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枝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与更新,情境教学越来越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讲故事”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情境,它沟通了数学模型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的联系,架起了抽象的数学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所以,“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讲故事;故事教学;重要性
一、问题提出
1.小学数学的特点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的设计往往比较形象具体,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讲故事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2.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认识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更容易理解身边的人和物,所以“故事教学”可以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故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认真倾听中获得了数学知识。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讲故事”就是其中一种情境教学的模式。好的创设情境课题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二、小学数学教学故事化的研究策略
1.创设生活中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选取现实的生活故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选取生活中的故事更贴近他们的認知结构,对于知识的接受度比较局限,所以生活化的故事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更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构建开放的生活故事
教师在构建生活中的故事时,形式不能过于单一,问题与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开放化,让学生在丰富的讨论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看到精彩纷呈的结果呈现形式。
(3)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故事
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变得越来越丰富,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尽量多元化,符合时代的要求,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兴趣,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2.教师主动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找准教学起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师在进行新授课的环节,应该兼顾到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哪些是学过的,哪些是以后将要学的,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教学情境。
(2)关注学生需求——情感需求和知识需求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知识需求去备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有差异性有层次地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兼顾到所有学生。
三、讲故事的多种方式
1.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讲故事
游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载体,因为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低年级的孩子们课堂自控力弱,有意注意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很容易分心,所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可以很容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种参与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
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的方式讲故事
课例:图片上有一个小池塘,小池塘的荷叶上有五只小青蛙,它们在愉快地玩耍,它们玩了好久好久,小青蛙的妈妈叫它们回家吃饭了,于是4只小青蛙就从荷叶上蹦走了,荷叶上还剩下一只小青蛙;用算式表示是:5-4=1。
这是一年级刚学习5以内减法的一道题,开学才刚刚一个月,一年级的小朋友能讲出这么完整的故事真的很难得,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减法的算理刻画得非常到位,而且小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连续性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通过看图表的方式讲故事
课例1: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1小时走了20千米,2小时走了40千米,3小时走了60千米。小明走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多么精彩的解读!抽象的函数关系通过学生丰富的故事变得更直观了,使学生在多种表征中增强了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4.通过方程的方式讲故事
师:30+x=50这个式子中,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叫方程,谁能结合这个式子讲一个小故事?
生1:小红买一盒巧克力用了30元,还买了其他一些东西,总共付给售货员50元,请问,买了其他东西花了多少钱?
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仅能用语言描述方程的意义,又能在同一个方程中嵌入不同的故事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方程式既简单又强大。
四、讲故事在不同教学环节的作用
1.课堂情境引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一开始就引入故事情境,无疑是对学生积极性唤起的良好催化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开头的故事情境尽量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便后续内容的顺利进行。
2.重难点突破中运用
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重难点中如果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来突破知识重点,这样数学知识就不会那么枯燥乏味,反而更容易接受。
3.课堂练习中引入
课堂练习往往是教师比较容易忽视的环节,所以避免学生对练习的轻视,如果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指导练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谦,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4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