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

2018-04-29 08:09曾蓉
高教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资建设高校教学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教学理念的时效更新,大学课程本着全面培养、深化实践、有效综合的设置原则,引入军事理论课程来提升学生对我国国情以及国际局势的认知,强化当代大学生建立国防观念的紧迫感。因其为初步引入的课程,其教学体系、课程研究、教学成效还处于探索阶段,且师资力量的建设是高校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然而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还处于未定型、水平不足的待提升状态,故文章以此为立足点,分析当前高校军事课教学现状和师资情况,并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学;军事课;师资建设;现状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1-0157-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updating of teaching concep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roduce military theory courses to enhance students' cognition to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concepts of national defens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deepening practic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s a new course, the teaching system, course research and teaching effect are not well established, and faculty building is not finished in numerous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present teaching and teachers conditions of milita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military courses; faculty training; management of present situation

近年來,中国的军事外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理念,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建立“互信 互利 平等 协作”的新安全观,践行新时期军事队伍建设的国际使命,致力于为我国综合建设以及国际和平发展作贡献。纵观中国军事体系的发展长河可以看出,完备的军事力量是解决冲突、保障社会安定的关键要素,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国共战争,以至近期的国际领域维权,都显示了明显的历史规律性和预见性,也论证了一个真理,即强化公民国防意识是打造优质国防军事队伍、保障国家稳定的关键。

大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多样的知识体系,力争以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效益为出发点进行综合教学,其真正意义往往在于获取课本之外的社会经验和处世智慧,打造实践能力强、价值观念完备的新时期国家人才。国家的国防建设需要从硬件设备和国民理念两方面进行强化,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公民的思维理念会影响社会整体的思潮走向。从客观层面来讲,大学军事课能增加青年群体的国防知识与基本防御理念,同时也对其后期的精神意志培养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教师作为知识理念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其教学素养和教学理念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关键因素,大学军事课程作为新兴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学方法和课程方案设计还处于探索时期,故打造专业化和系统化的高效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前培养国防建设青年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大部分院校亟待强化的关键教学点。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我国教育体系更加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倡导学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以及教学检测,监管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其掌握更为精细化、专业化、时效化的领域知识。高等院校的军事课教师作为专业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需要有基本的教师教学素质,也需要有必要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主要涵盖基础防御与战斗理论、军事课设计方案以及正确的国家社会责任感,力争打造精神品质强、组织纪律意识深化、军事技能熟练的有良好作风与实践能力的青年学生团体。

自从在高校设置军事课程以来,我们在提升公民国防理念、强化军事技能以及完善课程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相应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朝着专业化与实践化方向发展,然而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院校的师资力量建设水准存在一定的偏差,故探究新型教学理念并强化教育师资力量,是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师资配置不合理。为充分迎合学生多维度知识的需要,教师团队应该按照“阶梯型”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构建,特定学科的不同知识领域应设置对应的专业素质强的教师队伍,军事课程教学设置同样需要秉承这一理念,然而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军事师资建设距离这一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是教师数量欠缺且学历不足,体现在专职军事教师和学生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衡,难以满足高校录取的学生群体正常进行军事学习的需要,且已任职的课程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数据显示,在军事学科教师团队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教师毕业专业为国防军事教育类;另一方面是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军事课程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大学课程,很多教师对专业理论和方法体系掌握不足,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均比例,部分学校选择招收兼职军事课程教学人员,招纳范围扩大到社会教育组织或军事训练人员,造成了每位教师在教学手法和教学理念方面各有侧重,往往单纯关注课程的社会效益或基础训练,与教材内容设计有一定的偏离;此外,不同地区课程相关的任职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军事专业领域教师主要集中在北部发达城市或南部沿海发展区域,而偏远地区往往存在教师资源不足、专业职称欠缺等情况,影响了综合教学的优质提升。

