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更好地跟进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时效性,是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应该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
信息技术新课标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面对新课标中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编程教育的要求,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调研:课程内容需重新设计
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发展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并同时做好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我对北京市东城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所学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已经学习过了Word、PowerPoint,尝试了简单的图形化编程Scratch,对应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Word部分只需要以一个大作品复习巩固一下即可,而不需占用相当多的课时,各个学区、集团校也可对应各学区的小学具体学习内容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精准对接。课程内容整合后,在整体课时不变的情况下,课程内容必然要重新设计。为此,我在教师培训课程中增加了与当前信息化时代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如物联网、创客教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设机器人课程、编程教育搭载硬件传感器类的课程、基于STEAM理念的創客教育课程等。
2.引导:教师要掌握新理念、学习新技术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实效的推动力和引导力。东城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多数是以应用软件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涉及编写程序及硬件操作的不多。因此,面对近年来课程改革的新变化,多数教师感觉措手不及,一方面,教师自身的编写程序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教师之前基本没接触过硬件传感器类的应用。所以,不断掌握新理念、学习新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面对老师们对课程教学的迫切需求,作为教研员,需要为老师们搭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优质的课程资源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如何更好地选择校外教育资源来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需求,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1.编程工具的选择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编程工具。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Scratch,因此对图形化编程有一定的基础,初中阶段学生对代码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选择图形化的编程工具。其次,要在易用性和扩展性上做权衡。选择的编程工具需要具有兼容不同品牌硬件的功能,这样教师在选择硬件上的主动权会更大。
2.教学套件的选择
教师对于教学套件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学段、课时、套件应用目标;其次要根据课程和活动发展需要,可逐步采购套件和模块;再次要考虑安全性、开放性、性价比等因素。
综上所述,我在教研活动中选择由北京师范大学创客教育公益团队开发的Mixly软件为老师们搭建提升专业素养的平台。Mixly软件易于操作,图形化的编程界面适用于培养初中学生的计算思维。它兼容性高,能够与多品牌的硬件兼容,实现不同的功用,老师们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空间较大。此外,Mixly创客教育团队还开发了自己的教材,成系统化,能够满足老师们后期开课需求;在老师们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Mixly的交流群里得到帮助。
在教研培训中,把图形化编程软件与硬件结合,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弥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缺失,教师们也学习了新的教育技术,明确了学科改革的方向。在教研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对选择的优质课程资源非常满意。
作为教研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有效地引入优质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服务于本学科的教学,助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为提高师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