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式自然早教的创新模式

2018-04-26 02:18祝月华洪晓娟
新一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大自然父母教育模式

祝月华 洪晓娟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庭规模的缩小,家长观念的更新和家庭收入的提高,早教行业逐渐兴起。定制式自然早教以大自然为背景,关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内心需求,注重儿童的感官体验,最終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大自然;教育模式;儿童;父母

一、定制式自然早教的模式

(一)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既长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①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低到高的,由初级到高级的,这是一个螺旋式递增的过程。早期教育主要指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儿童,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发展能力对日后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中提出,早期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由此,早期教育遵循着儿童早期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起来有意义的教育效果。

(二)尊重儿童个别差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儿童。各种理论以及教科书中的相关教育理念,都是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的标准。每一个儿童都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儿童。早期教育者需要理解儿童之间的差异,尊重儿童之间的不同。善于观察儿童,理解儿童的行为举动,正确解读儿童内在的需求。

(三)多维度的评价模式。俗话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同时,更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明确好与坏的界限,不是安静的孩子就一定笨,不是好动的孩子就一定调皮,早期教育不应该给予孩子一个好坏的评价定论。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及指导,发展其优势,引导其不足之处,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只有当我们不定好坏的时候,才能看到每一个儿童其背后的发展可能。

(四)以自然为师,亲近自然。自然早教,是以自然为教育背景的早教模式。回归自然,以自然为老师,人为导师。由自然导师带领孩子深入自然世界,观察每一颗种子的成长过程,感受每一颗树年轮中所蕴含的力量,听每一只虫子的鸣叫。一呼一吸中都感受着自然的存在,与自然融为一体,真正感受到,我们是自然的孩子,从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自然的影响下,人的内心会变得十分敏感, 能感知自然界的情感和情绪。反对过多人为的、僵化的理性主义的干扰,给予孩子自然而然的教育。

(五)亲子交流,正面沟通

1.父母陪伴。父母是儿童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第一导师。所有的亲子之间的问题,都源自于不足够的陪伴。早期的儿童教育,需要父母的参与,其关系到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处于不可缺席,不可替代的位置。自然早教提倡采取儿童与父母共同参与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在接受自然导师的引导同时,也感受到父母的给予的力量,这种力量最为直接,对儿童的情绪安定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父母在这过程中,也接受一定的教育启发,让自然早教一直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伴随儿童的成长。

2.正面沟通。沟通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和谐亲子关系的核心要素。太多的父母认为孩子初来世界,不能理解规则,由此事事规范,事事要求,效果却背道而驰。其实是父母没有理解孩子,没有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主要有:认真倾听,是了解儿童真实想法最直接的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保持耐心,儿童并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准确并且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需要父母细致观察儿童,保持耐心,理解儿童举动所反应的背后真实需求;同时,在沟通的过程中,多有肢体语言,让儿童最直接地感受到你的意思。比如一个拥抱,告诉儿童你爱他。

二、自然早教的教育方式

蕾切尔·卡逊曾道,“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我们来自于自然,最终归于自然。我们与自然的联系无法割裂。伴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讯的发达,儿童与自然越来越疏远。儿童不再关注天空是蓝的,不再关注一朵花的色彩,不再关注鸟儿的鸣叫。透过电子屏幕,接受模拟世界的单一感官刺激,有些原有的感官正逐步退化。回归自然,重建联系,关注对五官的体验,感受来自自然中的力量。

(一)自然行走。亲近自然,就要到自然里去,亲身到自然中走一趟,发现自然中的奥秘,发现生命的奇妙。自然行走带领儿童在山野中行走,亲身实在接触自然,零距离观察植物的样子,抚摸古木的年轮,观察青草下昆虫的世界。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始人徐仁修老师曾说:“大自然会在孩子的基因里写入博爱、浪漫与热情,让孩子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及无限的想象力,这样的孩子一生要不精彩不快乐也难!”在自然行走的过程中,儿童所感受到的,是室内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天然触觉。

(二)自然花育。自然给予的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教育上,更体现在心灵教育上。大自然给人的心灵带来的是一种美的教育、快乐的教育。早期的教育接受美的熏陶,对其日后的情操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自然花育,极其讲求自然而然的状态。花朵取之自然,其绽放有自然之美。呈现一个插花作品,也不仅仅是感知眼前植物的美,它更是大自然通向内心的方式。儿童在插花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觉得哪一朵花放在哪里会好看,细细观赏,自有一番韵味。

(三)自然茶育。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对儿童的嗅觉、味觉以及视觉都起到了一定的熏陶。自然茶育学习的根本是:人的知行合一,心手相应,纯然的专注和回归。儿童静看自然导师洗茶、煮茶、出汤等过程,并学习着敬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茶本身所带来的清香与甘甜同时,也收到茶礼仪的有序和谐之美。

(四)自然香育。香道并非精英文化,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于你于我于他皆可在气味的分辨中,对香从嗅觉器官的知觉到思维上观想的一种升华,谓之为“鼻观”。儿童对世界的发掘总是比成年人要敏捷,但对事物的专注度及深入度则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相应的增长。自然香育,用香促进儿童的嗅觉,用袅袅香烟发展儿童的视觉观察能力。儿童点香灰的过程,更是增进其专注力的发展。

(五)自然音乐。声音是进入儿童心灵的通道。现代社会中,各种声音充斥在日常生活,车鸣声、建筑敲打声、家电声等等越来越多,唯独关于自然的声音越来越小,有多久没听见鸟鸣,有多久没听见树叶婆娑的清脆声响,有多久没听过水划过石头的冲击声响。对于儿童来说,这些声音更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步的听觉感受。

自然早教中,让儿童感受自然乐器的妙处。现代社会对音乐的影响,是声音被规范化,乐器被标准化的漫长过程。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最优美,最淳朴的声音。自然音乐由自然而生发,它不像流行音乐那样扰乱人的心智,也不像一些音乐,总是使人陷落于忧伤。它也不是所谓的宁静的心灵音乐,它是活泼生动的、自然的本在,更多的时候,自然音乐会使人感受到不被情绪牵动的、人本来的至福与洁净的愉悦。自然乐器的原材料,全部源自于自然,最简单的一片叶子,一块竹片便能组开一场自然音乐会。

参考文献:

[1]阳思思.亲自然教育实践的分析研究[D].宁波大学,2018.

[2]刘丽.如何通过“自然笔记”进行自然教育[J].环境教育,2018(12):73-75.

[3]蒯莉萍,陈琳.“让自然做你的师长”——论华兹华斯的自然教育观[J].名作欣赏,2019(03):36-38.

[4]魏智勇,李婧.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及策略[J].世界环境,2018(06):78-80.

[5]李敏燕.中山自然学院——自然教育的播种者[J].环境,2018(11):70-71.

猜你喜欢
大自然父母教育模式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