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康 钟文毅
胆结石作为临床常见胆道系统疾病, 根据临床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胆结石发病率在7%~10%, 其中超过50.0%属于胆囊结石[1]。手术为胆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微创理念的发展以及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为胆结石微创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作者整理的患者资料, 对比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大埔县高陂中心卫生院和大埔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49例。A组患者中男19例, 女30例;年龄28~73岁, 平均年龄(51.8±8.1)岁;病程2~8个月, 平均病程(5.6±0.8)个月。B组患者中男21例, 女28例;年龄29~75岁, 平均年龄(51.6±8.0)岁;病程3~8个月, 平均病程(5.7±0.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A组: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 术前常规全身检查, 实施全身麻醉, 于右上腹直肌胆囊投影位置作一纵向切口, 切口长度为2~3 cm, 查找胆囊, 于胆囊底部缝合3根牵引线, 用等渗盐水纱布对胆囊周边实施保护, 在牵引线中间做1 cm切口, 从此切口置入Pentax胆道镜, 对病变部位进行探查, 借助吸引器、取石篮、取石钳等取除结石, 对于大直径结石可借助活检钳将结石粉碎, 然后取出, 整个操作过程中做好胆囊黏膜的保护, 手术完成后, 常规冲洗腹腔, 检查无结石残留后, 用可吸收线对胆囊底部切口进行缝合, 视情况可间断也可连续缝合, 关腹, 做好术后常规护理。
B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术前常规检查和消毒处理,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仰卧位, 按照三孔操作法实施手术, 从脐孔下方进行穿刺,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气腹压力控制10~12 mm Hg(1 mm Hg=0.133 kPa), 置入腹腔镜后对腹腔进行探查, 了解患者胆囊外观及其和周边组织关系。在剑突下1 cm位置做一1 cm横切口作为操作孔, 置入电凝钩;在锁骨中线、肋缘下1 cm位置做一5 mm切口, 作为胆囊抓钳操作孔, 按照规范操作方法对胆囊三角进行处理, 分离胆囊管周边组织, 明确胆囊动脉, 钳夹切断胆囊动脉。剥离胆囊后通过主操作孔取出胆囊, 术后常规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并随访12个月, 观察术后6、1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采用GLQI评分进行评价, 总分144分, 分值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相关指标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术后GLQI评分 A组术后6、12个月GLQI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A组胆管损伤、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2.0%, 与B组的4.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开始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A 组 49 15.3±3.6a 40.1±5.3a 5.8±0.8a 3.3±0.5a B 组 49 43.8±6.1 46.2±6.0 7.6±1.1 5.4±1.0 t 28.166 5.334 9.264 13.148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GLQI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GLQI评分比较, 分)
注:与B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t P A组 49 106.5±8.6a 111.4±8.9a 2.771 <0.05 B组 49 92.6±7.9 101.8±8.4 5.585 <0.05 t 8.332 5.491 P<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复发情况 随访12个月,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 复发率均为0。
胆结石在胆道系统疾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多发于成年人群, 且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 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 部分患者则存在腹痛、腹胀等症状,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均可产生严重影响。现代临床研究表明, 胆结石还是胆囊恶变的重要致病因素, 早期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胆囊穿孔、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在胆结石治疗过程中早期多采用开腹治疗方法, 但开腹治疗胆结石后存在结石残留率高、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手术风险大、损伤脏器功能等不足, 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局限性,因而常规开腹治疗胆结石方法逐渐被一些微创治疗方法所代替[3]。
微创治疗方法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整个操作过程中可最大程度降低对患者损伤, 加速患者术后愈合, 一定程度上还能够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早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因而微创治疗方法逐渐在胆结石治疗中得到了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本研究对比了胆结石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相关资料, 结果表明, 微创保胆取石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方面均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0.05)。在随访期间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 微创保胆取石术也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0.05)。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均较少, 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复发。综合多项指标显示, 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进一步优化各项手术指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这一研究结论和乔桐杉等[4]在文献报道中的内容具有一致性。
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采用微创保胆取石术过程中兼顾了结石清除和胆囊保留, 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程中尽管有较好的结石清除效果, 但是切除胆囊后会造成胆囊功能受损, 自然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产生影响[5-10]。微创保胆取石术相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 在胆结石治疗中, 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属于微创治疗方法, 但是微创保胆取石术更具有微创优势, 同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小, 总体手术安全性高, 在满足适应证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
[1] 盛友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对比分析.中国处方药, 2017, 15(11):124-125.
[2] 康会杰.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46):185-187.
[3] 华龙, 王晨宇, 张军杰.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8):40-41.
[4] 乔桐杉, 王满仓.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31):47-48.
[5] 龚文.分析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6,23(8):44-45.
[6] 郑锦.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a02):852.
[7] 叶诚.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4(64):12541.
[8] 郭明明.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手术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8):121-122.
[9] 魏光亚.比较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7):133-134.
[10] 李霖源, 麦建全.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对比观察.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4):48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