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阳
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信息技术,因为本身所具有的丰富资源、良好操控、内容集成等优点,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难以取代的作用。其中,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优越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手段上,也与传统教学模式大相径庭,优势极为明显[1]。可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大困惑,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未能明确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导致课堂形式化的问题屡屡出现,给自身教学与学生学习造成了很大困扰,这是急需改变的现状。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即利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把信息技术同教的过程、学的过程结合在一起,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内容,给学科课堂教学提供支撑,用以提升学、教双方的效率,最终改善课堂应用成果。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面提到,教学需要同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相协调,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恰当教学策略。而考虑到小学生优于形象直观思维的特点,考虑到语文学科对资源的海量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又可谓再恰当不过,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给语文内容的深入探讨带来良好的预期效益[2]。
1.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会带动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以教为主,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因为信息技术的融入,学生学的自主性增强,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这对于其学习状态的改善、学习兴趣的提升大有帮助[3]。
2.革新教学内容
有了信息技术的融入,师生双方完全可以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把教学内容向问题渠道转化,且利用网络化环境,使学生自行安排自主学习的起始点与实施路径。比如,学习某些古诗词时,针对性问题的设置及自主选择便是一种可行性策略,用以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对文学作品的体悟情境中去。
3.深化教学过程
在信息技术融入之后,学生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在领会基础性知识以后,于课堂之中根据有关的问题实现自主探究、协作讨论等。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则可以将自己视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投入活动中来,并给予学生即时性引导[4]。该学习模式让教学过程从输出型向探究型转变,对学生探究潜力实现极大的激励与促进。
4.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使课堂更具语文学习环境氛围,因为网络资源优势所带来的文本、动画、图像等资料,让语文信息具有了集成化特点,在它们所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对于教材语言文字的掌握将更顺畅。
1.以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是这样,学生只有对所接触到的内容产生充分的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5]。而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则可以让语言文字同时具备图、文、声、像多重特点,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其深层思维的发展。比如,教师在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水”这个字的时候,便需要考虑到低年级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的办法,指导学生从画面中激发兴趣,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走向形象化。除此以外,还可以借助Flash动画演示的办法,在屏幕上设计出水流之形,让水流缓慢地变化,最终化为一个“水”的汉字,这种无言之助、无声之教,会让汉字的音、形、义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头脑之中。大量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利用直观演示方法呈现汉字,学生更容易产生深刻的印象。
2.以信息技术提供阅读辅助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示:人类进行认知活动时,都会由感性认识过渡至理性认识,这是普遍性的规律。然而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则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并不单纯是感性的展现,很多是以理性复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和学习心理认知规律是相矛盾的。为了缓和这个矛盾,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教材进行由理性至感性的还原,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有效阅读学习。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说明性质的文字,像《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里面涉及了一些海洋知识及专业词汇,和学生的感性认知存在很大距离,不易为学生所理解。教师可以采取指导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的办法,使之依靠信息技术,处理时空间隔造成的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冲突。再如《秦兵马俑》的教学,重点要抓住秦兵马俑的规模庞大、制作精细的特点,用以说明我国这一古代文化遗产的伟大。可是因为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还很少,未能对秦兵马俑有足够的感性认识,教师无论如何详加说明,依然无法使学生对其产生深厚的感情。而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教学,则易于产生理想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一次不出教室的“旅游”,感受那整齐的方阵、逼真的表情,仿佛置身于秦国的军阵之内。
3.以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里面,涉及了许多重点、难点任务,重点的存在让学生面临着学习的重重障碍,而难点的存在又使学生因为缺少形象思维帮助而可能阻滞于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为此,我们强调信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其目的当然也在于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获取渠道,使之得以在应对重点、难点问题时应对自如。比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有《成语故事》一课,里面有些成语寓意深刻但又比较难以理解,是教学时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起来,安排相应的形象化动画给学生看,让大家进行观察,接下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为有了动画的辅助,原本不易理解的問题便很快会得到答案。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然可以熟谙其中的道理,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文本与图像同时呈现,可谓声情并茂,而视觉语言与听觉语言的交互应用,又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天衣无缝,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气氛下自然化解重点、难点内容,也就不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任务了。
通过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体现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作用得到充分显现的情况下,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方式,制作集语言、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方案,从情境提供、阅读把握、重难点突破几个角度,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可以起到良好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1]李 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13-14.
[2]王宗赟.小学语文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的实践与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6):7,13.
[3]马继德.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与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02-103.
[4]史晓冬.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3):184.
[5]于连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5(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