其次,课程教学缺乏学科带头人。大学军事课程作为学生群体需要掌握的一门重点课程之一,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其涉猎领域的广泛性需要有综合素养强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因此课程需要教学人员具有良好的国防军事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故对教师专业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数据结果显示,高校任职的军事专业教师大多从基础课程教师中进行选拔,未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教师自身也没有针对性的外出实践与专题研究,学术水准提升受限,对其理论知识的建构以及实践能力的强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后,师资建设管理层面的缺失。科学高效的军事课程师资力量的建设,需要有优质的管理层面进行业绩考核与模式调整。经过对多个高等院校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国防军事类教师的直属管理层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大部分院校的此类教师队伍由当地武装部和学校教务处联合进行管理,两类机构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前者主要负责对任课教师进行军队内部选拔或社会选拔,保障教师的来源与培养方案,后者则主要根据教师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同进行课程安排与期末考核。此种管理模式为典型的“一套班子,两类制度”,虽能保证教师来源的持续性和课程安排的紧密性,但是未能设置专门的教学部门对教师进行指导日常教学与专业技能培训,大部分教师单纯参与日常教学和期末测评,但对学生的入学军训或国防教育活动未能有效参与和指导,教师难以有效把握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技能掌握情况,致使军事理论与技能实践造成一定的脱节。

高等院校中军事课程的设立作为培养高质量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我国青年群体的思想素质培养与教育体系的优质完善,教师作为专业学科的引领者与指导者,其队伍建设的高效性和专业性能直接影响综合教学水准。针对当前高等院校中军事课程师资力量建設层面的欠缺,现提出以下几点可行性建议:

首先,推行军事专业学科教师培训制度。完备的专业培训方案能够向教师团队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推动军事课程领域教师的专业化优化与建设,具体培训方案的制定需要各级部门的相互配合,大体来说,省级教育部门可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理念对高等院校的军事课程教学作出整体规划并制定相关文件供各大高校日常执行。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置军事领域教师培训专项资金。教师培训作为完善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已经被很多省市列入重点发展计划,并拨用公共资金对其进行免费培训与专业指导;第二阶段是引入岗前培训制度。军事学科作为一门针对性强、涉猎范围广、严谨度高的一门学科,与基础学科的教学方案和思维理念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很多专兼职任课教师未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技能,故相关教育部门可邀请部队资深训练人员或学科领头人定期进高校进行教师专业培训,或倡导军事领域教师进入军队接受为期半年左右的正规化练习与指导,提升专业素养;第三阶段是引入学历提升制度,提供深造机会。社会教育组织或高等院校应该根据教师素养提升情况和学术水平进行定期考核与职称评定,可设置军事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激励教师团队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

其次,建立健全教师专业资质考核制度和奖评体系。在新时期教学体系下,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已经将军事课程纳入常规课程与考核体系中,对课时、检测方案和管理体系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定期对学生进行学科测评与日常管理,但对教师的专业资质水准没有明确的限定,致使不同院校的军事学科教学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优质循环,高等院校应该按照重点课程教师的认定标准对军事类教师队伍进行考核与评定,促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与实效化。一方面,学校相关组织应加强教师资质鉴定。常规的教师资质审核包括实践培训等级、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职称评定等级等方面,鼓励教师多参与社会类教育培训与实践活动,挖掘军事学科同社会实际应用的结合点和创新点,坚持高等级高奖励、低层次多培育的管理理念,调动教育人员的专业提升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应设置特定的考核评价部门。每个学科因其特定的侧重点和教学规划方案,需要有不同的管理部门进行常规调控和教学指导,其需要的考核标准与教师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故相对独立的行政与教学管理部门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再次,实施高校军事教学师资准入制度。军事教学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同基础学科一样,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本着这一原则,相关教育部门应做到对任课教师的严格把关与学科准入,完善学科教师选拔机制,提升师资团队的整体学科水准。严格意义上来讲,军事课程的授课教师应为国防教育类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人员,且对我国国防军事方面的基础理论、必备实践技能以及新时期学科发展有较为精准的掌握,其基本政治素养、社会背景以及教学手段均应得到正规严谨的审核与评定。在真正授课之前,可采取“旁听制度”监督教师的授课过程,同一教研组的教师之间也可采取课程轮换、交叉教学等措施,力争对教学体系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于师资队伍数量有限的高等院校,可通过公开招聘、校际交换以及公开试讲等措施,招聘一定量的兼职授课教师,同时为了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准,学校应对前来应聘的教师进行思想政治考核、学术背景考核、专业素养考核以及教学成果检验,以此来确定其是否具有教师准入的资格。为保证资质审核的客观性与专业性,学校可邀请校外学者或教育组织专家进行质量把关,辅助设置明确的录入标准和评分制度,并发表专业意见和整改方案,从而保证军事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性与完备性。

