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的初中化学微课设计与实施

2018-04-28 08:55徐敏
化学教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微课设计初中化学

徐敏

摘要: 微课热使教学形式更趋多样化,然而微课的设计却有单一化发展的趋势,表现在: 越来越缺乏针对性、交互性和趣味性,甚至沦为部分教师取代课堂教学的工具。讨论了微课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并列举了微课的设计与实施的部分实例。

关键词: 微课设计;初中化学;目标导向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3004706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微课的流行

微课,即基于知识体系的逻辑性,将精细化处理后的某一知识点或小问题作为教学内容,以5~15分钟的视频为主要呈现形式的课程。微课短小,因此容易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制作完成的微课可以反复观看,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制作成微课,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得制作微课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微课流行便成为大势所趋。

2 微课设计的弊端

时下有些学校悄然兴起了设计和制作微课的热潮。各种各样的微课被制作出来,却不受学生欢迎,原因不外乎这些微课仅仅是教师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缺乏针对性、交互性和趣味性。

2.1 弊端之一: 微课设计缺乏针对性

微课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设计的视频课程,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不应该是简单的课堂教学重复。教师把自己上课的PPT录制成微课,对绝大多数上课认真听讲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补充,应该满足大多数学生对提升知识运用水平和能力发展要求的渴望,努力成为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收获知识和能力的载体。

2.2 弊端之二: 微课设计缺乏交互性

微课是5~15分钟的集中教学视频,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往往看重知识的包装而忽略交互性的问题设计,即便有问题也是属于自问自答型。学生还没有充分地经历思考的过程,教師已经公布了答案。教师在微课教学中也许会预留一些作业,但这些作业缺乏跟踪与反馈,教师也极少在线答疑,学生在看完微课之后也仅仅是达到了“知道”、“理解”的认识水平,难以达到“运用”的能力水平。

2.3 弊端之三: 微课设计缺乏趣味性

趣味性在微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特别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就意味着能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微课教学简短却不简单就是为了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关注度和注意力,使短短的教学活动发挥最大的学习效能。

3 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微课内容?什么样的微课呈现方式?什么样的交互形式?笔者以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作为抽测对象,统计了“你最关注的微课呈现内容”、“你最愿意接受的微课实现技术”和“你最喜欢的课程交互形式”等调查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最关注的微课呈现内容是教材的重难点,说明学生希望微课的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显然微课最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和难题。在“你最愿意接受的微课实现技术”中60%以上的学生都选择了模拟动画,说明学生也注重微课的趣味性。在“你最喜欢的课程交互形式”中有近73%的学生选择了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说明教师作为微课的设计、实施和传播者在学生心目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即便选择在线学习的学生还是希望通过与教师的互动获得对方的支持和鼓励并促使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

4 基于目标导向的微课设计

基于目标导向的微课设计是指教师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微课设计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师唯有把目标放在首位,制作成的微课才会有针对性。当教师把目标放在首位,教师就会想学生所想,自觉运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微课进行包装,增加微课的趣味性和交互性。

笔者将基于目标导向型的微课分为知识总结型、方法引导型、技能操作型、现象分析型和课外拓展型等几种类型。下面以义务教育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以下简称教材)为例,介绍上述几种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实践。

4.1 知识总结型的微课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往往呈现碎片化、无序化的特征,较难在头脑中自觉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苏打和小苏打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两种盐,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也十分广泛,但由于两者俗名、性质、用途相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淆。因此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教师以知识总结为导向,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对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俗名、性质和用途开展比较研究,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通过解答交互式的问题来检测学习的成果(见表2)。

表2 微课“苏打VS小苏打”

学习

目标① 了解苏打和小苏打的化学式和物理性质。

② 通过对照实验从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速率四个方面比较苏打和小苏打性质的异同。

③ 了解苏打和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④ 练习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附: 自学成长案

一、 我会总结

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热稳定性(填“强”或“弱”)

水溶性(填“强”或“弱”)

水溶液碱性(填“强”或“弱”)

与盐酸反应速率

(填“快”或“慢”)

二、 我会计算

市售的小苏打中会混有少量的碳酸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时,共收集到二氧化碳0.44g。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三、 我会归纳

