力的考评方式以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考核。以学生掌握的核心理论考核为基,实习实训中工程应用考核为本,才能够客观的考评每个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建设与改革
本文将从专业团队建设、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更新、实习实训增强、综合能力考核体系5个方面来阐述控制测量课程建设方案和改革措施。
1.专业团队建设。根据建设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用一体化需要,拟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研究所聘请教授,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测绘工程专业做5—10年学科规划。组建以聘请专家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根据现有教师队伍,形成为基础研究为主、工程应用为辅的科研团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核心的师资力量保证。同时,为了解决现有教师队伍知识更新,拟通过安徽省高校联盟这个大家庭,进行兄弟院校间交流合作。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下的测绘工程系、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下测量工程系、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等都开设了本科测绘工程专业,方便了安徽省院校联盟之间合作交流。
2.培养方案调整。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专业课程安排的先后问题。专业课程安排顺序上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控制测量学课程中,其基本理论有4点:(I)国家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理论;(II)工程控制网设计理论和方法;(III)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IV)地图投影理论和方法。但是在先前的专业课《测量学》、《地图学》中已讲授,如果再重新讲解,反而容易造成混淆。因此,协调好专业课教师是根本,选择合适配套教材是关键,先前选择的教材都是每门课任课老师选择。这里,拟采购配套的教材解决这一难题。
3.课程内容更新。近十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平台的多样化,知识的传播和更新频率也越来越快。相应的测量仪器也从传统的水准仪、经纬仪和测距仪到全站仪再到现代的GPS接收机,以GPS技术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教学内容。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仪器设备更新不及时,某些教学内容在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有待提升。控制测量课程内容应主要围绕上述4点基础理论展开,对于在控制网布设中的传统方法:三角网的建立等内容可以略去;针对电磁波测距方面,在先前的测量学中已经讲授,可以略去;针对GPS技术,应当突出其重要性,同时,和讲授GPS测量课程教师协商,避免内容重复;针对先前几届学生反映的测量平差困难问题,和测量平差教师进行协调,利用安徽省测绘实习实训中心购买的测量平差软件进行演示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实践能力。
4.实习实训加强。先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掌握的理论技术和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较差。为了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这里,针对实习过程中,利用钢尺和经纬仪进行控制网布设方式改为利用GPS-RTK(Real-time kinematic,簡称RTK)进行控制网布设。实习内容建设为:GPS E级控制网布设、全站仪四等导线控制网布设,让学生掌握控制网的设计、控制点位置的选择、控制点建立的标准、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控制网测量平差及优化。通过集中实习,让学生树立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测绘思想,对于控制测量整个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在3+1培养模式的最后1年,利用宿州学院自建基地和相关合作单位,将课程设计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即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5.综合考核体系。随着培养目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应的建设。在控制测量课程中,针对理论、实验和实训实习的内容差别,可以分类进行考核。针对基础理论部分,主要通过课程考试和平时成绩两个部分来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针对课程实验部分,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理论部分的理解能力,通过综合实习,通过对每个实习步骤量化打分来考核学生的实习能力;针对顶岗实训部分,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考核,通过单位表现和毕业设计两个部分来考核学生在基础理论和实习能力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语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需要,组建科学合理的测绘工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实习实训内容,力图培养立足地方、服务全国的应用型测绘人才。为了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实习实训情况,分类进行考核,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宁津生.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J].测绘工程,2000,9(2).
[2]宁津生,王侬,翟翊主.测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5.
[3]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J].测绘科学,2006,31(1).
[4]许才军.测绘工程专业课程创新体系初探[J].测绘通报,2007,(11).
[5]许才军,秦咏梅.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解析[J].测绘通报,2014,(6).
[6]曾振华,刘传立,任海峰,等.从GPS定位技术的发展谈《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改革[J].海洋测绘,2005,25(3).
[7]钱跃磊.注册测绘师制度下控制测量学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测绘,2013,(4).
[8]焦明连,周立.测绘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