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文章为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读本中的《胡同文化》,这篇文章探讨了胡同对北京人的生活、思想和行为方式所起的浸润作用。教师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课堂教学通过导入—质疑—释疑—重读文章—再次质疑—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把学生对课文的疑问及解答展示出来,旨在让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善于质疑。
Y老师肯定授课教师这节主题课的意义,把教学的思考上升到了理论高度;H老师赞同授课教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过程,同时指出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X老师认同这节课的可操作性,同时提出对文本语言分析的可能性;Z老师提到了课堂气氛稍微有点沉闷,学生没有动起来;S老师提到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疑能力是否要分开?提出如何处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关系;C老师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很成功的。
除了教研组长C老师认为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几乎没有老师在评课时涉及课堂的主体——学生。学生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怎么样?学生对这节课是如何评价的?评课忽略学生是当前高中语文课堂评课的主要问题。
1.当前评课存在的问题
评课是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促使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然而,当前的评课很多成了走过场,缺失了评课的实效性,主要表现在:搞形式主义,讲套话;平淡肤浅,不切要害;做老好人,只讲优点,不谈缺点。当语文课堂评课出现这些现象后,评课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作用。
2.听评课“以生为本”的必要性
学生不是旁观者,是教学对象。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他们,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在评课的时候不能置身事外,他们有责任对教学效果进行評价。参与评课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情,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陈大伟在《怎样观课议课》中也提出,要通过观课、议课活动立足课堂,关注学生。所以,现行的评课方式亟须转型成一种指向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3.重构“以生为本”的好课理念
按照以学评教的理念,一堂好课至少应具备以下三点:
(1)学生个性发展得到体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空间,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和碰撞,独特性学习体验得到尊重,学生个性得以体现和张扬。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既学到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增强了自信,获得了情意发展和精神成长。
(2)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学生千差万别的素质结构,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使处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尊重,都学有所获,体验成功。如果课堂是专为优等生量身定做的,成了优等生的天下,而绝大多数中等生和差生成了陪衬,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样的课不是好课。
(3)课堂效果真实有效。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前,已经在不同的班级演练过数遍,最后呈现的其实是一堂“完美”的虚假作秀课。这类教学表演,既有损教师的师德风范,又严重毒害了学生们的纯洁心灵。真实性是我们评课的起点。我们应通过评课,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真实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错误到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真实过程。
听评课要“以学生为本”,就是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当作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把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过程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程度当作教学评价的标尺。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弱化听评课单一的评判、衡量价值,强化教学评价的引导功能,使教师的教学引导“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使之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实践行为。
[1]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