碳酸钠可用于: ①

碳酸氢钠可用于: ①

微课“苏打VS小苏打”运用于课外学生自学,大大节约了课堂内的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这部分知识内容浅显易懂,有些还源自生活,学生喜闻乐见,自学起来并不困难。

4.2 方法引导型的微课

实践证明,时下教师教会学生的很多化学知识,在一场中考或高考之后,学生能记得的实在很少,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法却一直引领着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开展科学方法的教育。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即把无规律的分为有规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分类方法的运用并不少见。譬如: 对物质的分类和对化学反应的分类。微课“跟我学分类”属于方法引导型的微课,教师在复习阶段中运用此类微课,可以作为对学生已学知识的“瘦身”,是简化记忆的过程(见表3)。

附: 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 物质的分类

写出分类依据: ① 。

② 。

③ 。

二、 化学反应的分类

1 四大基本反应的特征

化合: ;分解: ;

置换: ;复分解: ;

写出分类依据: 。

2.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写出分类依据: 。

3.将物质分类引入化学反应分类——写出符合要求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生成金属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

(2) 生成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

(3)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氧化物的化合反应: 。

(4) 生成酸的化合反应: 。

(5) 生成碱的化合反应: 。

(6) 生成盐的化合反应: 。

(7) 反应物中含酸的化合反应: 。

(8) 反应物是氧化物的分解反应: 。

(9) 反应物是酸的分解反应: 。

(10) 反应物是碱的分解反应: 。

(11) 反应物是含氧化物的置换反应: 。

(12) 反应物含酸的置换反应: 。

(13) 反应物含盐的置换反应: 。

(14) 任写一个复分解反应: 。

4.3 技能操作型的微课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规定了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时应该达到的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从模仿操作到独立操作,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笔者尝试将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可以反复观看,继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达到巩固技能操作学习水平的目的。

4.4 现象分析型的微课

初中化学实验有时会出现一些意外的现象,如加热试管时发生了破裂现象,细究起来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在微课中提出针对某一个现象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类型的微课能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养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習品质。

初中化学中最常用的仪器莫过于试管,笔者围绕试管设计了微课“非凡试管”。微课从分析试管破裂和探究不同物质混合后气球在试管内、外膨胀的现象,与学生共同探讨现象背后的成因(见表4)。

表4 微课“非凡试管”

学习

目标① 掌握试管使用中的注意要点,学会规避误操作的风险。

② 学会依据实验现象推测现象背后的成因。

③ 通过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养成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

学习重

点、难点试管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推测物质混合前后气压变化的成因。

第三套装置

我来改进(画出实验装置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的目标体系。三个教育目标中知道、领会和应用属于低阶思维水平,分析、综合和评价属于高阶思维水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架设从低阶思维发展到高阶思维的桥梁。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导向的微课设计使学生跳脱了课堂学习的原始框架,在微课的延伸学习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4.5 课外拓展型的微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自2007年修订后删除了“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但空气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另外现阶段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是社会新闻关注报道的热点。笔者搜集整理出空气的相关内容,结合生活现象和社会焦点问题设计成微课,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对生活问题的本质认识,不失为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化学的情感的有效手段(见表5)。

表5 微课“空气”

学习

目标① 能举出实例或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② 学会捕捉空气并说出空气的性质。

③ 能举出实例或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多种气体的存在。

④ 了解雾霾天气的实质、对人体的影响和现阶段我国防治雾霾的方法。

学习重

点、难点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5 结束语

视频化的微课教学将极大地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笔者提倡基于目标导向来设计和实施微课意在叩问微课的价值取向: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内容?学生喜欢哪些微课呈现形式?采用何种学习评价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微课的热情?既然课程改革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教师是否应该本着遵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开展微课的教学、评价和研究,以避免使微课沦为部分教师取代课堂教学的工具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祖浩主编.义务教育科教书·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周旸.化学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实践——以“盐类水解”为例[J].化学教学,2015,(10): 35~38.

[4]孟静,洪燕芬.浅析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电解饱和食盐水”微课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6,(12): 37~40.

[5]陈心忠.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 16~17.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微课设计初中化学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浅谈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几大关键点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