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一词,大致是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党史界,对于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来历史时期的概括。延续多年,在官方和书面语言中至今还在用。
最早出现这个词,大概是华国锋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这个报告是1977年8月12日作的,1977年8月18日全会通过后发表的。在这个报告中,华国锋说:
“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进入这个新时期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作出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这就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中,实现安定团结,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与华国锋讲话相衔接,在党的十一大上,不管是叶剑英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的闭幕词,还是大会的公报决议,都有相同或相近的表述。叶剑英的表述为“新的时期”,邓小平表述为“新的发展时期”,公报表述为“新的发展时期”。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及公报都没有用“新时期”这样一个固定的词组——华国锋虽然用到“新时期”这个词组,但前面是有铺垫的,是指“新的发展时期”,与叶剑英、邓小平及公报的表述相一致。大概这次会议以后,就有了“新时期”的概念了。
至于是谁首先做了这样的概括,据笔者看到的资料,似乎首先是在文学界使用的。
1978年5月底,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召开粉碎“四人帮”以来第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在通过的《中国文联第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决议》中,用了“新时期文艺”的概念。
这年12月,刚刚复出的周扬,在广东省文艺座谈会上做了长篇讲话,后来整理成文的题目就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艺术问题》。之后,在文艺界人士的文章中,“新时期”成为一个固定概念。
“水浒”人物画像——李逵
(文/徐庆全)
对国人来说,《水浒传》中的108位好汉并不陌生,但是,有些人物的绰号或因晦涩难懂,或因精灵古怪,或因词义时限,而常常为人们所误解。
“黑旋风”李逵时下,一些报刊把李逵的“黑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旋风”指的是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民间俗语曰:“神仙难躲一溜烟”,故将这种火炮命名为“旋风”。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
“旱地忽律”朱贵说到“忽律”是什么意思,许多人以为朱贵具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其实,“忽律”是指两种猛兽:一种是有剧毒的四脚蛇,它生性喜食乌龟,将猎物吃剩一个空壳后钻入其中,冒充乌龟,看起来温驯无害,一旦有猎物靠近便发出夺命一击,直接致其死命;另外一种是鳄鱼,“旱地忽律”即在陆地上的鳄鱼。鳄鱼是一种善于伪装偷袭的动物,用来形容朱贵的阴险狡诈性格可谓恰如其分。
“摩云金翅”欧鹏一些书籍中把“摩云金翅”笼统地解释为“武艺高强”。其实,“摩云金翅”是一种大鸟。佛经中载,古印度神话里有种大鸟名曰“迦楼罗”,翅有庄严宝色,头有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摩云金翅”即指此种鸟。
“井木犴”郝思文郝思文绰号“井木犴”,缘于其母梦井木犴投胎而孕生。“井木犴”是什么?它原是二八星宿中南方朱雀七宿之一,一位天神,《西游记》中他曾帮助孙悟空收伏三只犀牛怪。据说井木犴有三大本领:遁地,上山吃虎,下海擒犀。而犴,则是指赫哲族人最为熟悉的驼鹿。
(文/钱国宏)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晋国忠臣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汉代,有的地方甚至要一个月都吃冷食。《后汉书·左周黄列传》云:“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官府寒食禁火时,查得极为严格,常常将一根羽毛插入炉灰中,如果羽毛变焦,就犯了死罪。当然,不光是老百姓禁火,皇帝赐宴,也是冷菜冷食。唐·张籍在《寒食日内宴》中这样写道:“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
既然这种习俗有害大众健康,历朝历代都有君臣名士对寒食节提出过改革。
东汉初年,哲学家桓谭针对这种习俗,认为“王者宜应改易”。汉顺帝时,并州刺史周举见这个陋习愈演愈烈,于是写了一篇祭文放在介子推庙中,“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不温食”。同时“说民不宜寒食,因勒使炊食如故”。在周举的推动下,“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但这个习俗真正有所遏制,始于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发布的《明罚令》。令文说:“北方沍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夺一月俸。”
这以后,寒食节陋习虽然没有根除,但确实收敛了不少。东晋南北朝时期,寒食节已由原来的一个月或五日改为三日。后来又由三日减为两日或一日。
据《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人们节日习俗也由吃冷食渐渐变成了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这也是我国古代风俗习惯和文明程度的一大进步。
(文/刘绍义)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120救护车急救标志中间有一条蛇缠绕在长长的棍子上,但恐怕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知其来历。
这个医学上的标志和徽记,人们称之为“蛇徽”,即是灵蛇的徽记。它来源于希腊伟大诗人荷马在史诗中赞颂的一个名叫阿斯扣雷波的医生。传说,阿斯扣雷波是公元前400年被奉为医神的阿波罗的儿子,他手持一根盘绕着灵蛇的神杖,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因为医术高明,为人善良,特别受人拥戴。后世出于对灵蛇和神医的崇敬,也为了纪念阿斯扣雷波,便以“灵蛇绕中脉(脊椎骨)”作为医学标记,这就是灵蛇徽记的来历,表示为人治病之意。
希腊是蛇徽的发源地,从古到今,蛇徽遍布希腊各地。到了近代,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都用蛇徽作为自己的医学标志。
20世纪50年代中华医学会的会徽上也有蛇徽。1948年4月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封面就是一个赫然醒目的蛇徽。
今天,蛇在西方仍是医务工作者的标记。一些医科学校的校徽上有蛇的形象,便是缘于此。在欧洲城市街头建筑物上,常可见到这样一个奇特的标记:一条蛇缠绕在一只高脚杯上。这就是欧洲药店的标志。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艺术创作中,灵蛇与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灵蛇象征着救护人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