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 池景彦
苏州自古崇文重史,近年档案工作在上级领导和各界支持下,抓重点、创品牌,努力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综合发展成绩。2017年初制定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申遗、办好中俄丝绸档案展、推进“中国丝绸档案馆”建设项目、做好市人大常委会档案法治检查迎检工作、市档案馆新馆开馆、市局查档窗口争创省级巾帼文明岗、档案工作列入市级机关绩效考核等年度重点工作,除中国丝绸档案馆在建以外,均已圆满完成。当前全市档案事业保持着蓬勃向上、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
一、完善体制机制,延展“大档案”事业格局
呼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动实体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创新打造形式灵活、各具特色的实体和云端管理与服务平台,完善市、区县、镇、村四级管理架构,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为目标的“大档案”格局不断健全。
各类档案馆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全面铺开。2017年6月苏州市档案馆新馆正式开馆投用,区县全覆盖的全市新一轮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总面积增至 24.6万平方米,硬件环境显著改善。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动产登记等大局工作,建设全国地级市唯一中字头的中国丝绸档案馆,为丝绸档案提供专业平台;建成全国首家中小微企业档案服务平台,提供私人定制档案服务,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管理负担;与市国土资源局联合建言获准建设不动产登记档案馆;建成全省中小学首家档案馆——高新区实验小学档案馆。为加强基层档案监管,建成镇级、村级档案馆21个,保持全国领先,并率先探索解决镇村档案馆的职能、编制等体制机制难题。以“大档案”理念为指引,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整体接收32万卷退休职工档案,相城区建立区专业档案中心,整合城建、房产、工商管理、规划、税务登记、不动产登记、转制企业等档案11类61万卷,并对外办公。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开启2.0时代。“十二五”期间全市34个科技项目被国家档案局、省档案局立项,14个获省级以上奖项,档案科研工作基本做到区县全覆盖。苏州市档案局、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张家港市档案局、太仓市档案局、苏州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等5家单位荣获“十二五”全省档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占全省1/3。2017年全市申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5个、省档案局科技项目16个,获省级以上奖项9个,档案科研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综合档案馆完成数字化2.15亿页,完成率为81%,累计投入超过6700万元。建成5A数字档案馆6个、5A数字档案室18个。辖内太仓市数字档案馆2015年经国家档案局考评,获评全国县级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苏州工业园区正在全力开展“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和“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的创建,智慧档案馆建设在多个区县启动,已实现自动盘库等初级功能。苏州智慧档案馆建设作为市立项目已通过发改委专家评审,将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三网四库”建设要求,分网段建设档案数据平台,随后在云平台基础上建设全新的数字馆(室)管理平台,对今后档案信息化建设起到底层架构的革新。
二、立足地方特色,传承“苏州味”城市记忆
围绕苏州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世界遗产城市”这一重要工作,档案部门积极优化馆藏、开发资源,为苏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不断注入档案力量。
优化馆藏,打造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库。苏州是吴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市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做好有关吴地文化、非遗项目、名人望族、民族工商业等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优化馆藏结构,努力把档案馆建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库。名人如何泽慧、谢孝思、费新我、陶冷月、郑逸梅,文化遗产如香山帮营造技艺、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园林碑拓等相关档案陆续进馆。至2017年11月底,全市综合档案馆及市区3个专业档案馆共有馆藏档案727万卷、339万件,总量在全省、全国位居前列。其中“近现代苏州丝绸档案”1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苏州商会档案(晚清部分)、苏州市民公社档案、常熟民国老报纸等4项档案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东吴大学档案、苏纶纺织厂档案、同业公会档案等25项档案入选省珍贵档案文献。市档案馆的商会档案、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丝绸档案、张家港的方言档案、常熟的院士档案、太仓的书画档案、吴江的社会生活档案等各具特色。
盘活资源,推动地标性精品档案开发。“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自2013年起苏州市档案馆开始了成系统的过云楼档案征集工作,以140年前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书信集为代表的过云楼档案先后入藏。为扩大过云楼档案的影响,市档案馆独立编辑出版《过云楼日记》(点校本)、《过云楼家书》,与研究人士、文广新局合作编著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过眼云烟——过云楼历代主人手书精粹丛书”《过云楼梦——大变革时代江南文脉之一隅》《顾公硕残稿拾影》。立足丰富的名人档案,市档案馆继《馆藏名人少年时代作品选》《馆藏名人手迹选》之后,编辑出版《馆藏苏州名人相册》第一辑和第二辑,用1000多张图片反映章太炎、唐文治、王淦昌、顾颉刚、周有光、杨绛、张光斗等105位苏州籍或与苏州有密切关系的名人生平事迹,成为了解苏州历史人文不可多得的读本,受到廣泛赞誉。全市累计102项编研成果在省文化精品评选中获奖,占全省奖项近1/4。为推动苏州丝绸档案申遗工作,2016年以来承办了国家档案局主办的“世界记忆项目与档案事业发展”主题研讨会、中俄“丝路”历史档案展,中国丝绸档案馆赴德国、捷克、瑞士、法国举办丝绸档案海外展,与丝绸企业深化“档企合作”新模式,分别受到国家档案局和省档案局主要领导高度肯定。
三、注重民生福祉,提供“获得感”档案服务
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目标,通过做响档案文化宣传、优化查档体验,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档案信息。
