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超 茹志成
在慢性疾病中, 糖尿病属于一类常见的疾病,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 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1]。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呈老龄化趋势, 进而导致我国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则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常采取胰岛素治疗, 但不同的给药方式可产生不同的疗效, 而选择一项正确的治疗方式十分重要[2]。因此, 本文对2013年4月25日~2017年4月28日本院收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客观的研究, 并选择一项合理的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4月25日~2017年4月28日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 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临床资料完整且依从性较高者;③临床症状均符合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④无意识障碍、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脏器疾病、精神异常疾病;②不同意本次研究;③伴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者。观察组男女比为28∶14, 年龄26~55岁, 平均年龄(40.54±4.82)岁;对照组男女比为27∶15, 年龄25~55岁, 平均年龄(40.33±4.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选择门冬胰岛素30作为本次治疗的胰岛素, 对于未使用胰岛素治疗者给予其初始剂量0.5 U/kg;对于有胰岛素治疗史患者给予其初始剂量为原剂量的100%~120%。注射时间为三餐时[3]。
1.2.2 观察组 采取胰岛素泵治疗:选择门冬胰岛素作为本次治疗的胰岛素, 对于无胰岛素使用史患者给予其初始剂量0.4 U/kg;对于有胰岛素使用史患者给予其初始剂量为原剂量的80%~100%。采用50%的胰岛素作为基础量进行持续泵入, 使用率最高时间段为4:00~9:00, 最低时段为0:00~4:00,剩下的50%作为三餐前追加量, 给予患者分三餐追加泵入[4]。在治疗期间, 每日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并将药物剂量进行合理调整或追加剂量。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平均血糖达标时间及平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控制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3.54±1.02)d、平均胰岛素用量(38.21±1.12)U,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9±1.65)d、(44.59±1.35)U,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指标对比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血糖达标时间(d) 平均胰岛素用量(U)观察组 42 3.54±1.02a 38.21±1.12a对照组 42 7.99±1.65 44.59±1.35
表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对比(n, %)
糖尿病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疾病, 其临床特点为胰腺B细胞分泌受损、肝脏及其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 易导致患者发生高血糖, 而高血糖则可加重疾病的进展,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5]。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手段, 能够使患者高血糖症状及胰腺B细胞功能受损情况得到改善,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6]。
在本次研究中, 将胰岛素分别进行两种给药方式, 即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给药, 前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 同时还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由此可见, 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方式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还能使其血糖达标时间大大缩短, 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改善[7]。胰岛素泵治疗效果优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给药, 其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泵能够在不同时间段给药, 并设定胰岛素输注剂量,从而使其清晨空腹血糖水平得到控制, 防止因皮下注射给药所致的长效胰岛素夜间峰值, 进而形成低血糖[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平均血糖达标时间(3.54±1.02)d、平均胰岛素用量(38.21±1.12)U,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9±1.65)d、(44.59±1.35)U,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3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给药方式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同时还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1] 郭红, 白玲, 米尔班.1型糖尿病患儿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比较.中国医药, 2014, 9(3):342-344.
[2] 王敏.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5):500-502.
[3] 余本富, 何凡, 周晓惠, 等.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方案对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安徽医学, 2011, 32(8):1128-1130.
[4] 劳丹华, 符俊祖, 任志玲, 等.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比较.山东医药, 2010, 50(43):51-52.
[5] 黄武, 刘幼硕, 王艳姣, 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老年危重症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8, 20(9):546-549.
[6] 刘琳.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比较.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18):34-35.
[7] 高淑华, 马新宇, 娄芳华.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进展期疗效对比观察.疑难病杂志, 2012,11(9):66-67.
[8] 高晶, 娄锡恩, 张丽萍, 等.胰岛素泵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在2型糖尿病患者择期手术围手术期临床应用的比较.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3, 21(9):807-810.
[9] 钟莉, 黎珂.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强化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分析.西部医学, 2012, 24(9):1735-1737.
[10] 卜一珊, 吴疆.胰岛素泵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的对比.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1):9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