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伟
为了缓解雾霾天气,保卫蓝天,我国正在大力调整能源结构,用天然气这种更加洁净的能源替代燃煤。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双方签署的“世纪大单”约定,俄罗斯2018年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向中国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此外,作为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煤制气技术,来弥补天然气的不足。
四川两千年前就曾燃气制盐
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川中一隅因为地质构造上的得天独厚,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方。今天的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是个安逸平静的小镇,丝毫看不出一两千年前的喧闹。其实当地人使用天然气的历史已近两千年了。我国学者从汉代文献记载中发现,临邛(现在的四川省邛崃市临邛镇)一带开凿的火井(天然气井)最迟不晚于公元前1世纪中期(汉宣帝年间)。
今天在邛崍市部分村民家的房后,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埋藏在地下有一米多深的古代陶制的天然气输送管道。管道口径为12厘米,壁厚为1厘米。1952年,在邛崃花牌坊镇出土了一块东汉时期的“火井”画像砖,它生动地再现了古代邛崃人在高高的井架上,怎样打井、如何熬制井盐的场景。
晋朝人常璩在他的《华阳国志》里,生动地描述秦汉时期用天然气熬制食盐的盛况:“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火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天然气井可以点燃,火势很大,人们甚至用竹筒装着天然气当火把来照明;用天然气煮盐,火力比普通火力大得多,出盐还多。
到明朝中期(16世纪中叶),四川天然气的开发规模已相当庞大,而且用竹筒和木头制作了输气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直到现在,四川仍然是我国的天然气生产大省,在国内天然气生产领域地位举足轻重。
中国天然气资源家底殷实
古人独具慧眼地使用天然气的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地下确实有“宝”。那么我国天然气资源究竟有多少,生产能力如何呢?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最新数据,来自2016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5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是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对全国油气资源潜力进行的最新评价、梳理和汇总,总体来看国内天然气资源禀赋非常可观,有如下特点:
一是天然气资源总量丰富。天然气地质资源量90.3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50.1万亿立方米。资源量大增的主因是勘查投入的增长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拓展了勘探领域。
二是重点地区天然气资源大增。尤其以四川盆地、鄂尔多斯和塔里木盆地等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增长最为突出。
三是剩余油气资源丰富。全国待探明天然气地质资源量77万亿立方米,未来按照“稳油增气,发展非常规”的思路,重点在大型盆地的新层系、新领域和海域深水寻找优质储量,可以实现油气增储。
四是全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较大。预计2030年之前,我国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还将处于高峰增长阶段。
从空间上看,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渤海湾、松辽、柴达木和准噶尔等七大盆地,这七个地点蕴藏的天然气资源占全国的91.3%。最近10年,是我国天然气勘探和生产狂飙突进的10年。2007年到2016年间,我国天然气产量10年间翻了一番,世界排名从第九位上升到第六位。
近年来,国外开采量飙升的页岩气在中国也有生产,预计2017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页岩气的埋藏位置要比美国深得多,国内页岩层中还往往掺杂大量泥土,比美国的页岩层潮湿,因此更加难以通过“水力压裂法”来开采。
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大增
尽管获得了大量投资和大力扶持,我国天然气产量的增速仍然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国目前的天然气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天然气进口总量近年来增长显著。据估计,中国2017年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数据为3789万吨,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仅次于日本。
天然气的进口和陆上运输离不开发达的陆上基础设施。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起步较晚,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长输天然气管道“陕京一线”直到1997年才建成投产。但是,一旦启动就呈现出极其迅猛的势头,2004年“西气东输”管道建成投产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达到4000公里以上。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天然气储运设施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截至2016年底,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约6.8万公里,形成了“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俄双方于2014年5月上海亚信峰会(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期间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期为30年。双方约定,俄罗斯2018年开始通过中俄东线向中国供气,供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该合同以数额之大、合作年限之久,被称为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世纪大单”。
煤制气依旧是杯水车薪
2016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仅为6.40%,远低于24%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
鉴于燃煤被认为是雾霾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罪魁祸首之一,依托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煤制气,弥补天然气供需的缺口,一直被视为煤制天然气的发展机遇。
所谓煤制气是煤制天然气的简称,通常指将开采出来的原煤,经过气化工艺制造合成天然气。全世界已投产的工业级煤制天然气装置较少。受益于丰富的煤炭资源,中国的煤制气在规划产能层面的规模已是世界第一。《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7白皮书披露,2017年中国煤制天然气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但是,这个产量与我国每年接近24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量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
2017年,国内煤制气发展的一大亮点是伊犁的煤制气项目。当年6月16日,号称世界最大的单体煤制气项目——新疆伊犁新天煤化工公司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开始试生产,成功将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转换成天然气,并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源源不断地送往浙江。该项目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多项指标世界领先。
目前,该系统运行稳定。今年冬季天然气使用高峰期间,由于全国多地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一些地区出现“气荒”,新天煤化工公司的煤制气为缓解国内天然气供应的紧张状况做了贡献。
我国三分之二人口没用天然气
未来数年,天然气是我国推进主体能源绿色低碳更替的重要基础。
我国在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力争2020年、203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约10%和约15%的目标。据在北京召开的“2017年能源大转型高层论坛”披露,目前我国消费天然气的总人口是4亿多一点,也就是说天然气供应只能满足全国1/3人口的需求,还有2/3的市场有待开拓。在实施天然气发电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动天然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方面,依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