做响档案文化宣传。一是平台建设方面:积极开放“国际档案日”“苏州档案日”活动平台,广邀社会名人、特色企业、教育科研部门、民生档案保管部门参加,将新书首发、档案捐赠、陈列展览多项重点工作的精彩节点集于一日,通过与媒体合作、与各界互动,打造展示成果、扩大影响的新平台,并凭借品牌活动的关注热度持续增强档案的社会贡献度。二是基地建设方面:在“姑苏第一名街”山塘历史街区常设苏州商会博物馆,成为全省在风景名胜区常设陈列展览的先例。建成两个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市档案馆2017年6月开馆之际推出“吴门珍档”历史档案陈列展,2017年全市档案局馆举办实地和网上展览53个、参观近12万人次。三是新媒体应用方面:在与电视台、报社等传统媒体加强合作的同时,积极应用新媒体,推送档案文化产品。《苏州年鉴》在蝉联第四、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综合特等奖的基础上,作为全国7家试点单位之一发布可视化网络年鉴系统。2015年以来苏州市档案局馆及张家港、太仓、吴江等多个区县局馆开通微信公众号,累计发文2101篇、阅读量近180万人次,用新媒体展示馆藏精品,推动档案文化传播大众化,其中“吴江通”多次荣列“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全省档案宣传文化工作研讨会在吴江召开,总结推广其经验做法。
做优查档利用服务。按照开放共享的理念,依托档案数字化资源和互联网、政务网等平台,全市建成近200个深入基层村、镇的民生档案远程查阅平台,通过远程查档出证,实现基层群众就近查档,太仓更进一步实现机顶盒查档功能,让群众在客厅就能看到自己的档案。此外吴江区搭建与新闻机构合作的吴江日报新闻档案云服务平台,高新区与公证处等相关部门搭建信息互通互认平台。以上举措都为基层群众查档带来新的便捷体验。区县级以上档案馆年均接待查档近10万人次,档案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研究等各个层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四、联动内外发展,夯实“全方位”发展基础
注重内强安全、外抓监管,在狠抓馆库安全建设的同时,积极履行档案行政监管职能,营造“依法治档”的良好环境,不断夯实档案事业发展的根基。
重视安全管理。各级档案部门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保密。2017年重点组织学习了全国档案安全工作会议上李明华局长的讲话、省委李强书记在常熟火灾处置工作中关于切实抓好公共安全工作的讲话和我市徐美健副市长在分管、联系部门半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强化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了以部门为单位的自查互查,并发文组织各档案馆开展安全排查,梳理、整改安全隐患,筑牢安全防线。8月中旬省档案局欧阳旭明副局长一行来我市进行了安全工作督查,按照督察组的指导意见,在做好常规安全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档案信息化方面的安全保密,提升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11月市档案局成立安全保障处,配备正科1人、事业编制2人。
强化依法治档。一是创新档案监管举措。市本级和昆山将档案工作纳入了机关绩效考核,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增添新的抓手。2017年市档案局完成102家单位的档案评价工作,整体提升市级机关档案工作水平。常熟市档案信息化行政监管系统用户达到434家,拓展了“常熟档案监管”微信功能,并入库房温湿度数据,监管工作信息初步实现移动互联。二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多次争取市人大组织档案工作专项执法检查,最近一次为2017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就《苏州市档案条例》实施以来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深入多个档案管理部门实地考察,有力推动了全市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目前全市省最高等级五星级档案室增至158个。三是积极完善档案法规体系。近年出台《苏州市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管理规定》、全国地级市首个《公证档案整理规范》,联合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等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工作的意见》,开展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努力使得这一工作成为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见证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挖掘家风文化的重要举措。
五、嚴抓队伍建设,打造“堡垒型”事业团队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干部队伍“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能力,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和人才支撑。
注重党建引领。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通过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和“六个一”走访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有效提升档案部门党员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奉献服务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通过定期党组会议和办公会制度,对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市档案局多年蝉联市级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获评市级机关绩效考核优胜单位,2017年获颁省级文明单位,查档窗口被授予省级“巾帼文明岗”、窗口王燕同志被评为市级机关“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并进行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陈鑫同志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
提升专业能力。2016年在省档案局关心下,苏州市11人进入江苏省档案“151”人才工程计划。市档案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升学术研究层次,论文上报数和获奖数在全省长期居前,连年荣获市科协年度优秀科技社团荣誉。近年全市档案系统每年保持举办各类培训近百次、参训近8000人次的强度,其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员人数连年居全省前列,队伍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新蓝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找准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切入点,抓重点、创品牌、作贡献,为我省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