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思,让学生“活”起来

2018-05-02 06:32张荣美
教师·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骰子细节数学

张荣美

一、指导预习,让学生敢于提问

预习是学生们课前预先去了解将学习的知识,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课前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做有质量的预习,让学生不会因为无“米”而做不出“饭”来。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学习的能力有限,所以,还不知道从何下手去预习,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也不知道如何去完成。看数学书是许多学生对数学预习的简单理解,而且看书时往往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就过了,也有些学生认为预习就是做一遍课后的习题,没有去深入探索课本上的新知,更没有独立思考,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要进行精心的指导,即从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从主题图里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从提示语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结论,为什么?这样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有问题可想。

下面我就从“读、想、做”三个方面来说说指导学生的预习方法。“读”就是在阅读时对文本的内容不泛泛地看,要字句斟酌,边读边画,画出不懂的地方与重点部分,做到边读边想。通过预习把不懂或还想不明白之处记下,上课时作为重点来学习,并认真揣摩这些重点和问题。“想”就是预习不要死记硬背,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应该充分理解,要注意思考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学生自己可以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想想是否还有其他解法。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做”就是预习中可以试做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用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一课的知识点。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不足,应怎样调整和改进预习,使预习有方法、有目标,从而提高预习效果。

二、关注细节,让学生善于提问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教师只有关注细节,课堂中的那份精彩才能生成。

1.关注观察细节——让学生在“思考”中问

李政道博士曾说过:“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学生思考问题。”新课标中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使学生有问题可提。比如,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可以先设计一个独特的比赛:让两名学生分别涂画一个小长方形和整个黑板面,使学生亲身感受涂小长方形比涂整个黑板面容易得多,很自然地引入“面积单位”的教学,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好奇心。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后,通过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物、跟大人手掌比大小等事例,使学生形成“1平方分米”的数感,然后让全体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向教师求助。 当有的学生还在撅着小屁股卖力地测量的时候,有几名学生已经跑到我面前:“老师,这张纸太小了,有没有更大一点儿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因势利导:“需要大一点儿的什么?”从而使学生冲破那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较大的面积单位——平方米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在发现、体验、感悟中理解、接受。

2.关注自问细节——让学生在“方法”中问

自问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问题的思考,可通过以下几个自我理解的过程:思考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来理解、思考这些条件与哪些内容、哪些知识点有关,从而提出问题;完成问题的解决后,检验其正确性,同时提出问题:这个方法是最简便的吗?解决问题后,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本题与哪些类型的题目同类或相似,是否可用相同的思想或方法解决呢?

自我提问是一个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可使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温故而知新”,也使学生在提问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相应的增强,既对学习进行了总结,也对知识进行了拓展,是促进学生认识理解的有效手段。

3.关注错误细节——让学生在“争论”中问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断产生错误和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纠正错误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思维引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智慧的动态生成。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套圈活动设计两张统计图表示第一组(4个)男生和第二组(5个)女生套中的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从统计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继续追问:“你们觉得在这次套圈活动中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这时有部分学生认为女生套得准些,因为套得最多的是女生张X,套中了10个;还有,男生一共套了28个,女生一共套了30个。另一部分学生认为男生套得准些,因为套得最少的是女生刘X和许X,都是4个,男生套得最少的个数是6个,比女生套得最少要多2个,在自主探讨中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而且都有很充分的理由。此刻,当矛盾双方各不相让时,有学生就提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找一个更加公平点的比较方法啊?”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高度集中和兴奋的状态,他们集思广益,据理力争,充分展现了各自的聪明才智,在各不相让的争辩中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冲突,进而非常自然地提出了“寻找新方法”的想法,成为这节课探索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助推器。

三、拓展延伸,让学生自觉提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会计算多少题目,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可能性》这课时,教师以掷骰子的问题来创设情境。让三个学生各掷一个骰子,当骰子掷好后,教师根据他们掷的骰子数字提出问题:“他们三个人掷出的骰子数字各是什么呢?”學生通过观察都跃跃欲试,此时,教师继续发问:“你们感觉不到这些骰子的数字有些奇怪吗?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想要说点什么吗?”接着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里各抒己见:“他们掷的骰子数为什么不一样呢?” “其中有的同学掷的骰子数大,而有的同学掷的骰子数字小,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掷的骰子数有两个是一样的,而另外一位同学却不跟他们两个一样呢?”等。在学生们因好奇心的驱使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下提出多种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一步步地揭示其中奥妙。接着,在总结之后,教师再次追问:“学习了这节课,你还想提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鼓励学生再次思考问题,不留疑问。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空间,创设机会,让他们学会提问,用问题去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开启他们的思维,以问促思,让课堂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金战,许永忠,李景旭.数学是怎样学好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王淑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17).

猜你喜欢
骰子细节数学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测测你的空间智力
点子的排列方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