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绿色教育

2018-04-28 01:41章慕娴
新课程·小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章慕娴

摘 要:绿色教育就是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让知识以契合学生认知和成长的方式呈现出来。德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做好绿色德育。

关键词:绿色德育;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

绿色教育是当前新兴的教育新理念,它以“人人发展,发展人人”特色理念为引领,以“绿色文化”为核心,构建以生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模式。近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践“绿色教育”,旨在塑造具有“白绿精神”的绿色人才,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时期是德育的黄金期,因此,我校也通过“可持续的绿色教育模式”,全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热爱劳动的服务精神;热爱科学的求实精神;热爱母校、白绿儿女一家亲的团结互助精神。鉴于此,借以课题之际,我结合我校的实践情况,说一说如何开展绿色德育。

一、结合实际学情,探索校本资源

常言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学校所处地区的发展环境、风俗习惯和教学状况不同,不同学校的学生客观上势必有各自的德育需求特点。所以,要想开展绿色德育教学,我们就要全面了解自己学校的文化,深入了解班级学生的认知情趣和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全面掌握信息,才能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德育奠定基础。

德育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通过耳提面命的说教就能完成任务。要想做到知己知彼,抓住绿色德育的突破点,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德育认知背景和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如果不能具体结合调研分析进行针对性的德育引导,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德育无法“走心”,与实践脱节,犹如隔靴搔痒,无法达成绿色德育的目的。通过调查,得到学生的德育实情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德育论坛组织各位班主任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讨论。一方面结合学校周边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大环境,来分析本校学生德育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切实的德育方案。另一方面,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学生的德育认知心理。对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做好学生心理档案归类工作。这样,班主任在具体德育工作中才能提纲挈领,分层引导,及时解决不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一样的困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强化德育知识和管理技能,论坛还可以组建课题研究队伍,以期将长期的德育实践研究深入再研究和提炼,增长自身管理技能的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的依据。

二、注重实践体验,引导感受认知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绿色德育是以人为本的德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主观感悟。这就要求我们结合调查分析,从学生的德育认知情感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整合,通过实践体验和评价鼓励等方式,烘托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互动中来。

1.设置实践体验活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德育不能通过对学生耳提面命来实现,班主任的德育技能也不能只通过论坛交流和学习获得。所以,我们还要通过校本德育论坛共同参研德育实践,让班主任到德育一线中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到具体的德育方案。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德育管理技能,满足班级不同学生的德育引导。

我校就多次以校本德育论坛为平台,通过试点实践研究,以点带面,典型示范,构建培训班主任最直接、最现实的蓝本。我校就通过德育论坛组织过一次学生和家长的情感互动活动“30年后”。让化妆师将家长化妆成30年后老态龙钟的样子,为了强化情感,如果家长愿意,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扮演某些疾病状态。课堂肃静,怀旧音乐响起,学生走进来,在一群“老人”中寻找自己的父母。很多学生一下就懵了,一下就哭了……该德育实践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不但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德育感恩教育,也给我们以深切的德育感悟,让我们明白德育不只是说教,要注意以合适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只有走心的德育,才是成功的德育。

2.鼓勵自我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评价机制。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这就为我们通过评价机制引导德育体验和感悟奠定了情感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评价模式不要机械地参照“行为准则”等条款,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以班级主人翁的角度,自主思考和完善“班规班纪”。这样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主“研制”班规班纪,比较切合他们的认知方式,也最契合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规律,易于把握,而且是他们自主设定的规则,在奖惩评价过程中,也容易做到心服口服,从而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总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德育的黄金期,但是德育不是填鸭式说教,而是要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针对性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德育模式。爱是最好的教育。小学生比较敏感,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都要以爱为铺垫,以充分的关心和爱心,才能滋润孩子们的心田,才能鼓励他们打破心理的桎梏,突破自我,积极参与到德育体验中来,生成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晓红.小学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渗透的思考[J].散文百家,2017(6).

[2]徐观娇.以绿色为主线,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的有效性[J].广东教育,2008(8).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