最后,推进军事课程的多样化与前沿化。高等院校军事学科体系的有效建设能有效促进教师对国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能力深化,对提升学生的价值理念与社会技能有很大的助益。为达到更为优质全面的教学效果,军事课程设计应该有效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如学科归属、课程安排、教学内容、评估方案等,并以国家相关法律文件为指导,汲取各院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资源,探索新时期的教学新模式和发展规律,推进学科的有效建设。同时,在军事课程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关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案和整改理念。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很多高等院校同样将国防军事课程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相较于学生道德精神方面的教育以及基础理论教学,其更关注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与社会实际应用的结合点,不仅开设了国土防御课程,也引入了部分军事类型的竞技项目,如无线电收发报、航海模型、伞塔跳伞与滑翔等,并指导学生对意外情况进行多维度有效处理。这些创新课程的设置能够增强学校课程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综合考虑到军事课程建设与创新发展的需要,吸引更多的优质学科领域教师开展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活动。从更高层次上来讲,大学军事课应该秉承功能化、规范化、实践化的原则进行高效教学,其师资队伍建设也应高度重视军事课对于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意义,梳理工作思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基础进行优质化管理,打造高效、科学有序的师资队伍,努力提高高校军事课程教学水准。当前高等院校的军事教材为《大学军事课基础教程》,其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教学总纲中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为指导,由多年处于专业一线的教师或军事人员编写而成,教材具有可读性高、体系完备、实践性强、适用性广等综合特点,有效增强了学生群体对基础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材主要分成军事理论知识与基础训练技能两大教学板块,注重基础技能的实践应用,其中的军事理论作为军事活动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以实际军事活动为基础进行知识总结,融合了伟大领导人的有益国防建设思想,不断接受新时期军事水准的检验,并编录了军训起源、国内外训练体系、法规条例以及军事内部人员分工等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建设理念成果以及新时期体系建设作出了阐述与展望;军事实践部分则阐述了经典军事模式、防御训练技巧以及实战场地设置等内容,增设了课后实践练习的环节,重点强化学生群体的防御理念与实战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国际局势的变化波及到各个国家的政治体系和发展状态。大体来讲,当前国际局势趋于和平稳定,小部分地區出现战争冲突,霸权主义的势头也在逐渐削弱,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客观来讲,我国的军事体系已经迈入国际前列,防御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趋于成熟。军事体系作为国家的防护屏障,我国一方面加大军费投入力度、引入先进军事技术,另一方面加紧空间技术、导弹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建立健全,以“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 作风优良”为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我国的军事水准,国家的外交水平作为内政的集中表现,其方针的确定以内政管理理念为依托。

高校中军事课的开设是增强青年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培养青年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基本军事素养以及提升我国军事防备力量有积极的建设意义,高等院校中军事课的设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优质的军事课程是学生获取国防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和专业领域的拓展者,其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的建设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总体来看,建设一支配置合理、素质深化、结构稳定的军事学科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学科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项工程的严峻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只有各级部门的相互配合以及制度法规的有力制约,才能有效解决其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曲折性,从而保证高等院校军事课程的优质教学。

参考文献:

[1]曾蓉.以爱国主义为目标的大学军事课实践教学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

[2]梅洁琼.高校军事课教学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J].文教资料,2011(21):168-171.

[3]孙安民,南卫华.军事课教学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6):691-693.

[4]张建东,张法军,仵明征.地方大学开设军事学研究生教育问题研究[J].国防,2014(08):47-50.

[5]任所爱.高校应把军事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0):33-34.

[6]薛协召.大学阶段开设军事课程的思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75-77.

[7]李常.高职院校军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5(23):132-133.

猜你喜欢
师资建设高校教学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中医药类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不同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提高师资水平的思考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施行“活”“趣”“实”
从教育的本质意义浅谈微课的作用地位
关于未来“会诊化”高校教学模式构建
MOOCs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