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爱青,金云峰
(1.黄山学院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国内外学者曾提出多种风景分类的体系及其分类指标,大多从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我国风景较国外风景更为复杂,笔者认为风景规划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活动对环境进行干涉的行为过程,它解决的是人与环境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因此选择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干涉角度对风景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查阅相关地理、水文等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地质地理条件.选取地形、地质、土地覆盖、水文、气候、人工建设区等因子,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对有关因子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汇总,组建综合数据库,借用GIS技术进行特质区的详细划分,针对所选的高原、滨海、林地、河流等类型,通过实地感知、摄像拍照、GPS三种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综合反映其风景类型特征,对其进行客观描述.
SD法即感受记录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对被试心理感受通过言语尺度进行测量,进而获得被试感受以构造定量化的数据结果.通过SD调查问卷从审美角度确定公众对调查对象风景的认可程度,确保后期分类内容是在具有审美价值基础上的分类.
首先使用GPS对调查对象各个位置点精确定位;GPS定位图在GIS平台上进行三维合成,生成大范围的直观的三维地形模拟图;进而利用RS提取调查对象信息,建立对象中道路、农耕地、人工林地、城镇、人工水域、设施用地等显性的风景区域以及具有人类采集、采伐、渔猎、游憩活动等迹象的隐形的待开发风景区域的自动识别系统;最后以CAD设计图为底图,在GIS平台上进行用地模拟计算,计算调查对象中人工干涉区域的比例,确定人类活动对风景的干涉程度.
调查对象内的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地质条件,主要包括生物群落种群、生态系统和景观生物构成,结合遥感技术,利用物种分布及植被、气候等的GIS数据库,解决地理单元中物种数量变化趋势的分布格局问题,从而确定生物多样性的强弱程度.
结合人类活动干涉程度、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地质条件对风景类型进行划分.
笔者在我国各类保护地(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利风景区和矿山公园)基础上,结合我国风景价值特征,利用3S技术手段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干涉角度出发,将风景类型梳理为3大类,7个中类,17小类:具体列表如下(表1、表2、表3).
表1 人类干涉活动强烈、生物多样性简单第一大类风景
表2 人类干涉活动较弱、生物多样性复杂第二大类风景
表3 人类干涉活动较弱、生物多样性简单的第三大类风景
通过选取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干涉角度确立风景类型,有利于指导风景规划中的资源保护红线划定、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进而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风景保护的关系,便于地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同风景规划的保护与更新同步发展,从而促进风景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明,赵彩君.全球风景公约[J].中国园林,2011(3):32-36.
〔2〕朱杰.基于英国风景特质评估体系的吉首市风景特质评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53-58.
〔3〕沙洲,金云峰,张悦文.两规合一背景下基于土地利用的风景规划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826-828.
〔4〕肖笃宁,等.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5-56.
〔5〕金云峰,汪妍,刘悦来.基于环境政策的德国景观规划[J].国外城市规划,2014(3):123-126.
〔6〕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分析法—SD法[J].中国园林,2004:54-58.
〔7〕梁秋英,刘慧.3S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7(2):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