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爱辉
摘 要:北师版的“情境+问题串”设计,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可能。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情境;问题串;激发
小学生的学习是基于情境的,北师版数学教材设计了多样化的情境,围绕着情境提出一组问题,这种“主情境+问题串”的设计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为学生自然而然地展开数学学习提供了依据。下面谈谈教材中的主情境与问题串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激发作用。
一、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科书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含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能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将主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能迅速将孩子们带到学习情境中。
下面以北师版一下第五单元“加与减(二)小兔请客”为例,看看学生是如何在主情境中展开学习的。
【教学片段一】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图上都有什么,你能展开想象编个数学故事吗?
生:小动物们一起去郊游,午餐时间到了,他们拿出野餐垫铺在了草坪上,小兔子拿出它带的水果和5个盘子,先在每个盘子里装上10个果子,然后分给小猴子、小松鼠、小刺猬,每人一盘,自己手里还有两盘。小兔说 :“哎!真可惜,小鹿没有来。” 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
师追问:“为什么还要加上小鹿这个人物呢?”
生:每个小动物一盘果子,小兔手里两盘,那一盘是给小鹿准备的。它们可以高高兴兴地一起吃果子。
师:你太可爱了,知道有福共享。今天我们就来帮小兔解决请客中的问题吧。
【教学片段二】
师:出示情境图2,“咱们接着编故事,好吗?”
孩子们这次更活跃了,看到小刺猬带走了果子。联系上一幅图,接着编故事。
生:小刺猬边吃边想,这么美味的果子,该让小鹿也尝尝呀!“不行,我得给小鹿送果子。”于是,小刺猬一蜷缩,就扎了一身果子,去给小鹿送果子啦!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刺猬扎了多少果子吗?还剩多少果子?
学生再次提出数学问题并积极投入,探究解决了问题。
通过主情境中故事的引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思维活跃,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问题。故事中的带有思考性的问题,学生非常愿意参与,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学生在听故事时大脑就已经参与了思维活动,随着故事的展开,学生的学习就自然展开。这个过程很有意义,孩子能自发展开对学习的探究,有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这也是情境的意义所在。
二、巧妙的问题串,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北师版教材从一个情境引出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追问,从而产生问题串;或围绕一个情境多角度引发思考,提出一系列问题,促进学生的理解;体现了从头到尾和由浅入深的数学化过程。
【案例一】二上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第一节“有多少块糖”。课始,我发给他们每人20粒花生代替糖(但没有告诉他们是20粒)
问题一: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独立一边摆,一边数,结果显示:一个一个地数有5人,2个2个地数有1人,5个5个地数有2人,还有一个孩子摆出方阵数。
交流汇报后,有的孩子发现一次多数几个,会数得快些。进行第二次数,结果显示:2个2个地数有6人,5个5个地数有2人,还有一个孩子摆出方阵数。
交流、展示汇报,优化方阵数的优点,再进行第三次数,这次学生明显数得更快了。这次9个孩子都会排成方阵数,但数法不同。师生一起数:发现数法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问题二:数一数,填一填。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明白按行数和按列数的方法。
问题三:说一说,算一算。在以上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会想: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個,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
在三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个认识过程,学生经历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生乘法积累活动经验,可以说是问题串发挥的作用。
【案例二】二上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分物游戏
问题一:把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子。
学生不仅呈现了教材中的两种方法,还呈现了第三种方法(4个、0个),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思维活了。
问题二:在第一个问题交流汇报后,得出每只小猴子分2个桃子是公平的,是一样多的,由此引出把12根胡萝卜分给3只小兔子,怎么分公平。结果:9名学生都明白问题串的要求,都能完成正确的分法。
问题三:把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
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能高高兴兴地分完分对,并能主动地交流汇报。师追问:如果没有学具怎么办?(抽象出符号解决问题),此时的结果更是百花齐放。
事实上,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教材中的“主情境+问题串”这一合理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宋云婷.提升灵堂课堂“趣味”营造学生学习“乐园”[J].辽宁教育,2015(6):77-78.
[2]沈秋芬.浅谈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6).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